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7 09:42:18瀏覽921|回應0|推薦1 | |
70年代開始後,美國的貿易產生了逆差,到70年代後期美國貿易的逆差變成為持續性的。美國貿易上的逆差一方面顯示出,它的生產力與西歐和日本相比較已經相對的減弱,也說明在世界生產設備產能過剩再度明顯後,各大國之間的競爭變得激烈起來。從80年代起,美國的內債和外債快速的增長,這與當時的世界生產設備過剩問題的嚴重化有關,另外,也與雷根在當政期間的財政政策有關。雷根的經濟政策,和因為他的財政政策而引起聯邦政府的大量赤字,Volcker的緊縮銀根的貨幣政策大幅提高了美國的利率。80年代初,美國的實質利率(利率減去物價上漲率)高出歐洲和日本約2%,因此吸引了國外資本流入美國,外資的流入使美元升值,美元升值使得美國在世界市場上競爭力減弱的問題更加嚴重,也就進一步加重了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 美國的貿易赤字在80年代初美元升值後加速擴大,當時在貿易上,美國幾乎對所有國家都是逆差,但是它與日本逆差的數額最高。美國貿易的赤字要靠從別的國家輸入資本來維持。僅在幾年之內,美國因貿易赤字所輸入的資本(就是美國的外債)使得它就從世界最大的債權國變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轉變。從80年代開始,除了90年代初的兩年之外,美國的貿易赤字和外債持續地快速增加。美國貿易赤字的增長不僅是美國的問題,因為美國的貿易赤字使得許多貿易出超的國家可以用出口來維持它們的經濟成長。如果一個國家必須在貿易上有出超才能維持它的經濟成長,那就說明這個國家相對於本國市場存在著生產設備上的剩餘產能。如果從全世界總的來看,美國的貿易赤字代表著全世界生產過剩。我認為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瞭解世界資本主義當前所面臨的危機。 美國的貿易逆差與外債 到了2004年,美國國際經常帳的逆差數額接近六千億美元,也就是在這一年中,美國用了來自全世界各國近六千億美元的資本。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額與它的國民總生產相比就從1997年的2%,增加到2000年的4%,到2002年更增加到5%,再到2004年的5.7%。這個數字說明了在2004年時,美國本國的生產總額少於它本國的消費、投資與政府支出,差額部分佔總生產的5.7%,這個不足的部分是由進口來補足。 美國的逆差佔全世界所有國家順差總額的比例不斷增大,1992年時這個比例不到20%,但是到了2000年這個比例增加到64%(IMF,2001),2004年時這個比例更升到75%。因此美國使用了全世界各國因為出超而來的可供投資的資本的3/4。換一個角度來看,在2004年的一年中全世界的出超國家的生產超過本國的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的數額,就是它們的儲蓄,這個儲蓄的總額被美國一個國家用去了75%。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所以當美國發生貿易逆差時,它就用它自己的貨幣(美元)來支付它進口超過出口的差額,因此,美國境外的美元就是它的外債。 20年來,美國僅對日本一國的入超,每年都在五百億美元左右。到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後,美國在國際經常帳的逆差數額每一年都比上一年要增大,到了1999年,美國入超數額的增長率達到它的國民所得成長率的三倍。據估計現今美國外債總額約30兆美元,這30兆美元的外債是過去幾十年累積下來的。而這30兆美元外債中的一半以上是過去四年所累積的。這個龐大數字的外債除了在私人手中、商業銀行和各企業中之外,就是在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2004年的一年中,美國的外債以天計,每天增加17億美元,以小時計,每小時增加6900萬美元。 從最近一年的發展來看,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更加嚴重了,因為直到90年代末,美國的國際收支的經常帳逆差中的大部分還是由外來的長期直接投資和股票投資來補足。而在過去一年中,歐洲和日本的投資報酬要高過美國,所以自美國流出的投資數額大於流入的數額。因此在2003年中~2004年中的一年中,美國國際收支經常帳的逆差大部分(3/5)都是從外國的中央銀行借來的。而借錢給美國的主要國家是日本、中國、台灣、南韓的中央銀行,美國國家公債的93%皆為外國所有(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