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5/記者葉俊甫、馮復華
八十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德國發行兩千兩百兆馬克債券賠償日本,日本政府再強迫轉賣給日據時代的台灣人民,估計約有三萬戶台灣人受害。卅年來,持有債券的台灣人士透過各種管道向日本求償,最近終於有些許回音。「希望這些紙片不用傳下去了!」從祖父傳父、再傳到他手中的七十二歲林茂川滿懷希望地說,他小就被告知「要替阿公討回公道」。 據估計,日本戰敗後留在台灣的債務憑證,以之前日本賠償韓國時的一馬克兌換零點三美元來計算,目前還在台灣的馬克債券約值兩百億美元,也就是台幣六千八百億元。林茂川表示,其實根本沒有想要索賠那麼多錢,只希望日本政府能給一個交代,畢竟這是祖先交代的。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之後,東京九區夷為灰燼,日本失業人口達到七百萬人,日本天皇便命令台灣總督府推出「復建公債」,由日本銀行主導將戰後的德國馬克債券強迫賣給台灣人民;總督府還要求警察及村長強迫執行分銷德國馬克債券,當時有許多民眾被迫變賣房屋、土地或是「以物易券」,並且因之傾家蕩產。 以後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搬家躲債,這些債券也遺失沒剩幾張。陳啟耀滿腹辛酸地說:「要不是這種債券,也許我們家又是不同情況了。」一九六四年,日本償還先前強銷給韓國的馬克債券,而琉球、印尼、新加坡、菲律賓所持的債券,也早在卅五年前陸續獲賠償,唯獨對台灣這群「馬克大戶」不聞不問。台灣民間為了索討這些債務,從一九六八年就有人自行到日本交涉,而一九七五年起,有人自發組團赴日「討債」,也到<內政部>和立法院前抗爭十幾次;更曾聘請美國律師打國際官司求償,前後抗爭十八次,仍無結果。 一九八四年時,即將交涉成功的傳聞甚囂塵上,造成「黑市馬克」價格飆漲十倍,興起一股民眾高價搶購的風潮,但事後卻發現「空歡喜一場」。這些「馬克受害者」持續「接力求償」,轉由第二代、第三代子孫接手。唯一獲得日本<外務省>發函告知求償權利仍在的劉德會,因肝癌去世後,也無法繼續日本申請求償。 去年底,在退休校長陳照玉重組「台灣人民對日索賠協會」下,當年這一千多位因到處抗爭而成為好友的七旬老翁,又鼓足勇氣,利用餘生展開另一循環的「討債旅程」;這幾天得到了善意回音,日本政府道歉還債似有可能。陳照玉說:「希望在這輩子可以給阿公一個交代!」目前日本還沒有做出願意賠償的回應,也就請持有這種債券的人,還是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