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Q6:中國大陸真是好山好水,物產豐饒的錦繡河山?
2008/12/18 01:24:45瀏覽802|回應1|推薦0

一、中國三千多年來的文明,有兩個特色:「戰亂與災荒」。與目前世界上任何文明國家相較,中國的確是天災、戰亂最頻繁的國家。鄧拓所著的<中國救災史>所載,自商湯十八年(B.C1766年)迄1937年的七七事件變止,這3703年中,水災、旱災、蝗害、颱風、地震、暴雪等天災就有5258次,平均每八個月就有一次大災害,其中旱災1074次,水災1085次;而姚善友則從B.C2270年開始統計,旱災有1392次,水災有1621次。其天災如此頻繁之因在於中國農產區的雨量,80%出現在夏季三個月內,來自菲律賓的西北向季風與來自新疆東向的旋風,主宰著大地與農產的命運,這兩股氣流太常碰頭必有澇災,反之必有旱災,而旱澇之後必有蝗害疫病來襲,經過時間的演化,從局部性轉為全國性的空間之天災,幾乎每12年左右就有一次大天災,已成為災難中國不可沈受之重,史載:嘉慶15年(1810年)山東大旱,河北大水,浙江地震、湖北雹害,一年之間餓死900人;隔年(1811年)、甘肅瘟疫、四川地震且山東、河北旱澇仍存,一年之間又死了2000萬人;道光廿九年(1849年)全國大飢,餓死1375萬人;光緒24年(18761878年)三年飢荒,又餓死了1000萬人左右;連近代的民國17-19年,因軍閥混戰至中原大戰,全國大飢荒死者達1000萬人;再依1983年版<中國年鑑>,大躍進的三年中(19591961年)餓死了1200萬~2000萬人(外國甚至統計至2700萬人)。

二、中國水土遭破壞可遠溯到漢代,漢帝國為了維持盛極一時的鐵器文明,大肆砍伐山林來製鐵,因而耗盡了華北地區的森林,此後歷代為了長城的巨大工事,亦濫伐林木燒磚,致阻止了二次森林的形成,如此近千年的濫伐,又在遭到大飢餓時,連樹根都被刨下入肚,從此「錦繡河山」已成「破碎山河」!兼之毛澤東大躍進期間來個「土法煉鋼」,使得農村附近的森林變成了荒野,並因此導致三年飢荒,致餓死近二千萬人,依森林覆蓋率來看各國生態,先進國家平均數字是30%,美國32%、巴西60%、日本近70%,而中國僅12.5%(1980年之統計),且大部分集中在東北、西南一帶,廣大的華北、華中因受黃河文明的洗禮,幾乎難見山林,這也是澇旱天災不斷的遠因。

三、這樣周而復始的災荒,並未讓共產政權醒悟!目前中國的「錦繡河山」正遭逢高度經濟發展的反噬,北京曾一日即降下了33萬噸黃土,這正是沙塵暴的威力,可使中國年經濟損失達540億,其成因來自全國土地已有1/3沙漠化了,其病因則是不重水土保持,把土地的潛力以殺鷄取卵的方式,竭澤而漁。另外,長江、黃河、松花江相繼受到嚴重污染,目前有近3億的人口飲用不合格水源;此外,受污染的耕地有15000萬畝,污水灌溉之耕地3250萬畝,廢棄物堆存占地毀田有200萬畝,合計占總耕地1/10以上;更遑論中國城鎮化速度加快,每年產生失地農民300500萬人。也難怪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提出警告,日益嚴重的空氣、水、土壤之污染,將演變成政治事件恐釀成暴動,副局長潘岳亦公開呼籲:「環境問題,已成為影響中國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一個主要因素了。」另一副局長張力軍亦警告:「沒有乾淨的官員,就沒有乾淨的水源!」江山依舊在,糟蹋成破爛,難怪台灣人的祖先們睿智地逃出這片充滿污染與是非之地。如今許多中國官員流行一句新詞:「後路計畫」,即謂在國外留下退路,以備崩解或肅貪時出走,師法老祖宗逃之夭夭的法子。

四、其實環境污染這問題,是每個未開發國家邁入已開發國家之陣痛,因一切經濟發展為優先的氛圍,所有的環境資源都成了錘鍊經濟之果的柴薪,若無一些優秀的技術官僚,有遠見的佈局來循序漸進,則環境的污染破壞,大地的苦訴泣語,甚至無情的反撲則是必然的結果.例如:以石化業為例,中國二萬多家石化業,有一萬家在長江流域,四千多家在黃河流域,另二千多家在飲水源地及人口稠密之地區,如此不堪的石化業佈局既已成定型,而形成「內鎖效應」,水資源污染的浩劫,必定無可遁形!近10個月來(2005.112006.9)中國每二、三日就有一次水污染事件,這警告了中國領導當局,必須花更多的成本來抑制污染或覓地遷廠。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482727

 回應文章

台兵衛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TAIWAN
2009/01/19 23:44
標題「Q6:中國大陸真是好山好水物產豐饒的錦繡河山?」改為「Q6:中國真是好山好水物產豐饒的錦繡河山?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  台灣血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