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9 15:11:04瀏覽1184|回應0|推薦3 | |
呂泉生 http://www3.ouk.edu.tw/wester/composer/Chinese/composer11.htm 筱雲後人:以歌謠創作聞名的音樂家呂泉生,西元一九一六年出生於今天的台中縣神岡鄉。他們家族於清朝乾隆年間由福建詔安移民來台,經過數世累積,成為中台灣鉅富,並開創詩書傳家的傳統。神岡呂家聞名於世的遺產,首推一八六六年完工的「筱雲山莊」,修築山莊的人名叫呂炳南,與呂泉生的曾祖父呂炳謀是親兄弟。山莊落成之後,雕樑畫棟的建築,曾被粵東大儒吳子光譽為「壯麗甲於海東」,極具林園之勝,如今已成為台灣珍貴的古建築代表筱雲山莊除了建築物本身具有歷史意義外,山莊內有一藏書閣,名為「筱雲軒」,庋藏呂家歷代蒐集之經史子集各部書冊,總數達一萬兩千多卷,是清代公認的藏書名家,筱雲軒孕育過無數學子,包括苗栗進士丘逢甲、鹿港舉人施士浩、霧峰舉人林文欽、清水舉人蔡時超,嘉應州舉人吳子光等,都曾來筱雲山莊,在此博覽群籍。呂炳南的三個兒子:呂汝玉、呂汝修、呂汝成,亦分別考取秀才,一門三傑,被時人譽稱為「海東三鳳」,「三鳳」之中的呂汝修又於一八八八年高中舉人,奠定呂家在台灣士林的聲望。 呂泉生一九二三年入台中岸裡公學校就讀,一九二九年公學校畢業,並考入宿負盛名的台中一中,在中學時期,開始他認識音樂、摸索音樂、學習音樂的旅程。一九三二年春天,呂泉生參加台中一中舉辦的修業旅行,到日本內地旅遊,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他觀賞了生平第一場的音樂會,被台上弦管和嗚的樂音深深吸引,矢志要成為一名音樂家。呂泉生經過一段瘋狂的練琴過程後,才明白漫無目的的學習是無法成為真正音樂家的。經過一年冷靜的思考,一九三三年底,呂泉生發現台中柳川 從音樂的角度來看呂泉生,他在台灣音樂史上最重要的貢獻:一是他終身從事合唱教育,如果沒有呂泉生,台灣的合唱環境到一九六○年,都將還是一片荒漠;另一是他採集、改編台灣民謠的貢獻,不但為台灣保留珍貴的文化資產,同時是將台灣民謠藝術化的第一人。 一、合唱音樂之父 呂泉生在台灣音樂史上最顯著的成就,首推合唱教育。呂泉生因在東京NHK放送合唱團期間,接受過嚴格的合唱訓練,並累積相當多的實務經驗,因此回台之後,多次被廣播電台、交響樂團、公、私立合唱團等文化單位延攬,主持合唱業務。在早年音樂教育仍不普及的時代,尤其在學院派音樂系尚未成立前,合唱是一般人民接觸音樂、學習音樂的一條便給途徑。由於參加合唱團,不需耗費金錢在價格昂貴的樂器上,也不必負擔音 二、將台灣歌曲藝術化的功績 呂泉生在台灣音樂史上的另一項重要成就,是他採集、改編台灣民謠,並將台灣民謠「藝術化」。呂泉生採集台灣民謠的動機,主要是在日本東寶聲樂隊期間,受到台灣民謠採集事件的刺激,誘發他回台之後採集台灣民謠。一九四一年,東寶演藝會社派遣部員渡邊武雄、北村滋章兩人到台灣採集民謠,此時正值台灣「禁鼓樂」時期,這兩人到了台灣,因聽不到民謠、採不到民謠,因此回東京之後報告說:「台灣沒有民謠。」這件事讓呂泉生相當不服氣,他認為不是台灣沒有民謠,而是這兩人對台灣文化不熟悉,不知道台灣民謠蘊藏何處,所以才採集不到民謠。因此回台之後,他一有機會就問人會不會唱台灣民謠?進而採集民謠。 呂泉生以台灣民謠作曲,對當時人的觀念是一大挑戰,原本很多人都以為,民謠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歌曲,更何況將這種音樂改編成在正式場合演出的節目。但呂泉生卻不作此想,他認為,民謠是台灣最根本的音樂,是最能代表台灣文化的東西,因此採集下來,以他擅長的西樂手法加以改編,使熟悉的旋律增添新穎的和聲效果,大大提昇民謠歌曲的藝術價值。 呂泉生將台灣民謠從俚俗歌謠的地位,提昇至藝術化歌曲的層次,這樣的作法在台灣音樂史上可謂第一人。也正因他的努力,使當初這些經由他採集而保存下來的民謠,成為今天人人琅琅上口的歌曲,對台灣文化資產的保存來說,意義重大。雖然他陸績又創作了很多中文歌曲,但普遍說來,傳唱程度、及對社會的影響力,均不如他早期採集、改編的台灣民謠,亦可印證台灣民謠藝術化在他音樂生涯中的地位。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