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蕭新煌/反統一就是維持現狀
2015/08/14 09:55:24瀏覽237|回應0|推薦0

2015-08-10 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

李登輝前總統訪日,在國會眾議員第一會館演講,講的是「台灣的典範轉移」,重點是明確告訴日本朝野,台灣人的國家認同經過民主化的洗禮之後,已有了大轉變,從空泛的大中國(華)認同,落實到有感有情的台灣本土認同。現階段的兩岸關係,是真真實實的「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而為了台灣的長治久安,他主張「應該徹底釐清台灣與中國延續半世紀以上的曖昧關係」。顯然他反對馬英九仍著迷「一中各表」的那種「模糊的創見」。

我贊成李前總統將這種新台灣國家認同的形成和鞏固視為一種典範的移轉。此典範的移轉,也一再反映在為數甚多的民意調查資料,以717日才公佈的新台灣國策智庫民調為例,已有高達76%的台灣公民,認同台灣現況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是在過去一年來,有了相當明顯的躍升(上升十五%),看來太陽花運動對提升台灣國家的主權獨立意識,以及感到有責任去捍衛我國國家的意志,的確有直接的貢獻。

既然台灣主流民意是,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當然不同屬一國,在新國家典範下,也當然不會接受「一中各表」,更別說「一中同表」了。對台灣絕大多數國民來說,不管是什麼形式表述的「一中」國家定位,都是不相容於「台灣才是我們國家」的深刻體認。當太陽花運動宣示「自己國家自己救」時,那個國家絕不是台灣以外的任何他國或外國。

既然台灣是我們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國民,當然不會是別國的人民,也因此在台灣自認是中國人的比例從去年到現在,都只在七%上下徘徊,而自認為台灣人的比例已逼近九成,其中以二十到三十九歲的台灣認同最高,高達九十五%左右,而在這些新世代台灣人當中,平均也只有一%會自稱是「中國人」,尤有甚者,在二十到二十九歲人口中,表示未來願意與中國統一的,已低到只有七.五%。

台灣年輕人愈來愈讓我佩服,年輕人主導的太陽花運動反服貿,讓台灣免於進一步陷入「一中深淵」,也逼使台灣的代議民主懸崖勒馬,免於萬劫不復的沉淪。而剛剛落幕的高中生反課綱運動,也一樣是反政府(從總統府到教育部)的黑箱決策,更高舉揚棄扭曲台灣史、獨尊大一統一中基調的篡改課綱,他們要的是真實以台灣為主體,為國家認同對象的歷史課綱。

年輕人、中年人或是年長台灣人,只要有足夠的「台灣經驗」,都會深深體會以下事實:不提日治,光是從戰後到現在,中華民國政府若不是還靠著有台灣和澎湖金馬,哪能存活到現在?中華民國是台灣這個國家的國名,台灣和澎湖金馬才是中華民國唯一能行使治權、展現主權的國家領土!台灣是中華民國的實,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名,也只有讓台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主體時,中華民國才有國家的生命!維持台灣的獨立性,才能讓中華民國獨立!

那些「反台獨」的恐懼或恐嚇論調,在中國是意識形態,更是文攻武嚇的工具,因為中國一向有統一、併吞台灣的野心。但在台灣自己的國家裡,竟然還有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以「反台獨」做為核心理念,她不但污衊原有課綱是所謂「台獨」的課綱,還竟然公開坦承「不能說中華民國存在」,心裡更是「反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種既反台灣,又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候選人,還想在台灣當這個國家的總統,真令人不可思議。

如果台灣轉型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共識已扎實存在,它也是一個台灣新典範,那麼,任何動搖、破壞、扭曲此一現狀的舉措,都應該被制止、被抗拒。維護在台灣的國家主權完整、捍衛台灣的國家利益,就是維持現狀的正當行為;也因此反統一、反併吞的立場和信念,當然就是維持現狀的必要集體意識和力量。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786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