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剖 E C F A 的神話 ---- 王塗發
2009/12/12 07:26:19瀏覽4400|回應0|推薦2

自去年520日馬政府上台以來,對中國的種種開放措施(包括開放中國客來台灣開放客機包機直航開放人民幣兌換鬆綁投資中國上限開放十二吋晶圓廠赴中國投資將開放銀行登陸將開放中資企業來台上市…等),乃是在為建構兩岸間商品、人員、資金、服務與資訊全面自由化的「兩岸一中共同市場」鋪路。而馬政府早就定調要與中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作為兩岸未來在經貿層面的長期互動架構,建立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其實就是要完成「一中市場」的建構。 

   馬政府早已定調兩岸非要簽署ECFA不可,又拒絕將簽署ECFA與否交付公民投票決定,乃於事後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經院)進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影響評估」研究,企圖假學術研究機構之手,提出與中國簽訂ECFA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之結論,來為其既定政策背書。

先射箭後畫靶 找中經院背書

   果不其然,最近中經院完成的研究報告,就特別強調ECFA必要性及其對台灣總體經濟的正面貢獻,不但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將提高1.65%至1.72,而且就業人數也可淨增加25.7~26.3萬人。不過,中經院還保留了一點學術良心,在其原始研究報告中,還指出台灣某些個別產業將受到負面衝擊,其中生產金額減少幅度較大者依序為1.電機及電子產品業(約減少76億美元;減7.24%)、2.其他運輸工具業(約減少2~4億美元;減3.49~3.60%)及3.木材製品業(約減少1億美元;減3.98~4.0%)。

以「專業調整」為由 扼殺「專業良心」

   然而,儘管這些量化評估的數據已經高估正面效益且低估負面影響,馬政府還是不滿意。因此,在研究報告出爐後尚未公布前,經濟部要求進行「專業調整」,主要是將負面影響部分向下調整,對於因模型假設生產資源固定之限制所造成的資源排擠負面影響不予考慮。例如,經濟部認為,兩岸已是WTO資訊科技協定參與國,電子資訊相關產品多已零關稅,模擬結果電子資訊相關產業為受損產業乃因模型資源排擠效果造成,故將產值變動率歸零。然後,經濟部就於729公佈經過如此「專業調整」後的研究結論,宣稱簽ECFA具實質且正面經濟效益,不但經濟成長率將提高1.65%至1.72%,而且就業人數也可淨增加25.7~26.3萬人,沒有增加失業之疑慮,完全略去負面影響部分。

   如果經濟部這隻政治黑手伸入學術專業的「專業調整」理由可以成立的話,豈不就表示中經院還不夠經濟專業?或是中經院所用來評估研究的GTAP(全球貿易分析)模型並不適用於台灣?如果「資源排擠效果」不適用於台灣,則應修改模型的假設(或改採非充分就業模型),全部重新評估,而不是只把負面影響最大的產業之負面效益人為調整為零,破壞模型的一致性!怎可先採「充分就業」假設模型將增加失業的可能性排除,然後又人為以「專業調整」為由將因模型資源排擠效果造成的某些個別產業之負面衝擊歸零?這就是完全報喜不報憂!擁有院士級經濟學者的中經院竟然屈服於如此的「專業調整」,夫復何言!

誇大正面經濟效益 隱匿負面影響

   事實上,所有經濟模型都有其限制,中經院也不諱言,GTAP模型有其限制,在解讀模擬結果時必須非常審慎。即使如此,對於這麼重要的評估研究報告,其評估模型的假設條件仍需經得起檢驗。如果某些「假設條件」與事實相差太遠或根本就悖離經濟現實,則研究結果便很難令人信服。很不幸的,除了中經院自己所指出的「充分就業」、「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假設外,還有不少假設條件(包括隱含的假設)恐怕是經不起檢驗的。我們不妨來逐一加以檢驗。

●荒謬一:充分就業模型

   首先,該評估模型為「充分就業」模型,並隱含假設生產資源在部門間(或產業間)可以完全自由移動(即工程師可以下鄉種田,農民也可以到科技公司上班!)。當馬政府私自(未經台灣人民公投)與中國當局簽署ECFA後,對某些產業會帶來不利的負面衝擊而產生失業的問題,但是在「充分就業」模型下,市場機能透過工資向下調整,自然可以解決此一失業問題,或是透過勞工(生產資源之一)由受害產業完全無障礙地移往受益的產業,而回復到充分就業的狀態。

   依中經院的評估結果,農業的產值將會增加0.97%,遠高於製造業增加0.11%的經濟效益;而製造業中受到負面衝擊最大的產業為電機及電子產品業與其他運輸工具業,受益較大的產業有化學塑膠橡膠業、機械業、紡織業…等。這樣的評估結果表示,將有許許多多的電機及電子產品業與其他運輸工具業的勞工會轉到農業、化學塑膠橡膠業、機械業、紡織業等就業,也就是有些科技業的工程師會下鄉種田問題是,想種田就一定有田可種嗎?「充分就業」假設在學術象牙塔裡當練習可也,在現實的世界裡卻不易出現;即使會出現,所需的調整時間有多長與必須付出的調整代價有多大,模型都未能告訴我們。更何況,想轉業未必轉得成!農民若想到科技公司上班,豈能如願?

●荒謬二:完全替代彈性

   其次為完全替代彈性假設。該評估模型假設簽訂ECFA後,自台灣銷往中國的大部分工業產品之關稅降為零,台灣的石化原料便可100完全取代韓國與日本的石化原料(取代2007年日、韓原有38%之市占率,約380億美元),台灣的機械產品便可完全取代韓國與東協的機械產品(取代東協及韓國原有23%之市占率,約270億美元)。這是何等不切實際的假設!

   關稅並不是影響產品競爭力的「唯一」因素,而各國的石化、機械產品又非完全是「同質」的產品,怎能100%完全替代?更何況台灣石化原料與機械產品,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占有率僅分別為15%與5.8%,並無足夠的產能來完全取代競爭對手國遠高於我國的市占率;若要完全取代,則石化業與機械業的產能必須擴增好幾倍,從「七輕」與「八輕」計畫案的經驗來看,更是不可能。

●荒謬三:台灣與中國產品替代彈性為零

   更嚴重的是,假設台灣與中國產品的替代彈性為零。該研究使用的GTAP模型,是以市場重疊程度來推估替代效果,並沒有考慮當地市場國產品被替代的效果。換句話說,該評估模型並沒有考慮台灣國產品可能被來自中國的進口品替代的效果。

   該研究評估簽訂ECFA,兩岸經貿自由化與正常化,對台灣的經濟效益,只考量中國與台灣相互間進口的農、工產品自由化(即關稅降為零)及工業部門解除管制(正常化)且自由化下,台灣產品在中國市場可能取代日、韓、東協等的產品之效益,及中國產品在台灣市場可能取代日、韓、東協等的產品之效益,卻忽視中國山寨產品可能取代台灣國產品的負面影響。

   而這部分卻是最具關鍵,也是影響台灣最大的部分。因為中國的工資與土地租金等生產成本遠低於台灣,中國廉價劣質山寨產品與農產品在零關稅的優惠下將大舉入侵台灣,必然打垮本土產業(尤其是毛巾、成衣、製鞋、陶瓷等中小企業)與農業,也搶走就業機會,而造成更嚴重的失業問題。嚴重失業的結果將壓低台灣的實質工資,而造成所得分配不均的嚴重惡化。但這些問題卻完全被該評估模型排除在外!

●荒謬四:「一廂情願」的假設

   另外還有「一廂情願」的假設。該研究進行兩種情境的模擬分析。情境一:維持農工管制現況,已開放之農、工產品全面自由化(即關稅降為零),及情境二:維持農業部門管制且不降關稅,工業部門解除進口管制且自由化。在兩種情境中都假設「中國農、工產品關稅全面調降至零」。就情境二而言,台灣的農產品關稅不降,卻要求中國的農產品關稅全面調降至零,如此「一廂情願」的片面優惠之不公平假設,中國會同意嗎?而且模擬的結果,情境一的農業效益(產值與就業人數)竟比情境二來得高!這豈不表示,台灣的農產品關稅全面調降至零,比不調降對台灣的農業有利?可能嗎?

加深對中國市場依賴 經濟安全風險升高

   此外,當兩岸在關稅降為零與解除管制下,台灣較具競爭力的產業普遍都會產生對中國出口增加,同時排擠到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尤其是對美國、歐盟、日本及東協,而導致對中國出口的依賴加深台灣國家經濟安全的風險升高。研究報告對此「貿易移轉效果」,則僅是輕描淡寫地帶過。長期而言,這恐怕才是簽訂ECFA對台灣造成的最大隱憂!

   目前台灣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超過70%,而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又接近40%,只要中國採取減少自台灣進口的措施,台灣的經濟馬上就會受到嚴重的衝擊;去年8月到今年第一季就是如此。自去年8月份台灣接自中國(含香港)的訂單年增率轉為負數,到1112月的訂單年增率均創下逾四成跌幅,今年1月更破天荒跌破五成,累計今年13月,台灣對中國出口大減45%,減幅居主要出口國之冠,乃是造成台灣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10.24的主要因素。如今,馬政府還急於要簽訂ECFA,要使台灣經濟更依賴中國,就是要把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送給中國掌握!

從「一中市場」 邁向「終極統一」

   前經濟部長尹啟銘的「三個蛋黃」說指出,ECFA其實就是指「貨品貿易自由化、服務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而這「三個蛋黃」正是中國與香港、澳門所簽訂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三大目標,也符合馬英九政府所主張的「一中市場」之精神,即兩岸間商品、人員、資金、服務與資訊全面自由化,以追求兩岸的經濟整合。而透過「一中市場」的經濟整合,乃是達成馬英九政治「終極統一」的最佳捷徑。這恐怕才是馬英九急於要簽訂ECFA的最大玄機之所在!(作者係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相關閱讀:

1.從NOKIA到ECFA 經濟「芬蘭化」的借鏡http://blog.udn.com/teddy5422/3655671

2.再論「要素價格均等化」http://blog.udn.com/teddy5422/3650953

3.E C F A 對勞工就業的衝擊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571163

4.ECFA的得與失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504328

5.ECFA對國內產業、中小企業的衝擊(1)(2)http://blog.udn.com/teddy5422/3214167http://blog.udn.com/teddy5422/3214175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58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