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協加一對ECFA的警示 ---- 陳麗菊
2010/01/15 08:50:10瀏覽581|回應0|推薦0

中國與東協十國的自由貿易協定(ASEAN+1)於本月一日正式上路,就人口總數而言,高達十九億,是全球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而就經濟價值而言,僅次於歐盟(EU)與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位居世界第三。馬政府自始即以台灣若不與中國簽訂ECFA,則將因「東協加一」生效以致關稅降為零而被邊緣化,說服國人支持ECFA。但對於ECFA與對台灣的衝擊,始終說不清楚講不明白。事實上,「東協加一」的確值得台灣好好研究。

根據「經濟學人」期刊的報告,首先,並非東協所有國家都對此一協定額手稱慶,相反地,像是印尼本身就並未做好迎接東協加一的準備,如今甚至希望能和中國重開零件類的談判。至於最窮的越南、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目前雖可保留多數產品進口關稅,但最遲到二○一五年也得全面和其他東協國家一樣,公平而一致地達到削減相同關稅的要求。是以,【1】台灣本身的經濟體質是否強到足以和中國簽訂ECFA,而不會產生重大副作用,馬政府應進行嚴謹而誠實的評估。

其次,【2】中國與東協簽訂此一FTA,目的主要著眼於(一)可於東協獲得廉價原物料資源;(二)擴大出口製造業產品至東協市場,取代日漸呈現停滯的美歐市場。中國打此如意算盤,使得多數東協國家的工廠十分憂懼這場和中國的不對稱競爭。如今,中國要到了東協的原物料與市場,接下來則是透過ECFA要台灣的技術與人才,以幫助其產業往更高層次轉型;此外,中國廉價產品也磨刀霍霍準備進攻台灣市場。相對於中國佈局全球的經濟戰略,馬政府對台灣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與願景又在哪裡?怎可一味只想倚賴中國?

最後,【3】東協加一因缺乏解決爭端的有力機制,使得許多國家對於相關協定能否獲得強制執行,持保留與懷疑的態度。加上,中國處理其境內的投資與貿易糾紛向來惡名昭彰,台商在中國投資受害案例頻傳,毫無保障就是顯例。兩岸簽訂ECFA,馬政府又拿什麼來保證相關有利於我的協定能確實履行?(作者為智庫專員)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68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