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30 10:12:43瀏覽198|回應0|推薦0 | |
2017/05/11
時 間:2017年5月11日(週四)上午10:00 地 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2會議室(台北市濟南路一段3之1號一樓) 主辦單位:婦女新知基金會 主持人:沈秀華(婦女新知基金會 董事長,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民間團體發言代表: 洪惠芬(婦女新知基金會 董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陳曉雯(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理事)、彭治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秘書長)、陳瑪利(台灣婦女展業協會 秘書長)、郭明旭(全國教保產業工會 理事)、巫馥彤(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自立支援中心社工)、陳政亮(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秘書長) 現在就要建立基礎年金制 蔡英文總統選前政見一再強調要建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並提出年金改革兩大目標之一:「給付水準必須讓國民的老年生活不虞匱乏」。然而,蔡英文政府在今年1月19日公布的年金改革方案、1月22日年金國是會議,以及四月送交立法院的各項年金法案,完全迴避了年金給付的老年基本保障是否足夠的問題,也不打算改革「國民年金保險」的爛攤子。 去年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中,婦女新知基金會的代表多次發言主張年金改革應先打好地基,建立人人老後都能享有的基礎年金制度,以稅收為財源、給付水準不低於八千元。但政府卻對此訴求,置之不理。政府僅由政務委員林萬億1月21日向媒體說明,國民年金改革將列入下一階段規劃,預估五到十年後「啟動」檢討,以建立給付水準不低於八干元的稅收制國民年金為目標。但總統任期也才四年,所謂「五到十年後檢討」,豈不是在唬弄人民?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沈秀華教授痛批,如果政府認為以八千元起跳的基礎年金制度是正確的改革方向,為何要等五到十年後才要「啟動」檢討?如果連在目前社會各界對年金改革有高度共識的氛圍下,政府都還無法有魄力推動基礎年金的話,以後如何還能重啟改革的契機? 我們要求建立基礎年金制度,每月給付至少八千元以上 基於對政府改革方案的失望,婦女新知基金會邀請各團體連署,在年金國是會議的隔天1月23日發表聯合聲明,要求建立基礎年金制度,以公民權為基礎,以稅收為財源,每月給付水準不低於八千元。目前發起及連署團體共有37個,包括婦女、勞工、青年、同志、人權、農民、身障、扶貧、社工等團體。 這次記者會,各團體代表在母親節前夕共同呼籲政府應儘速建立基礎年金制度,保障所有人民的老年經濟安全,包括從事家務勞動的婆婆媽媽、家庭支持體系較弱勢的同志,以及工作不穩定的單親、非典型勞工、身心障礙者、街友等,使人人老後皆有基礎年金保障,不致陷入老年貧窮,落實性別、階級、世代因素交織的分配正義,實現社會團結。 老年貧窮問題所顯示的性別、階級、世代的分配不公 年金改革喊得震天價響,政府卻刻意忽略年金制度設計的初衷原為預防老年貧窮。依據鄭清霞等學者研究,台灣老人貧窮率高達10~20%。104年符合請領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資格者12萬人,在老年人口中僅佔3.87%。可見有許多近貧老人,並沒有被社會救助的經濟安全網妥善接住。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洪惠芬教授進一步分析,要討論年金及老年貧窮問題時,不能略過性別因素。104年台灣女性的平均餘命為83.62歲,比男性77.01歲多。我們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老年人口中愈高的年齡層,女性比例愈多,貧窮率也愈高。 台灣現在65歲以上老人約有300萬人,其中年金覆蓋率最高的就是國民年金保險涵蓋的人口,139萬老人月領平均僅有3,791元的國民年金,佔46%。國民年金保險涵蓋約350萬各類「無工作所得者」,包括約240萬家務勞動者、身心障礙者、失業者等,但保費高達每月932元,繳費率僅約43%。未繳保費者當中,有36.22%的人因「失業或家庭經濟狀況不佳」而無力繳費。 年金危機主因人口結構高齡化、少子女化,應優先預防老年貧窮,減少青年負擔!難怪老年女性的主要經濟來源,有44.6%的人必須依賴子女或孫子女奉養(102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國家將老年經濟安全責任家庭化、個人化的後果,就是青壯工作人口的養老負擔愈來愈沈重。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陳曉雯沈痛指出,隨著人口結構急遽高齡化、少子女化,再加上年輕人面對低薪、非典型勞動、高物價、高房價的壓力,現在青年愈來愈不敢成家、生小孩,將來可能出現下流老人、過勞老人的社會悲劇將愈來愈多。年金制度原本奠基於世代互助的社會契約,由這一代青壯工作人口繳費,讓上一代的退休人口有老年給付可領。但台灣生育率現在只有1.17,全球最低,如果要維持人口替代水準,生育率至少要2.1。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台灣四十年後的老年人口約為現在的兩倍,工作人口則將縮減為現在的一半。台灣社會人口結構嚴重失衡,青年將負擔愈來愈沈重,不能再把奉養老人的責任都丟給家庭、丟給青年而已,國家及企業也必須分擔,否則世代互助將變成世代不正義,如果企業及富人也有盡到社會責任繳更多稅,就有財源可建立基礎年金制度,才能減輕青年負擔。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彭治鏐說明老年同志也需要基礎年金。老年同志因傳統文化壓力而較少出櫃,常見和原生家庭關係較為疏遠、漸行漸遠,傳統文化的歧視也使同志及其伴侶較難進入家戶財產的分配繼承,因此老年同志的原生家庭支持體系較為薄弱。其中,身為女性的老年女同志,年輕時薪資就平均比男性低,老年給付當然也較低,其經濟弱勢處境更為鮮明。還有,由於同性婚姻尚未合法,同志伴侶被排除在婚姻體制之外,中年同志在職場上常被視為單身、不穩定,不易升遷,也影響他們的薪資與老年給付。所以我們共同要求年金改革不應只處理第二層的職業年金,而應優先打造第一層的基礎年金,以社會互助為精神,保障所有人民的老年經濟安全。 再者,女性在勞動市場面臨種種不利處境,不易升遷,職場上婚育歧視、玻璃天花板、職業性別隔離現象相當普遍,女性平均薪資僅約為男性的八成;部分女性選擇退出職場、回家照顧家人,或被迫兼職工作,乃是因為幼托及長照費用高昂、品質堪憂、服務不普及…種種不利因素使女性工作年資較少、薪資較低,導致老年之後能夠得到的年金給付也較低。2015年勞保年金的老年給付,全國平均16179元,但女性平均只有15256元,男性則平均為17299元。 台灣婦女展業協會秘書長陳瑪利從長期服務單親家庭的經驗,看到單親打拼生計、無力再繳高額保費的處境,出面疾呼單親女性的老年經濟安全需要有稅收制的基礎年金來保障。她說明在單親人口中,女性約佔2/3,80%離婚,70%工作養家,從事的大多是工時長、勞力密集且工資低的服務業,單親平均每月收入僅26528元(全國平均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為39238元),台北市最低生活費用每人需要至少15256元,單親卻要撫養平均1.75個小孩,而這些子女中85%都在上學(一旦子女過了18歲,就沒有單親補助了)。再加上房租、托育等支出昂貴,台北市私立托育中心一個月大概2萬5千元,單親家庭如何負擔得起?雖然從今年開始,有保留20%的公立托育名額優先給弱勢群體。公托20%的名額聽來不少,其實整個台北市只有125位,單親還要跟其他弱勢群體,如中低收入戶、原住民等一起排隊爭取,因此排到的機會也很稀少。所以許多單親家庭其實是在貧窮線的邊緣,在這些生活壓力下,單親女性怎麼可能繳得出高額保費?那她們老年之後怎麼辦,什麼都領不到?他們的子女也不見得養得起老人,可能落入工作貧窮,甚至把孫子女丟回來給阿嬤養,形成貧窮的世代循環。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郭明旭指出,台灣幼教職場的教保服務人員99%為女性,她們所處的是一個低薪資、低福利的勞動職場。就全國教保產業工會2017年的調查,年資平均10.6年,月薪才領21,000元~24,000元,且有五成以上的勞保級距被高薪低報,有四成以上的6%勞退是被內含在薪資裡頭;再加上,懷孕歧視、婚育歧視,以及教保職場喜愛晉用年輕女性老師等性別、年齡歧視的因素,使得女性教保工作者的年資容易中斷,上述原因都造成這些女性教保服務人員退休後所請領的勞保年金根本無法達到最低生活所需,而落在老年的安全生活網之外。 因此,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及出席團體代表共同呼籲蔡英文政府與勞動部,須正視勞動市場上的性別與階級不對等的問題都不利於於弱勢和女性勞工累積高額年金,使其到老年時落在社會的安全網以外。所以,政府所推動的年金改革不應停留在「多繳、少領、延後退」的財務邏輯打轉,而是要肩負起國家的責任去建置能提供所有公民「基本保障」的基礎年金制度,讓國民老年生活不虞匱乏,如此也才能兌現蔡英文總統的選前承諾。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