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弱勢群體----沈立人
2009/03/04 01:49:45瀏覽531|回應0|推薦0

【作者介紹】

沈立人,1927年生。資深經濟學者,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兼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江蘇社科院經濟所所長,省社科聯副主席等職。出版著作20多部,發表文章1000多篇,獲孫冶芳經濟學獎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一等獎及省部級獎多項,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首批獲得國家特殊津貼,1987年當選為黨十三大代表作者參加撰寫、編審和統稿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劉國光主編),被評為“影響新中國經濟建設的10本經濟學著作”之一。重要著作還有《鄧小平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中國經濟的兩個根本性轉變》、《中國經濟重大決策始末》、《中國入世面面觀》等等。

◎寫這本書,經歷了一個與感性相互激盪漾的過程,內含震驚、反思、憂患、猶豫和鎖定,有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心境,夾雜著痛苦省悟解脫志在富民,應當是經濟學者和一切有良知的學者們的天職! ——作者

【內容簡介】

  中國社會主要群體的弱勢化。弱勢群體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一個日益凸顯的問題,這恐怕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在一個正常的社會當中,一般的都會存在著弱勢群體,但是弱勢群體的成員一般都是老、弱、病、殘等喪失勞動能力的人。中國社會弱勢群體的問題,它的不同之處在于什么呢?在于中國不僅僅存在著像別的國家老、弱、病、殘那樣的弱勢群體成員。而且更為嚴重的是,中國社會的一些主要群體青壯勞力,如工人階層農民階層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弱勢化趨向,這種現象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警惕。在世界人類發展過程中,弱勢群體的產生有其沉重的歷史原因。那么,如今為什么仍會產生弱勢群體?作者在分析了大量的事例后,得出自己的見解,認為腐敗人謀不周以及市場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副作用等等,是重要的主客觀因素。弱勢群體的存在,制約消費,導致市氣不旺,增長受阻,甚至會使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當前,防止兩極分化已成為關系改革成敗的一個底線,解決弱勢群體問題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最大難點之一。為此,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必須有新的舉措。比如:在傾斜效率制約公平后,要轉向效率與公平并重;對農民和農民工,要真正“給以國民待遇”;對就業和失業,揚棄“減員增效”,而要“穩員增效”;要使體力勞動者除按勞分配外,還要有財產性和經營性收入;教育必須公平,給弱勢群體以“上升通道”……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先生所言:“這本篇幅不大的書,在一個節骨眼的問題上為我們敲起了響亮的警鐘”,“有相當的親和力與震撼力”。可謂讀來蕩氣回腸,掩卷令人沉思。這是一本不多見的專門以弱勢群體為主題的書。中國弱勢群體的多數是農民,包括離土離鄉未離貧的農民工,還有待業、失業和下崗、買斷的城市貧民,老年和病殘,窮學生以及一無所有的赤貧者—乞丐。一串串真實的故事或詳或簡,反映了在我國當代的繁華景象中,還有一大群兄弟姐妹處境艱難,盼待救助。

目錄:

上編擺事實1先從古今中外的貧困現象切入●貧困是歷史性、世界性矛盾的癥結●牢記長遠貧困的舊中國●新世界同樣處處有貧困●反貧困是一場艱辛的持久戰2中國當代弱勢群體的形成和構成●社會結構的分層和演變●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弱勢群體的界定●弱勢群體有哪些人3農民:多數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的多數●中國農民的歷史負擔和歷史貢獻●正視貧困農民的實際情況●還有失地農民和拆遷移工●農民的政治權利和社會地位4農民工:離土離鄉未離貧●從“盲流”正名為“農民工”●貢獻與回報不相稱●頻頻出現的“跳樓秀”●講不完的農民工故事●忽然冒出了“民工荒”5城市貧民:待業、失業和下崗、買斷等等●日趨嚴峻的城市貧困問題●找工作的失業者越來越多●下崗對職工意味著什么●另一類貧困人群:部分拆遷戶●順便說說企業改制以后6老年和病殘:源于生理的弱者●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病殘是弱者中的至痛●“弱才,你的名字是女人”……7窮學生:苦難中成長的后備知識分子8乞丐:一無所有的赤貧者9弱勢群體是怎樣產生的10弱勢群體的存胡何后果11要樹立什么樣的貧富觀12章蛋糕做大了如何分13能否實現效率與公平的雙贏14是新自由主義,還是社會主義

下編想辦法15致富農民,任重道遠16善待農民工,轉移為市民17悠悠萬事,就業優先18社會保障,方興未艾19分配機制,正待重構20教育公平,根本之計21窮人變富人,無產變有產22群策群力,構建和諧社會并非多余的結束語:經濟社會學者的天職

【評介】劉國光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課《人民日報》(2005.2.8第八版)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當前,在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時,貧富差距拉大,出現了部分弱勢群體。這引起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並紛紛探索解決辦法。沈立人撰著的《中國弱勢群體》(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一書,適應了現實需要。

該書不是一本純理論的學術專著,也不是偏重紀實的研究報告,而是兩者結合、普及與提高兼顧的文本。全書分“擺事實”、“講道理”、“想辦法”的上、中、下三編,框架簡明,通俗易懂,不僅可供專業人士切磋,也為多層面讀者提供了一份快餐,有較好的可讀性和提示性。文風朴實,不少是散文風採,有的還帶雜文味道,妙句可謂隨手拈來,不拘一格。

這是一本充分體現人文關懷而又積極尋求理性思考的著作。上編所擺事實,反映了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中,還有一些兄弟姊妹處境艱難,盼待救助。中編所講道理,涉及經濟學、社會學的若干領域,不少是焦點,有的在討論,有一定的深度、廣度和力度。作者強調,發展成果要為全民共享,要關注效率與公平問題下編所想辦法,除了綜合多方建議並突出重點外,還有作者自己的體會和心得,不少是有價值的。如對農民和農民工,認為都要真正“給以國民待遇”﹔對就業和失業,提出“穩員增效”﹔對體力勞動者,除了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外,還要設法使其有財產性和經營性收入﹔強調教育公平,給弱勢群體以“上升通道”﹔最后講到“政府責無旁貸”、“社會義不容辭”,則是提醒和催促。這本篇幅不大的書,在一個節骨眼的問題上敲響了警鐘,力圖喚起人們的憂患意識,也探索了解決問題的可行途徑。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70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