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懷基隆 在地刊物寫故事拋議題
2017/05/16 09:04:51瀏覽512|回應0|推薦0

2017-05-16

記者俞肇福/專題報導

基隆曾是世界排名前十大的港口,百業興盛,曾幾何時,基隆沒落;近兩年,陸續出現以關懷基隆在地人事物為出發點的刊物,為雨港基隆注入一股文化細流。

東北風 記錄八斗子人事物

以八斗子漁村人事物做為報導重心的《東北風》雜誌,每期約六、七萬字與圖片,創辦人許焜山看到八斗子漁村隨著現代化腳步快速變遷,耆老凋零、漁船拍賣拆解,老東西一件件消失,基於想記錄漁村故事而創辦刊物,訪問老船長、縫補漁網的婦人、柑仔店,拼湊出漁村的過往與早年辛苦歲月。

每期一千本的《東北風》雜誌只送不賣,每半年出刊,聽到有人要看自己的雜誌,許焜山開心不已,希望更多八斗子的故事被人知曉。

走讀暖暖 致力報導公眾議題

《走讀暖暖》延續停刊的社區報《暖暖代誌》薪火,去年九月復刊,編輯成員以基隆市教育關懷協會理監事為主,報導角度鎖定暖暖在地的公眾議題,首期報導暖暖翠湖、第二期報導暖暖水源地將被水公司開發興建物料倉庫,因《走讀暖暖》報導,引起在地人與媒體關注,水公司回應民意並讓步,將砍伐的樹木種回去。

《雞籠霧雨》是幾個基隆年輕人,偶然機緣聚在一起,決定利用創辦刊物發掘這座自己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小編陳薇仲說,幾乎和所有基隆青年一樣,大家被迫離開基隆,如今他們開始將目光拉回家鄉,仔細凝視這座充滿歷史刻痕的老城,「希望發掘每一個藏著動人故事的角落」。

雞籠霧雨 年輕人挖掘家鄉事

《雞籠霧雨》從首期報導西二、西三碼頭拆遷問題,到沒落的八斗子漁村、碼頭工人的故事,以及尚未出刊的通勤族故事。陳薇仲說,這些故事不但獲得在地人熱烈回響,在外地也有不錯的反應,第三期嘗試開始收費,希望讓《雞籠霧雨》走得更穩更遠。

圓夢、拚理想 辦刊物靠熱情支撐

2017-05-16

記者俞肇福/專題報導

「要害一個人傾家蕩產,就教他去辦雜誌、辦報紙!」這個老一輩文化人流傳的笑話,凸顯辦刊物的不易。創辦《東北風》許焜山,從採訪寫稿、邀稿、校對到出版,全靠一己之力;他經營事業有成,發行成本尚在可負擔範圍,因此《東北風》未刊登商業廣告,也未爭取政府機構經費補助,純粹為自己想要記錄八斗子漁村故事的願望圓夢。

相較於許焜山以一己之力創辦刊物,《走讀暖暖》與《雞籠霧雨》兩份刊物,除了靠一群人的熱情與有限時間進行採訪工作,還需要微薄經費支撐理想,均曾向文化部爭取經費協助付印。

有感於印刷刊物流傳效果與經費問題,《走讀暖暖》編輯團隊將紙本刊物變成電子版,民眾可上網瀏覽,希望基隆地方議題能無遠弗屆被在地人、外地人了解。編輯王醒之說,從《暖暖代誌》到《走讀暖暖》,都試圖發出在地的聲音,邀請民眾關注公共事務,如暖暖國中遭轉型成為中輟學校事件、基隆河壺穴生態保育、基福公路對社區的交通衝擊,到暖暖水源地設置物料倉庫,都因報導而改善或中止,是創辦刊物最大收穫。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0274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