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紫砂真相” 背後的另一個真相
2012/03/04 02:48:45瀏覽717|回應0|推薦1

繼揭露紫砂煲泥料造假的真相後,央視5月30日播出的新一期《每周質量報告》再一次將鏡頭對準了宜興紫砂,以及其主打產品紫砂壺。相信這期節目足以讓全國各地的眾多“玩壺人”吃驚夢醒,尤其是那些不惜花費重金購買所謂“名家壺”、“原礦壺”的人們。

泥料是普通陶土,或者乾脆是外地運來的;泥料在加工過程中被添加了危險的化工材料和色素;不少制壺者的工藝師職稱是偽造的;名家壺是找普通藝人代工的……可以說,一把也許上千元的高價紫砂壺,其誕生的全過程都充斥著造假和欺騙,更別說其在銷售過程中被冠以的種種光環。

眾所周知,現在幾乎所有的紫砂壺賣家都聲稱自己的壺是原礦料,而位于宜興黃龍山的紫砂礦早在2005年就由于破壞性開採被政府徹底封山。

也就是說,目前在制壺者手中的原礦泥料都應該是2005年以前開採的,並且越來越稀少,而紫砂壺的產量卻是逐年大幅上升,這背後的利益鏈條和監管缺失是不言自明的。

通過這期節目的播出,紫砂壺造假的一係列真相都已經完全展現在了消費者面前。然而,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是,究竟是誰漠視和縱容了紫砂壺猖獗造假的現實,以至于紫砂壺這一中國茶文化的瑰寶在看似不斷繁榮的同時,一步步走向了絕境。宜興市的有關監管部門是不是被紫砂的龐大產業鏈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蒙住了雙眼,而忽略了紫砂壺真正的價值和未來。

從2005年前的破壞性開採,到封山後的造假,我們看到的一條不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而正是這樣一條道路讓宜興紫砂走到今天。

其一,紫砂原礦是宜興獨有且不可再生的資源,應該在其開採的早期就採取相應的保護和限制措施,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其二,在黃龍山封山後,商家們採用普通的陶土制作紫砂壺也許情有可原,但監管部門就應該嚴格防治在泥料中添加化工料和有害色素的行為,因為這既是對宜興紫砂的聲譽負責,更是對千千萬萬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負責,很遺憾事實也非如此。

其三,宜興當地的工藝美術師應該是歸各級人事部門管理。作為只有政府才能認定的職稱,不應該被大量的濫竽充數者隨意冒充,而已經獲得職稱的美術師更應該堅守職業道德,不能隨意請人代工,否則就是挂羊頭賣狗肉。

可以預見,隨著這期節目的播出,宜興當地的造假者們肯定會有所收斂,紫砂壺的銷量也會迎來低谷。然而,暫時的低谷並不可怕,只要監管部門能夠痛定思痛,徹底肅清造假販假的不法商家,同時宜興的工藝美術師們也都嚴格自律。那麼有朝一日,紫砂壺就一定能重新獲得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並且在一代代愛茶人的手中傳承下去。

宜興紫砂壺是一個實用品,但是對於收藏者來說外形優美,顏色古雅的宜興紫砂壺是一種藝術品。

目前市場上靠制壺者的名氣來定價格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製壺者的名氣越大,那紫砂壺的價格就越高,特別是出自一些名家之後的紫砂壺,幾乎都是每把萬元(人民幣)以上。

泥憑什麼比金還貴,宜興的紫砂泥,這兩年可謂出盡風頭,“紫砂門事件”、“黃龍山復採”、“各地紫砂礦爭鋒”等等,讓紫砂礦土變成頻頻上鏡的娛樂明星。

而關於宜興紫砂礦是取之不盡還是行將枯竭的話題,就連當地官方發布都前後矛盾,專家們也辯得吐沫橫飛。

一昧炒做追捧盲目現在的壺,已從藝術用品變成真正的奢侈品!

不懂名泥出處之金貴,來日一場空,變成高價的廢物。

另一要素,供需失調的單方內銷市場,必終結於惡性的競爭...。     

台灣特產 冬天採的高山茶(2011.1.18)

江蘇宜興高仿造假盯上名家壺

砂裡能淘多少金(上) 炒作天價紫砂

砂裏能淘多少金(下)求壺記

中国茶的“迷思”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