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美琇/警鐘響起:紅色警戒報告
2019/05/13 20:07:00瀏覽266|回應0|推薦0

2019-04-22 王美琇/自由作家

「澳洲的主權逐漸遭到中國的剝奪…我們之所以允許這種情形在眼前發生,是因為我們被一種想法所迷惑,那就是只有中國能保障我們的經濟繁榮,也因為我們不敢站起來抵抗北京的霸凌。…那麼我們就得問一下:澳洲的主權價值多少?我們要給國家的獨立性訂多少價格?」一位澳洲哲學教授克萊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在《無聲入侵》書中對澳洲遭中國滲透提出嚴重警語。

十多年來,中國在澳洲「統戰工作」極為成功,大量移民、收買政客和媒體、收購土地房產、滲透校園、大買礦產和牛奶等民生產業,已經讓澳洲逐漸籠罩在中國陰影之中。二○一六年澳洲總理滕博授權發起一項調查,調查顯示「中國是對澳洲滲透最為嚴重的國家。」二○一七年六月,澳洲政府下令修訂「反間諜和反外國政府干涉法」,開始對中國介入提出積極作為。

二○一八年五月英國衛報、紐西蘭先驅報報導,中情局前分析師馬提斯在美國會聽證會指出,紐西蘭總理阿爾登的工黨接受中共組織的政治獻金,包括中共中央統戰部。美參議員泰蘭特(James Talent)也質疑,中國政府支持的團體向澳、紐提供政治獻金愈發頻繁,買通政治人物盼在重要議題獲利。

極權中國全球擴張的戰略目標昭然若揭,紅色水銀在世界各地傾洩滲透。這種以經濟手段介入政治操控的模式,已在非洲、中南美洲等地攻城掠地,接著就是太平洋國家。目前被中共染指最嚴重的莫過於澳洲、紐西蘭和台灣。面對中國的紅色滲透和霸權擴張,世界民主國家已開始採取積極的行動。川普總統上任之後,美國來到反制中國的新高點,過去兩年,光是國會就召開了七場以上有關中國威脅美國安全的聽證會。

二○一八年二月,美國聯邦調查局長克里斯多夫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上指稱,中國對美國的威脅不僅是對「美國政府」,更是對「美國社會」的威脅,需要全美國攜手起來共同應對。八月二十四日,國會所屬的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發表「中共海外統戰工作:背景及對美國的影響」研究報告,全面揭露中共統戰工作的歷史背景、目的、組織架構,分析中共對美國、澳洲和台灣的統戰手法及影響。

緊接著十月四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哈德遜研究所公開演講直指:「中國共產黨政府正在威脅利誘美國的企業、電影製片廠、大學和智庫、學者、記者和地方州政府、聯邦政府官員等。最惡劣的是,中國發起前所未有的行動,企圖影響美國的公眾輿論以及二○二○年總統大選前的環境…。」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卸任前簽署「反外國宣傳與造謠法案」,該法案授權聯邦政府成立跨部會「全球作戰中心」。該作戰中心於二○一八年推動通過「國防授權法案」、「煽動叛亂法案」等。美國政府對中國威脅不敢輕忽,不但立法因應、嚴厲執法,更透過多場聽證會和副總統演說等,積極向人民告知真相。

今年四月一日,新加坡政府在向國會提交「防止網路假信息和網路操縱法案」,賦予政府向散佈錯誤資訊源頭追究責任,最高罰責個人約二百三十萬台幣或十年以下徒刑,組織約二千三百萬台幣。

四月十日德國情報機構「聯邦憲法保衛局(BFV)」提出警告,中國情報機構在社群網站設立假帳號,接觸逾萬名德國民眾以吸收線民,進而獲取官員和政治人物的敏感訊息,甚至培養情報來源。同時,中國對德國和歐盟成員國企業的網路攻擊,也愈加頻繁精進。

中國在世界各地的威脅利誘、統戰滲透和數位網路攻擊,已引起民主國家的警戒而積極立法或行政手段對付。全球紛紛發出紅色警戒,然而,唯獨台灣似乎依然麻木不仁。台灣是世界公認被中共文攻武嚇、網路攻擊、滲透利誘最嚴重的國家。紅色滲透宛如無聲入侵,台灣人民毫無警覺。這些年來,中共積極籠絡台灣的村里長、宮廟組織、農漁會、中小學教師和民間社團等;甚至透過在台協力者在全國各地的小吃店陸續買下電視鎖頻(韓天台),以及近期的買網路粉專等。中共對台的「入島、入戶、入心」正在島內橫行。

「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是中共謀台戰略的現在進行式,敵人已經在國內,國家安全非常險峻,但台灣人民對中共卻嚴重缺乏警覺性;更可怕的是,國民黨政治人物和藍營媒體、知識界對中共的認知,簡直智障到令人匪夷所思,好像是在為中共併台造橋鋪路。

國安危機已迫在眉睫,蔡總統和民進黨政府請務必拿出有效辦法,展開強有力的行政執法;國會也應迅速立法和積極舉辦聽證會,讓國人清楚知道中共對台威脅而產生警戒心,共同捍衛國家、守護家園!借用漢密爾頓教授語重心長的話,請國人深思:「中國這個壓迫的國家機器正在讓澳洲逐漸感受它的存在,除非澳洲人開始把它頂回去,保護我們的權利和自由,否則我們很快就會發現,一切都太遲了。」

台灣生存危機的警鐘已經響起,紅色警戒逼近眼前,所有台灣公民和網路民主戰將們,開始展開全面反擊吧!否則一切都太遲了!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2666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