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30 09:55:58瀏覽5882|回應0|推薦0 | |
晏山農 2009..02.05 己丑年伊始,不少聖花善果因風掉落,雖是因緣之必然,總讓人不勝唏噓、感懷不止。就中以法鼓山聖嚴法師的圓寂最值一談。一,同屬台灣佛教四大宗派(或者再加上靈鷲山系統,號稱台灣佛教五座山頭),共性何在?聖嚴法師的特異又是什么?二,近廿年來,五大宗派于傳教、社會服務方面厥功甚偉;但也因信眾甚伙,組織尤其龐大,且都以單一宗師為皈依中心,組織與理念如何薪火相傳,殊值信眾留意,如今聖嚴法師圓寂,這一切都不該忌諱不語了。 向來台灣的佛教傳承極其駁雜,清治時期禪淨合一的佛教由閩南傳入,要不成為不問俗世的山林僧,要不就將往生送死視為主業,日治時期又有來自東瀛的佛教體系,以淨土真宗发展最佳;再者,揉雜著儒道釋教義的齋教(在家佛教)也在民間頗有勢力。直到國民政府渡海來台,標榜正信佛教的門派始有機緣于福爾摩沙布施弘法。既曰正信,闡釋佛法的「人間性」就逐漸取代往生送死的「鬼神性」;不過五大宗派大多屬于禪宗臨濟宗一系,所以教義差别不似日本佛教那么涇渭分明,所差者主要就在行事風格方面了。 簡言之,聖嚴法師是以學問僧姿態營造法鼓山成為深入淺出、理性自持的佛教門派,縱使義理的梳理還不夠原創──就我個人認知,倡言「人間佛教」的印順導師,于佛法要義的參悟,原創理念的提出,是戰后台灣第一人。但理性精神加上和現世大潮流貼近,諸如「環保心靈」的提倡就頗具意義。再者,聖嚴法師雖和諸權力菁英維持聯系,卻能衡定自制,不似某些宗派領導人滿是政治風漬味。固然,倡導佛學教育為先的法鼓山系統,不可避免地較菁英取向;然而在價值崩解、人心憂貧的時代里,反倒可能蔚為穩定社會的中流砥柱。 佛教大宗派以資本主義的行銷管理方式推廣佛法,固然引发傳統衛道者的貲議,然這是大勢所趨,未必是洪水猛獸。真正的焦點在于,五大宗派都以門派創立者為思想、行動的唯一中心,即使佛光山、法鼓山早已接班傳位,但外界仍視星云、聖嚴為唯一表徵,人治精神非常濃郁。 如今聖嚴法師圓寂,五大宗派的傳承終究遇到了不可回避的考驗。当然,由于法鼓山系統的理性精神最飽足,所以傳人只要循序漸進,法鼓山應可巍峨如昔,讓我們禱祝并拭目以待吧!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