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8 00:34:01瀏覽807|回應0|推薦1 | |
由此可見近些年來,因為剩餘生產設備的問題比之前更嚴重,市場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生產性企業進入金融的經營,一方面有助於年收入額的增長,另一方面有助於銷售它的產品。前年年底在安隆(Eron)公司的經理們的做證中,安隆的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做法都被揭露出來,這些做法也脫離不了90年代以來的整個經濟和政治環境。可能更重要的是安隆這個企業在帳面上的營業額中很大的部分就是它在金融上的經營和操作,另外一部分是它把同樣的東西賣出去,馬上再買回來,因此它假造的交易額就成為公司收入的一部分。譬如說安隆賣了一千萬美元的電力給一家公司,第二天再將一千萬美元的電力以同價向這家公司買回來,安隆在帳面上的營業額,使得不知內情的人以為公司的收入正快速的增加。 美國大批高科技公司在90年代中期快速的成立,好多家又在短短的幾年之後倒閉了。這一段的發展經過也與金融資本的操作有密切的關係。在過去一家公司的股票上市都要在公司成立了幾年之後,生意經營穩定了,開始有利潤了,投資銀行才考慮將這家公司的股票上市。但是在金融資本膨脹的90年代情況就不一樣了。許多dot.com公司成立後,剛搬進去租的辦公室,包裝的東西和設備的紙箱還沒有打開,銀行就找上門來要將這家公司的股票上市。在上市的過程中,投資銀行將股票炒熱後馬上脫手,賺了大筆的錢。許多買股票的散戶,包括許多人購買各種不同的股票基金作為退休金(401K)也趕快跟著買,這些新上市的股票在極短的時間內上漲好幾倍甚至幾十倍,往往一個剛剛成立的公司,還沒有做成什麼生意,它的股票就已經值好幾千萬。這種事在90年代前從來不可能發生的。沒有幾年之後,許多dot.com公司破產,就是沒有破產的公司的股票也是一落千丈。這個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大氣泡從吹起來到破滅不到十年的時間,整個過程與金融資本在背後的操縱有絕對的關係。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來美國房屋貸款的擴張與房屋價格上漲的關係。Fannie Mac(台灣譯作:房利美)和Freddie Mac(房地美)是兩個政府支持的房屋貸款公司(簡稱:GSE)。這兩家公司享有政府的低利貸款,再把錢貸給一般銀行(即向銀行買進Matsge)。最近葛林斯班在美國國會的金融委員會做證時說:「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貸款數額必須大量削減」。他以為這兩個機構的貸款額應限制在1000~2000億美元之間,但是目前房利美的房屋貸款總額是9500億美元(過去十年增長四倍),房地美是6540億美元(過去十年增長九倍)(華爾街日報, 金融資本膨脹與世界資本主義危機 從90年代中期開始,在大量外資流向美國的幾年中,引起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升值。美元升值使得美國增加出口和減少進口更加困難。美元持續上升和美國股票持續上漲,就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外資。到了近五年來,美國外債劇增和因此而引起的金融資本膨脹是世界資本主義目前最嚴重的和最緊急的問題,這個問題使近期內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加強了,也使危險性加大了。(本文2005年的警告,於2008年爆發!)前面提過美、歐的大部分主流經濟學家和商界人士也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他們也會同意目前這樣不平衡的狀況需要調整,只是他們對這種調整將會對世界資本主義金融系統可能產生的影響沒有一致的看法,有的會認為影響之大可能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有的則認為資本主義有能力克服在調整中所引起的動盪。但是顯然這樣不平衡的狀況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到了2001年時美國股票開始下跌時,主流經濟學家中有人開始擔憂,他們怕如果外資賣掉股票和債卷把資金調回本國的,不但會使股票進一步下跌,也會引起美元大幅度的貶值,和由此造成的世界金融的混亂。到目前為止,雖然美元相對歐元貶值已近40%,相對日幣已經貶值超過20%,但是這個隱藏的危機尚未爆發,而這種不平衡的狀況不可能長久持續下去,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調整中,就會引起很大的動盪。 在《美元大崩壞》這本書中,Richard Duncan(理查.鄧肯)對因美國入超而輸出美元所造成的影響有很好的分析,他認為自80年代後,美國貿易逆差擴大後引起了世界信貸的膨脹,因此而引起世界的危機。他認為80年代信貸的膨脹引起了日本經濟泡沫式的增長,和在泡沫破了以後的經濟危機。他也認為信貸的膨脹與90年代後半亞洲的經濟危機有密切的關係。鄧肯並且認為在金融信貸擴張時容易引起投資超常的增長,因此而引起生產設備過剩。鄧肯這樣說:「在過去30年中,因美國逆差而導致國際的外匯儲備以極快的速度增加,因此使得世界的信貸可以大量擴張,信貸擴張更引起全世界性生產快速增加。但是在生產增加的同時,世界人口的購買力跟不上去,因此目前存在著世界性的生產設備過剩的問題」。鄧肯又說:「1985年和1988年之間,日本的外匯儲備增加接近五倍,從270億增加到970億美元。緊跟著日本的信貸也以高速度增加,接著就是生產設備投資增加,因此造成生產設備過剩。」他認為信貸擴張的結果不只是引起生產設備過剩,信貸過分充沛也引起股票和房地產的投機。鄧肯認為在一些亞洲國家也發生類似的情況,像泰國到今天生產設備利用率仍不超過55%,曼谷的空屋率仍在30%以上(鄧肯,2003)。 我同意鄧肯對因美國外債增加所引起的信貸膨脹的問題,和因為信貸過多而導致生產設備投資過多,但是我不同意鄧肯把美國的赤字看成是導致這樣發展的一切原因,而不去進一步分析美國貿易為什麼會產生赤字的根本原因。為什麼在戰後前20年美國沒有貿易赤字的問題?為什麼美國的赤字問題從70年代後持續不減?又為什麼到80年代才更嚴重起來?到了90年代再到21世紀初變成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就像前面所分析的,美國的貿易逆差並不是突然間發生的。除了美國到了60年代逐漸失去它在生產上的絕對優勢外,美國的貿易逆差與世界生產過剩是相關聯的。美國依賴外來資本來補足它總支出超過總生產部分,這樣的發展與其他出超國家依賴美國市場來維持它們的經濟成長是相關聯的,這是同一回事的兩面。這樣的發展反應了世界資本主義從70年代初到今天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且生產設備過剩的問題,在近30年越來越嚴重。世界生產設備過剩與美國外債快速的增加互為因果。生產設備產能過剩抑制了生產性的投資,這又和金融資本膨脹和金融管制的自由化有不可分的關係。結果就是金融危機在過去20年不斷地在世界各地出現。 世界資本主義危機【A】在80年代初以第三世界外債危機的形式爆發,欠外債國家的經濟經過十年後,仍然不得恢復。【B】到80年代底,日本的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氣泡破了以後,到21世紀初,房地產的價格跌了一半,股票跌了3/4。日本的經濟經過了14年極嚴重的危機,日本的經濟蕭條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深的,而且也是時間拖延最久的,到今天也不能恢復。【C】1987年美國股票市場崩盤。【D】90年代中,墨西哥又再度陷入從所未有過的經濟危機,而且危機蔓延到其他拉丁美洲國家。【E】90年代末,世界資本主義危機在亞洲爆發,並蔓延俄羅斯和巴西。【F】90年代中美國大量的資本投向高科技業,由高科技的興旺引起了信貸的膨脹、股票和房地產的投機,直到2000年泡沫破了之後的兩年中,美國的dot.com公司一個個破產,隨後世界的通訊業公司也在大量剩餘產能下,一個緊接著一個破產。到了【G】21世紀初日本的經濟還沒有恢復,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又進入蕭條,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烏拉圭、玻利維亞都經歷著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 (作者金寶瑜係Bryn Mawr College 經濟系博士;Marygrove College(Detroit,Michigan)榮譽退休教授;曾任東海大學經濟系、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客座教授。)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