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2 10:51:16瀏覽819|回應0|推薦0 | |
列入早收清單的工具機,是馬總統行銷ECFA利多的一顆明珠。近日財經媒體報導,今年一至十月出口值達三十二.九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三十九%。記者慣性將其歸功於ECFA效益,其實是不求甚解下「美麗的錯誤」。而這樣的論調已誤導國人一年多了!把上述三十九%的成長層層剝開,可以發現:今年佔出口值四十%的大陸和香港市場,比去年成長十八%;其他與ECFA無關的六十%市場,成長了五十八%。以貢獻度來看,中國市場增長兩億美元(約佔二十二%);其他市場增加七.二億美元(佔七十八%),才是推升的主力。 更早之前,部分媒體、名嘴、官員到總統,統一口徑灌輸國人「ECFA的加持,台灣工具機產業有爆發性的成長」;撐腰的數據是:二○一○年產值、外銷值,分別較上一年度暴增七十七%和七十%。七成的成長震撼人心是無疑的,但一句話就可以解讀,那就是二○一○年的大起,是二○○九年大落所凸顯出來的。以全球最大工具機出口國日本為例,八十六%的成長還比台灣亮麗呢!事實上,台灣無論產值、外銷值,二○一○年都還未回復到二○○六至二○○八年的水準;外銷值還比二○○八年足足衰退了二十二%! 也許馬政府炒作過頭,或業者的自動配合,竟然推出一款命名為「ECFA」的工具機型,只可惜這家業者最近已公開坦承,開始休「有」薪假。換言之,今年前三季成績還算不錯,但第四季已是強弩之末。國外業內人士更指出,台灣業者擔心明年訂單可能會縮水,甚至會有顯著的衰退。 宏觀來看,台灣工具機產業在無強大的內需市場與特定產業支持下,約有七十五%要靠外銷。在中國市場,關稅的價格優勢將面臨更廉價的中國複製品取代;且(1)中國高端CNC工具機自主化的產業策略,對台灣未來在中國市場甚至全球市場也將有很大的威脅。在歐美市場,由於(2)韓國已經與之簽訂FTA(如同樣輸美,韓國可較台灣減少四%關稅),加上韓元對美元相對貶值的競爭力,台灣受到的衝擊已是現在進行式了。 面對未來險峻的經營環境,工具機產業發展策略在哪裡?如何幫助業者升級(高值化)?如何協助其根留台灣?才是當務之急。從這樣的思維看ECFA,就顯得其作用的侷限、短暫與不足。(作者為企業高階主管)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