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31 09:11:28瀏覽808|回應0|推薦0 | |
史載,蒙古人大約於公元七世紀登上歷史舞台。然而,在此很早以前,蒙古人的先民就活躍於蒙古草原。《敕勒歌》說:「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它質樸地描寫了他們對大自然的認識,是遊牧民族文化寫照的一個側影。從地理環境來看,南抵中國長城,東達大興安嶺,北與西伯利亞草原連成一片,向西與廣大中亞草原相通。在這地域極其遼闊的草原上,從匈奴、鮮卑、突厥到契丹、女真諸族,其社會發展都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有的還建立了顯赫一時的帝國。雖然做為統治者的民族成分不同,文化也各異,但這些文化彼此是有一定繼承性的。蒙古文化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在上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多元文化。同時,也可以說遊牧文化發展到蒙古民族也臻於完善和成熟。 中國人認為,他們的農業文明比遊牧文明要先進,而且遊牧民族是落後的;從來很少有人表示懷疑。其實遊牧民族開放式的“流動性”,比古代農業民族保守的“安土重遷”,有其進步性。遊牧文化植根於廣闊無邊的大草原之中,人們的視野棰其廣闊,加之“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產方式,春夏秋冬輾轉於不同的牧場與營地,因而多以流動、變化的角度去觀察自然界,所以人們的思考方式,也就越具有辯証的思維方式。遊牧民族長期同大自然搏鬥,生活於艱苦的環境之中,使得他們具有充分的冒險精神和勇敢進取的民族性格。另一方面,由於遊牧經濟的脆弱性,以及對生活用品的需求,迫切需要與農業民族進行交易,有時甚至以戰爭的方式進行掠奪;所以說遊牧文化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蒙古民族的文化具有鮮明的草原特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遊牧文化。 公元 1206 年大蒙古國建立後,在蒙古人的歷史上,曾發生過兩件大事:其一是西征中亞東歐;其二是南下入侵中國。這兩件事對蒙古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意義。西征和南下,使蒙古人開闊了眼界,廣泛接觸和吸收了東西方各民族的文化,尤其是與突厥民族和中國文化的接觸。如西征中,蒙古軍隊就俘獲了大批中亞工匠,並將他們帶回蒙古,隨著這些人的到來,一些中亞伊斯蘭文明也相繼傳入蒙古地區,使蒙古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又如元朝的建立,使蒙古人與當時高度發展的中國文明產生了密切的關係。其版圖有所謂“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朝實為遊牧民族文化衝突與融合的結果。一時間出現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薩滿教五教並存的局面,頗有相互影響,兼收各家所長之勢,溝通了東西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間的聯繫。蒙古民族遊牧生產方式與中國農業生產方式,這兩種文化的衝突與融合之後,使蒙古民族傳統的文化產生了飛越,顯示出新的更強活力。 蒙古傳統文化的反思 蒙古文化思想史表明,一個封閉的民族是難有出路的。每一種文明都包含它獨有的智慧和知識,多種文明對一個民族的啟迪作用,不是相加,而是相乘。異質文化衝撞的結果,是成倍的增長。公元 1368 年,蒙古統治階級被趕出北京,退居長城以北之後,直至近代,蒙古文化一直在走下坡路,呈衰微勢態;期間,雖有幾次“振興”,卻是短暫的。這是由於他們從多元文化退到單一文化的結果。唯一的,至高無上的喇嘛教思想籠罩著蒙古草原意識形態的上空。當年蒙古民族征服歐亞的勇武、驃悍、進取的精神,已被喇嘛教思想所腐蝕。一個叱吒風雲、所向披靡的民族變得昏昏沉沉、麻木不仁。曾經建立世界最強大國家的蒙古民族,就這樣被喇嘛教所俘虜。一方面是一喇嘛寺廟林立,呈現出喇嘛教文化的虛假繁榮景象;另一方面是人口驟減,意志消沉,生產力的發展停滯不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清國統治階級扶持喇嘛教把它定為國策,他們以喇嘛教來駕御蒙古人,是以整個民族為目標的。所謂“以黃教 (喇嘛教) 柔馴蒙古”,以“神異降服其心”,即是明證。 喇嘛教不僅獲得二百萬蒙古人的信仰,而且社會上產生了一批不事生產的喇嘛,至清國末年,蒙古人口中喇嘛的數量幾乎佔蒙古男人的一半。經過清國二百多年的發展,清國全國人口從乾隆初年的一億多人,到清末的 1900 年增長為四億以上,增加了四倍多。而蒙古人口還不到二百萬,不增反減。喇嘛教以其特殊的社會功能,使蒙古民族最終墜入了萎糜不振的毀滅性深淵。日本學者稱喇嘛教為“蒙古之癌”,不無道理。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喇嘛教對蒙古社會曾起過積極作用,但比起它為蒙古人所造成的危害,是極為次要的。 蒙古文化從蒙古帝國時期的昌盛,到近代的衰微表明;從吸收多元各民族文化轉向崇尚單一的喇嘛文化,即從開放走向封閉,這是導致上述情況的內在原因。成吉思汗偉大的一面,是他對異族文化的學習、借鑒乃至包容並蓄。正因為如此,蒙古傳統文化才在中世紀世界文化史上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並佔有一定的地位。然而,喇嘛教的束縛,使得蒙古民族傳統文化中那種善於吸收與融合外來文化的進取精神被壓抑了,文化的發展失去了活力。草原人民帶著喇嘛教的思想的枷鎖掙扎著,有如中世紀黑暗時期的歐洲。因此,在對蒙古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反思中,我們主張文化發展的多元化,強調多樣性。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