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8/13 00:16:54瀏覽334|回應0|推薦0 | |
2021-07-21 / 記者徐偉真、丘采薇、李承穎、鄭媁、國際組/台北報導 外交部長吳釗燮昨天宣布,我國將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名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Lithuania)。吳釗燮說,以台灣為名,能讓歐洲的朋友清楚明白這代表台灣二三五○萬人,意義重大,英文名稱中的「The Taiwanese」代表台灣。這是我國在中國大陸邦交國設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中央社報導,立陶宛外交部廿日發布新聞稿,以「國家」稱呼台灣,表示也將在今秋到台灣設立辦事處。美國國務院東亞局廿日對此表達讚賞,表示樂見台灣擴展國際夥伴關係。 蔡英文總統指出,這是重要外交突破,是台灣繼二○○三年在斯洛伐克設處,相隔十八年後再次在歐洲國家設立代表處,是別具意義的重要外交成果,「未來,我們會繼續走向世界,和更多民主夥伴攜手前行。」吳釗燮說,代表處各項籌備作業正陸續進行中,外交部會就代表處編制、經費需求等完成規畫並報請行政院核定,目前正在尋覓辦公室處所,未來將在經濟、文化和教育等方面深化雙方關係;但目前沒有要推動其他駐歐洲各館的改名計畫。 美國在台協會(AIT)表示,美國肯定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設立協議,所有國家都應享有與台灣締結更緊密關係及拓展合作的自由;台灣是先進的民主政體、主要的經濟體,也是世界上一股良善的力量,隨著台灣鞏固其國際夥伴關係,並努力應對新冠疫情、投資審查及供應鏈韌性等全球挑戰,美國始終致力於以符合美國「一中」政策的方式支持台灣。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德不孤,必有鄰」,立陶宛同意台灣設辦事處,重要意義是台灣的民意,走在世界看得見的地方。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羅致政說,此事第一個重要意義是,台灣在非邦交國設置代表處,除了索馬利蘭用台灣外,其他基於過去歷史都是用「台北」做代表處名稱,因此這次在立陶宛以台灣為名,更符合台灣現狀,凸顯台灣做一個國際政治角色地位;第二個重要意義是名稱加「The」,也是第一次用這樣字眼,代表是「唯一」有官方性質的代表處,這是設處重大突破。 藍委提醒:大內宣勿過頭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表示,這是正面發展,背後主要因立陶宛新政府希望擴大東亞地區經貿外交新政策,希望在東亞各國多設代表處,因此期待與台灣提升經貿關係,既然重點是爭取是實質的經貿關係,名稱上宣稱的突破意義不大,也要小心可能帶來反效果。他並提醒政府必須避免「大內宣」過頭,以免造成今年蓋亞那事件重演。 國台辦:撼動不了一個中國 【大陸新聞中心、記者林汪靜/綜合報導】台灣將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昨天回應,「再怎麼折騰,也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撼動不了『一個中國』的國際格局。」 朱鳳蓮重申,中國反對邦交國與「中國台灣地區」發展官方關係,敦促立陶宛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要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她並批評民進黨當局和台獨勢力的「設處」鬧劇目的是謀獨。 我陸委會廿日強調,中共當局無權置喙,「台灣從來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過去如此,未來更不會是。」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