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3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播出了《紫砂黑幕》,對一些生產廠家用普通陶土和化工原料加工假冒紫砂煲欺騙消費者的現象進行了報道,節目播出後,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節目中涉及問題紫砂煲的生產廠家已經停止生產和銷售,並表示接受消費者的退貨。
在上期節目里也提到了,紫砂本是用來加工茶具的,紫砂茶具被稱為茶具之王,而在紫砂茶具當中,又以宜興的原礦紫砂為上品,原礦紫砂的特殊材質決定了它作為茶具既不奪茶香,泡茶又不容易變味,因而倍受愛茶人的追捧。而在宜興,因為紫砂礦破壞嚴重,2005年開始宜興市實施了紫砂礦的“禁採令”,按理講紫砂茶具肯定會大幅減少,可是奇怪的是市場上紫砂茶具卻沒有任何減少的跡象。
北京馬連道茶城位于“京城茶葉第一街”的中心位置,銷售的紫砂茶具數量眾多、品種齊全。在這里,健康成了紫砂茶具最大的買點。
馬連道茶城天月茶超市 銷售主管:
天工造物,一物降一物,紫砂配茶葉是最好的。
記者:紫砂配茶葉最好。
對。
記者:那它的原理是什麼?它好在哪里?總得有個依據吧?
它本身就含有天然的礦物質,人體需要的。你比如說像鐵、鎂、鈣,這些東西它都有。
另一名銷售人員宣稱,紫砂茶具之所以對人體健康有益,是因為採用的原料都是天然的原礦紫砂。
記者:它屬于哪個地方的?
馬連道茶城天月茶超市 銷售人員:黃龍山。
記者:黃龍山?
宜興黃龍山。
記者:是純天然的原礦嗎?
肯定是,就這些都是。
所謂原礦紫砂,就是採用形成于幾億年前的純天然紫砂礦料加工而成,不添加其他任何物質。宜興紫砂又叫五色土,分為紫泥、紅泥和綠泥三種泥料。調查中記者發現,市場上銷售的紫砂茶具幾乎都宣稱是宜興原礦紫砂。然而,宜興紫砂礦產早在5年前就已經被當地政府下令禁止開採,那麼市場上大量的紫砂茶具所用的原料真的是商家所宣稱的原礦紫砂嗎?
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是紫砂陶器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陶都”。在丁蜀鎮的陶瓷城、雙橋村和尹家村等地,經營紫砂壺的店鋪隨處可見,大大小小有幾千家,不少經店鋪都打著“原礦紫砂”的招牌。
這些店鋪一般都是前店後廠、自產自銷。在一個紫砂壺加工點,老板向記者透露了一個重要的線索。
紫砂壺加工點 老板:你說黃龍山的原礦,我現在回答你,我們黃龍山的礦現在已經封掉了。我們用的泥巴,有的都是浙江的,有的是安徽過來的,我們當地都封礦了。
在丁蜀鎮雙橋村和尹家村一帶,有十幾家練泥廠專門生產紫砂泥。
記者走進一家頗具規模的練泥廠,只見各種礦料堆放在院子里,像一座座小山。
廠里的負責人承認,這些礦料大多數都不是黃龍山的原礦紫砂。
練泥廠負責人:現在的泥巴是濫竽充數的,真正原礦的沒有了。
記者:啊?
真正原礦的少的不得了。
記者:原礦的少?
對。都是放點“色素”加工、加工。
在生產車間,記者親眼目睹了所謂“色素”的添加過程。只見工人把一些紅色的粉末倒入水中,進行攪拌、混合。
記者:它叫什麼?
練泥廠工人:叫什麼啊?
記者:這麼紅這個。
練泥廠 工人:“鐵紅”。
“鐵紅”,全稱“氧化鐵紅”,又叫“鐵紅粉”,是一種工業原料,被廣泛用于塗料、橡膠、人造石等生產領域。
這名工人承認,“鐵紅粉”正是所謂的“色素”,一般用來加工“紅泥”。 本來,原礦“紅泥”含鐵量豐富,不需要添加任何東西,燒制後就能呈現出自然的紅色。但是他們廠加工“紅泥”所用的原料較差,為了模仿原礦紫砂,只好添加一些“鐵紅粉”增色。
“鐵紅粉”與水完全溶合後,被摻到礦料粉末中進行混合。混合好的礦料經過練泥機多次攪拌加工,才能做成所謂的“紅泥”。
調查中記者發現,除了“紅泥”之外,這家廠還生產“紫泥”和“綠泥”,並在里面添加了其他的化工原料。
記者:這個紫泥是加什麼?
練泥廠 工人:這些紫泥加“錳粉”,黑的。也加這個紅的。
記者:錳粉加紅色,那綠泥呢?
綠泥就是加 “(氧化)鉻綠”。
在這家廠的庫房里,記者見到了工人所說的化工原料,有氧化鉻綠、氧化鈷、二氧化錳和工業碳酸鋇等。
隨後,記者對其他練泥廠進行了調查,發現一些廠在使用更加特殊的東西生產所謂的紫砂泥。
練泥廠負責人:這個不加色素怎麼辦呢?黑的一定要加“色素”的。
記者:黑的加什麼“色素”呢?
加“黑色素”。
記者:“黑色素”是什麼東西?
“黑色素”就是“黑色素”。
據這名負責人介紹,所謂“黑色素”,其實就是一種陶瓷色料,用于紫砂調色比一般的化工原料好。
按照包裝上的地址,記者找到了生產廠家──丁蜀鎮銀飛陶瓷原料廠。
這家廠的生產車間堆放著大量的化工原料。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都是用來加工陶瓷色料的,一種色料通常要使用好幾種化工原料配制而成,因此著色效果很好。
在這家廠的產品目錄上,有近20個陶瓷色料品種,其中黑色料有三種,分別為坯黑、特黑和艷黑,其主要成份就是鉻、鐵、鈷、錳、鎳等。這名負責人承認,這三種黑色料都叫“黑色素”,正是用來生產所謂紫砂泥的著色劑。
丁蜀鎮銀飛陶瓷原料廠 負責人:這個紫砂泥專門用的。
記者:專門用紫砂泥?
用黑的。
記者:那市場上看上去很黑的紫砂
對 對 對。
記者:就是用這個嗎?
這個都是用我的,陶瓷廠和做紫砂泥的,大部分都是用我的(色料)。
記者:大部分而都用你的(色料)
對。
原來,由于政府實施了“禁礦令”,宜興原礦紫砂越來越少,于是一些練泥廠開始摻雜使假,大量使用浙江、安徽等外地礦料或者普通陶土,通過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進行調色,加工生產所謂的原礦紫砂泥。
在當地,“紫砂調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不論生產商還是銷售商,對此都是心知肚明。
店主:在這里做生意,我跟你講,在這里我們是都懂,大家都知道,心里都有數這不是原礦,但是到外面別人沒有數,(告訴別人)這就是原礦。
當地人把這種添加化工原料的紫砂壺叫做“化工壺”。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經營紫砂壺的人都不用它喝茶。
賣“化工壺”的人為什麼自己不用“化工壺”,一名店主道破了其中的玄機。
它是有毒性的。
記者:看著這麼漂亮會有毒性啊?
它里面是含有化工原料的。
隨後,記者隨機購買了15件紫砂壺和紫砂杯,一起送到上海材料研究所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檢測項目主要針對記者調查時發現人為添加的鋇、錳、鈷、鉻等幾種重金屬元素。經過檢測,15件紫砂茶具,除了兩件原礦紫砂茶具之外,其余13件樣品重金屬溶出量都出現了異常。其中黑色壺的錳離子溶出量達到2.62mg/L,藍色壺的鋇離子溶出量高達6.39 mg/L。
專家告訴記者,在一些未遭受污染的天然泥料中,鋇、錳、鈷、鉻等一些重金屬的溶出量微乎其微,幾乎很難檢出。
上海材料研究所檢測中心 化學室主任 馬衝先:
這個的話在通常的泥里面,它這個鋇的含量幾乎是零點零幾,相比而言高出幾百倍。
專家告訴記者,這些重金屬熔點較高,在紫砂陶器的煆燒過程中很難揮發,最終還是會殘留在燒制好的茶具里面,在使用時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溶出量。
專家認為,長期攝入鋇、錳、鈷、鉻等金屬離子,就會危及人體健康。
中國保健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西木:
這些金屬如果是人工合成大量的形態呢,的確是有毒的。這些重金屬,有些是重金屬,有些是有害金屬,其他有害金屬,它會破壞人體的黴系統,破壞黴系統它就會產生很多毒性,包括神經毒性,如果是長期慢性的話也有致癌的作用。
在《紫砂陶器》國家標准中,只對重金屬鉛和鎘的溶出量規定了允許極限。所以哪怕人為添加的鋇、錳、鈷、鉻等其他重金屬溶出量比正常值高出數百倍,由于國家標准中沒有相關規定,檢測部門就無法做出判定。
就這樣,大量添加化工原料的所謂紫砂壺和紫砂杯逃過檢測關口,憑借“化工調色”的虛假賣相流向市場,賣給不知情的消費者。
在丁蜀鎮陶瓷城,記者看到一些“化工壺”包裝精美,並且帶有各種職稱的收藏証書。在這些証書上面,制壺者有的標稱助理工藝美術師,有的標稱工藝美術師等等。
一名在收藏証書上標稱工藝美術師的店主承認,他自己並沒有職稱。
記者:這個打的是工藝美術師,實際上有沒有這個職稱?
店主:沒有。我要是有這個職稱的話,這個茶壺就要賣五千、一萬多了。
所謂職稱,就是當地人事部門對制壺者進行的專業技能評定,從低到高分為工藝美術員、助理工藝美術師、工藝美術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等五個級別。職稱級別的高低影響著紫砂壺的市場價格,一般職稱級別越高,壺的價格也就越高。
于是,一些人開始利用職稱做起了文章,通過虛假職稱為“化工壺”增加身價和賣點。沒有職稱的人自封“助理工藝美術師”;是“工藝美術員”的誇大兩級,宣稱是“工藝美術師”;就算是“工藝美術師”,有的也會誇大一級,自稱是“高級工藝美術師”等等。
對此,一些自賣自誇的人不以為然。
店主:像我們這個宣傳冊上不必寫的這麼謙虛,就像我們的名片,它總歸要稍微誇張一些。
這種利用職稱弄虛作假的現象,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挂羊頭賣狗肉”。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一些制壺者不僅僅在職稱上作假,在紫砂壺的制作過程中也在投機取巧。
判定一把紫砂壺的作者,最重要依據就是看在壺的底部、蓋內、把下等處留下的印章或刻字。對紫砂壺而言,作者印章是最重要的身份証明。真正的制壺藝人會把印章視為名聲一樣珍貴,同樣的印章一般不會多刻。然而在專門制作印章的店里,記者卻發現一些人把自己的印章複制了很多套。
記者:有些印章刻一個人的章,一模一樣的刻好多套是什麼意思呢?
刻章者:比如說這套章我要訂500個茶壺,一個人做不出來,他可能一個人在那里做,一個在那兒,(距離)很遠的。他就說這個章給我搞10套,發給他們。
代工,全部是代工。
記者:一刻刻十套章啊!
十套還多,最多刻八十套一個人。
“代工”,也就是委托加工。但是記者調查後發現,一些擁有職稱的制壺者故意隱瞞真相,把委托別人加工的“代工壺”當作自己的作品出售,欺騙消費者。
在丁蜀鎮陶瓷城,一名有助理工藝美術師職稱的店主承認,他經銷的壺大多數都是“代工壺”。
據這名店主透露,由于是手工制作,加工一把壺至少需要一天以上的工期,因此每個制壺者的作品都會受到產量的制約。然而有了“代工”,就可以突破這種制約,找到一種快速的生財之道。
上面的叫下一級的人幫他代工。高工的叫我們助理、工藝師,他一般不叫工藝師代工的,工藝師的價格利潤空間相差太小,掙得錢太少了。叫我們助理(工藝師)幫他代工。
原來一些具有職稱或名氣的制壺者為了提高產量,就大量複制自己的印章,委托職稱或名氣不如自己的人低價加工“代工壺”,打上印章後當做自己的作品高價售出,賺取高額差價。
店主:開價一千兩百塊。
記者:那你給他代工的這個人他的壺賣多少錢?他拿去能賣多少錢?
他賣三千多塊、四千多塊,六七千塊錢也有。
大量的“代工壺”充斥市場,這在當地已經不再是秘密。
店主:(舉個例子講)張三是名家,宜興名家,他說他一個月只做一只(壺),公開對人說的。但是假如說全國有一次,家里有張三壺的人都到網上來登記一下,看看他的數量究竟有多少。不嚇死你。
記者:估計算起來比他的歲數都大。
這個就不是秘密的秘密。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壺,她的名字叫宜興。”這是人們對宜興紫砂壺的贊美。但是在商業利益驅動下,原本表里如一、如謙謙君子的紫砂壺卻變味兒了,變成了人為調制的“化工壺”和弄虛作假的“代工壺”。
經銷商:茶壺這個里面是個黑暗的東西。你看不到光明。
記者:哦。
這里面的學問太深。所以說有些朋友問我怎麼來衡量一把茶壺的價格,我說沒價格,憑良心。憑良心,良心善一點的給你便宜一點,良心黑一點的賣高一點。
原料造假,職稱証書造假,作者也能造假,這種從里假到外的所謂紫砂壺損害的是宜興紫砂壺茶具之王的美名。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壺,它的名字叫宜興,這是對宜興紫砂茶具的最高評價,宜興紫砂壺以其獨特的質地和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飲茶文化,可以說是中國茶文化的瑰寶。可是片子當中這些唯利是圖的造假者卻損害了宜興紫砂行業的整體形象,讓宜興紫砂壺蒙羞。宜興紫砂不僅僅是一把茶壺,更是一種文化,因此無論是從業者還是監管者都應該倍加珍惜,不能讓少數造假者毀了宜興紫砂這個千年品牌。
台灣特產 冬天採的高山茶(2011.1.18)
江蘇宜興高仿造假盯上名家壺
砂裡能淘多少金(上) 炒作天價紫砂
砂裏能淘多少金(下)求壺記
中国茶的“迷思”
在上期節目中我們希望通過記者的調查能夠找到收藏紫砂的竅門,許多制壺高手告訴我們,看一把壺是否有收藏價值關鍵是看人,這個做壺的人越有名,這把壺的價值也就越有保證,按圈裏人的說法,就是最好去收名人壺或大師壺。而不少收藏者也非常認同這樣的觀點。
宜興紫砂壺是一個實用品,但是對於收藏者來說外形優美,顏色古雅的宜興紫砂壺是一種藝術品。
目前市場上靠制壺者的名氣來定價格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製壺者的名氣越大,那紫砂壺的價格就越高,特別是出自一些名家之後的紫砂壺,幾乎都是每把萬元(人民幣)以上。
泥憑什麼比金還貴,宜興的紫砂泥,這兩年可謂出盡風頭,“紫砂門事件”、“黃龍山復採”、“各地紫砂礦爭鋒”等等,讓紫砂礦土變成頻頻上鏡的娛樂明星。
而關於宜興紫砂礦是取之不盡還是行將枯竭的話題,就連當地官方發布都前後矛盾,專家們也辯得吐沫橫飛。
一昧炒做追捧盲目現在的壺,已從藝術用品變成真正的奢侈品!
不懂名泥出處之金貴,來日一場空,變成高價的廢物。
另一要素,內銷市場,最後搞死自己。
[每周质量报告]紫砂真相 (20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