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茶百科全書》
2021/08/24 14:41:28瀏覽1414|回應0|推薦0

《台灣茶百科全書》目錄

 第一部 認識台灣茶 (入門篇)

 第一章 茶飲文化的演進

第一節 唐代以前~煮茶法

第二節 唐代飲茶方式~煎茶法

第三節 宋代飲茶方式~點茶法

第四節 明、清兩代飲茶方式~泡茶法

第五節 現代~生活茶藝與調味法

一、台灣飲茶起源

二、現代的飲茶方式

第二章 茶葉的種類

第一節:綠茶類

一、 定義與製程

二、 種類

第二節:黃茶類

一、 定義與製程

二、種類

第三節:白茶類

一、定義與製程

二、種類

第四節:青茶類

一、定義與製程

二、種類

第五節:紅茶類

一、定義與製程

二、種類

第六節:黑茶類

一、定義與製程

二、種類

第七節:花茶類

一、定義與製程

二、 種類

 

第三章:育種與品種推廣

第一節:育種

一、 育種的目標

二、 育種途徑和方法

三、 台灣茶分類方式

四、 茶苗種植與定植

第二節:品種推廣~台灣常見品種

一、 青心烏龍

二、 青心大冇

三、 台茶12號(別名:金萱、二十七仔)

四、 台茶13號(別名:翠玉、十三號仔、二十九仔)

五、 鐵觀音

六、 硬枝紅心(別名:大廣紅心)

七、 大葉烏龍(別名:烏龍種)

八、 四季春(別名:四季仔)

九、 紅玉(台茶18號)

十、 青心柑仔

十一、 阿薩姆

十二、 台茶7

十三、 台茶8

第三節:台灣原生茶種~台灣山茶花

一、 山茶花在分類學上之地位

二、 台灣野生茶樹之書寫

三、 山茶花栽培及觀賞歷史

四、 台灣茶花種類與分佈

五、 台灣山茶花起源



第四章:台灣八大特色茶+老茶

第一節、文山(條型)包種茶

第二節、凍頂烏龍茶

第三節、台灣紅茶

第四節、白毫(椪風)烏龍茶

第五節、鐵觀音茶特色

一、 木柵鐵觀音茶

二、 石門鐵觀音茶

第六節、台灣綠茶(或碧螺春茶)

第七節、高山茶特色

一、 大禹嶺茶

二、 梨山茶

三、 杉林溪茶

四、 阿里山茶

五、 武陵雪峰茶

六、 福壽長春茶

七、 其他高山茶

第八節、台灣烏龍茶

第九節、台灣老茶

一、 何謂老茶

二、 台灣老茶的年份辨識

插廣告一頁

第二部 台灣茶人

第一章:台灣茶業發展過程重要人物

戰前台灣茶業發展過程重要人物

 

第一節:台灣文人茶之初祖~沈光文

第二節:台灣第一個文人飲茶家族~卓氏家族

第三節:台灣人文茶藝奠基者~章甫

第四節:台灣烏龍茶始祖?~林鳳池or蘇家祖先?

第五節:文人茶武人茶集成者~林占梅

第六節:台灣茶業前途的發見者與外銷先鋒~郇和與杜德約翰

第七節:台灣茶業先驅~李春生

第八節:台灣茶葉護主~劉銘傳

第九節:台灣茶區開拓者~林維源

第十節:台灣古典茶文學集成~魏清德

第十一節:推行茶文化名宦~周有基

第十二節:一代茶師~張迺妙

第十三節:台灣包種茶之父~王水錦和魏靜時

第十四節:紅茶的守護者~新井耕吉郎

第十五節:台灣茶葉田野調查初祖~持地六三郎

第十六節:台灣茶文獻宗師~連橫

第十七節:日治時期茶學集成者-井上房邦

戰後台灣茶業發展過程重要人物

第一節:戰後台茶之父~吳振鐸

第二節:茶文化先趨~林馥泉

第三節:茶業界國寶~徐英祥

第四節:叱吒風雲台灣茶業界~北華泰、南坤海

第五節:台灣內銷茶推手~張瑞成

第六節:凍頂烏龍茶的把關者~何信鳳

第七節:凍頂烏龍茶的推手~林光演

第八節:世界茶王~李瑞河

第九節:化危機為轉機的高手~李勝治

第十節:阿里山比賽茶的推手~吳則叡

第十一節:文山包種茶品質把關者~鄭正宏

第十二節:英式飲茶的推手~黃騰輝

第十三節:台灣茶藝文化的先驅~林易山、蔡榮章

第十四節:改變飲茶習慣的先驅~劉漢介

第十五節:當代官窯主人~蔡曉芳

第十六節:建立普洱茶辨識年代第一人~鄧時海

第十七節:以科學研究證實普洱茶可降三高第一人~孫璐西

第十八節:整合台灣各縣市茶商公會推手~呂志強

第十九節:兩岸評茶交流第一人~游濟民

第二十節:把茶藝帶入中國大陸的使者~范增平

第二十一節:「茶與樂的對話」 盡現東方哲學~林谷芳

第二十二節:台灣之最~陳金地、陳惠讀、林聰明

第二十三節:第一位榮獲「台北文化獎」的茶人~李曙韻

第三部 台灣茶藝文化

第一章:台灣茶藝文化史

第一節:台灣茶雜誌史

第二節:台灣陶藝茶器發展史

第三節:台灣茶藝館史

第四節:台灣茶藝與茶飲料史

第二章:茶與水

第一節:茶葉鮮葉中的水分

第二節:茶園管理

一、 旱害

二、 濕害

第三節:茶葉貯藏時

第四節:評審時

第五節:沖泡時

一、 歷代對水的要求

二、 現代泡茶

第三章:茶與溫度

第一節:茶園管理

一、高溫地區

二、低溫地區(高海拔)

三、不同季節的茶葉

第二節:製茶時

第三節:儲存時

第四章:茶與器具

第一節:認識製壺原料

一、 陶器、炻與瓷器及耐熱玻璃

二、 紫砂器

第二節:茶器裝飾與燒結

一、釉下彩

二、釉上彩

三、鬥彩瓷

四、劃刻貼印紋

 

第三節:宜興紫砂壺在台灣

一、宜興紫砂近代史

二、宜興紫砂壺在台灣的發展

三、紫砂壺的選購

第四節:日本鐵壺

一、關於鐵壺

二、鐵壺的特點與功效

三、鑑賞與選購入門

四、養鐵壺

第五節:各茶類沖泡方式

一、不發酵茶或輕發酵茶

二、半發酵或部分發酵茶

三、重發酵茶、全發酵茶、後發酵茶

第六節:現代的沖泡器具

一、陶壺

二、石壺

三、蓋杯(碗)

四、個人品茗組

五、玻璃杯、碗

六、敞碗

七、分奉茶沖泡

八、瓷壺

九、金、銀茶壺

十、飄逸杯(壺)與行動拍檔

十一、漆器茶具

第七節:各式各樣泡茶法

一、 含葉茶法

二、 大桶法

三、 濃縮茶

第八節:茶與其他茶器

一、泡茶桌

二、茶盤

三、其他茶器與輔助茶器

 

第五章:茶與光

第一節:認識光線

一、可視光

二、全光束

三、光譜

四、光源種類

五、色溫

六、演色性

七、光源效率

八、專有名詞

九、色彩的定義

第二節:茶與光

一、 茶園管理

二、 茶葉製造

三、 茶葉貯藏時

四、 空間佈置


第六章:茶藝、茶道、茶文化

第一節:茶藝背景

一、茶與音樂

二、茶與茶藝背景

三、泡茶情境

第二節:影嚮台灣茶藝文化的要素

一、 旅台文化

二、 僑寓文化

三、 本土文化

四、 旅陸文化

五、 師日時期

第三節:各種茶會

一、 流水席式的茶會

二、 人人泡茶式的茶會

三、 固定席式的茶會

四、 尊天敬神祈福茶會

五、 茶藝、茶學術、茶文化研討會、博覽會

第四節:日本茶道在台灣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

二、日本茶道在台灣的發展

第五節:台灣茶學教育

一、 學校課程教育

二、 學校社團活動

三、 民間茶道教室

四、 社團推動

五、 政府單位所舉辦活動

 

第六節:茶詩茶歌茶書

一、 清代詠茶詩書寫的內容

二、 其他茶詩、茶歌、對聯

三、 茶書

 

第七章:茶與宗教及民間茶禮

第一節:茶與佛教

一、「戒、定、慧」、「禪定」

二、茶與禪~達摩祖師的故事

三、茶禪一味~趙州禪寺「喫茶去」的故事

四、茶的收入有助於寺院經濟

五、台灣佛教與茶

第二節:茶與道家

第三節:茶與儒家

一、禮儀規範~儒家重「尊卑」、「親親」

二、經世致用之使命觀

三、精簡主義

第四節:茶與其他宗教

一、茶與伊斯蘭教

二、茶與基督教

第五節:民間茶禮

一、茶與台灣婚禮

二、無我茶會婚禮

 

第四部 鬥茶~兩岸評茶比較

第一章:台灣比賽茶史

第二章:台灣評鑑茶介紹

第一節:茶園管理

一、產銷履歷制度

二、有機栽培

三、茶樹健康管理

第二節:製茶

一、識茶

二、 台灣各種茶色茶製造過程

三、 常見的茶葉品質缺陷

四、 HACCP認證製茶廠範例介紹:(以大萊茶業為例)

五、 影響製茶品質的因素

六、 現代高山茶製茶狀況

七、 台灣製茶的盲點(以高山茶為例)

第三節:茶葉的精製

一、篩分與整形

二、 揀剔(枝)

三、 焙火(烘培)

四、 拼配(堆)

五、 風選

第四節:農藥殘留檢驗、茶葉陳化變質的原因、茶葉包裝技術與方法分析及脫氧劑

一、 農藥殘留檢驗

二、 茶葉陳化變質的原因

三、 茶葉包裝技術與方法分析及脫氧劑

第五節:評鑑茶(比賽茶)介紹

一、 何謂感官品評?

二、 人的味覺能分出五種「基本味道」

三、 感官品評檢測及評鑑的方法

四、 評鑑(比賽)茶流程

五、 台灣常用評茶用語

六、 評茶人員應注意事項

七、 歷年來全台各茶區舉辦製茶及優良茶比賽統計

第六節:台灣主要比賽茶特色、品質要求與評審標準

一、 包種茶

二、 凍頂烏龍茶

三、 台灣紅茶

四、 白毫(椪風)烏龍茶

五、 鐵觀音茶

六、 綠茶

七、 高山茶

八、 低海拔烏龍茶

九、 冬片茶

十、 凍頂老茶

十一、 有機茶

十二、 比賽茶評語範例

第七節:台灣各比賽場評鑑茶狀況一覽表

一、 包種茶

二、 凍頂烏龍茶

三、 台灣紅茶

四、 白毫(椪風)烏龍茶

五、 鐵觀音茶

六、 綠茶

七、 高山茶

八、 低海拔烏龍茶

九、 冬片茶

十、 凍頂老茶

十一、 有機茶

第三章:大陸評鑑茶介紹

第一節:茶葉感官品質特點

一、 茶葉外形品質特點

二、 湯色類型

三、 茶葉香氣類型

四、 茶葉滋味類型

五、 葉底形狀類型

第二節:綠茶評茶

一、外形審評

二、內質審評

三、審評要點

四、綠茶常見外形品質弊病及改進措施

五、評茶實作

第三節:紅茶評茶

一、工夫紅茶

二、紅碎茶

三、紅茶外形常見品質弊病及改進措施

四、評茶實作

第四節:青茶評茶(傳統法)

一、外形審評

二、內質審評

三、審評要點

四、產品特徵

五、青茶類常見品質弊病的形成因及改進措

六、評茶實作

 

第三節:黑茶感官審評

一、黑茶感官品質評定方法

二、黑茶的品質特點

三、黑茶感官品質評定常用術語

四、黑茶感官品質常見弊病及改進措施

五、普洱茶(熟茶)的感官審評

六、普洱茶(曬青毛茶)的感官審評

七、評茶實作

第四節:白茶感官審評

一、 白茶主要加工工藝及其品質特點

二、 白茶感官品質評定方法

三、 白茶感官品質評審常用術語

四、 白茶感官品質常見弊病及改進措施

五、 評茶實作

第五節:黃茶感官審評

一、 黃茶感官品質評定方法

二、 黃茶的主要加工工藝及其品質特點

三、 黃茶感官品質評定常用術語

四、 黃茶感官品質常見弊病及改進措施

五、 評茶實作



第六節:花茶感官審評

一、花茶的評定方法

二、花茶品質特點

三、花茶感官品質評定常用術語

四、評茶實作

第七節:影嚮茶葉品質的自然條件因素

一、 不同品種茶樹的適製性

二﹑不同嫩度茶樹原料對感官品質的影嚮

三、不同栽培地域茶葉感官品質特點

四、不同生產季節茶葉感官品質特點

第八節:結果計算、統計與判定

一、對樣審評

二、審評名詞與副詞

三、指導品質記錄表的設計

第九節:大陸名優茶評比範例

 

第十節:認識大陸的QS制度

 

第十一節:大陸的評茶制度

 

第五部 茶團體與行銷通路

第一章:台灣茶業的掌舵者~茶業改良場

第一節:總場

一、 日治奠基期

二、 戰後復興階段時期

三、 改良場精進期

第二節:茶改場過去任務

一、茶業改良場設立沿革與目的

二、未建立「評茶制度與規範」的結果

三、茶葉品評訓練

四、茶葉行銷

五、魚池分場 茶業文化館


第三節:茶改場未來定位?

一、 揭開國王的新衣

二、 台灣茶業所面臨的問題

第二章:台灣茶業團體

第一節: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第二節:高雄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第三節: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

第四節:台灣區飲料工業同業公會

第五節: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

第六節: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

第七節: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

第八節:台灣茶協會

第九節:中華民國茶藝協會

第十節:南投縣凍頂茶業發展協會

第十一節:南投縣松嶺鬥茶協會

第十二節:南投縣竹山鎮茶道協會

第十三節:嘉義縣製茶職業工會

第十四節:坪林鄉農會

第十五節:鹿谷鄉農會

第十六節:梅山鄉農會

第十七節:生活茶會

第十八節:南投縣茶商業同業公會

第十九節:台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第二十節:台中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第三章:茶通路

第一節:台灣茶通路之王~天仁茗茶

第二節:台灣茶包之王~立頓

第三節:台灣四大品牌之一金品茶葉

第四節:產銷合一的萬年春

第五節:創造新的茶業連鎖加盟模式~梅山製茶場

第六節:台灣第一味~長順茗茶

第七節:百年福星,茶飄香

第八節:以器引茶.合器生好茶~陶作坊

第九節:秀出台灣味~台灣稻香衫~品牌創辦人陳春稻

第十節:茶飲界的星巴克~桔楊

第十一節:白瓷革命~「八方新氣」王俠軍

第十二節:將石雕茶盤藝術化注入新生命~徐增德

第十三節:竹夢築夢~璞園竹藝文化區

第十四節:沒有檢驗實驗室的創新服務公司~台茶生化科技檢驗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五節:電話行銷

第十六節:網路行銷

第十七節:陸客銷售中心

第四章:茶藝館

第一節:反對運動記憶裡最美麗的堡壘~紫藤廬茶館周渝

第二節:永保創新~翰林茶館涂師傅

第三節:不斷演進的耕讀園

第四節:台灣茶藝文化的推廣者~陸羽茶藝中心

 

第五章:茶飲料

第一節:罐裝茶飲料

第二節:泡沫紅、綠茶

第六章:茶創意文化與行銷

第一節:元亨桂竹文化創意茶禮~祥興茶行

第二節:百年老茶廠新生命~王有記茶莊

第三節:台灣第一座茶道文化館~茶心苑

第四節:集世界茶於一館~全球茶藝博覽館

第五節:茶覺台灣味~天仁茶文物館

第六節:台灣第一座茶業博物館~坪林茶業博物館

第七節:脫胎換骨的台灣農林公司

第八節:打造茶酒王國~「賀木堂」HomeTown

第九節:將中國瓷器在世界舞台風華再現的~法藍瓷

 

第六部 茶與養生

第一章:茶葉深加工與萃取物

第一節:茶葉深加工與茶葉萃取物

一、 茶葉深加工

二、 茶樹整株皆可用

三、 茶葉萃取物~茶多酚

四、 從茶中脫除咖啡因(可消除農藥的污染)

第二節:茶餐

 

第二章:茶葉的其他知識

第一節:茶與養生

一、茶葉的功效

第二節:茶的主要成份

一、 茶的主要成份

二、 茶葉中主要成分的效果

第三節:飲茶注意事項

一、飲茶注意事項

二、茶葉二三事

第三章:台灣的普洱茶現象

第一節:普洱茶與台灣的淵源

一、 普洱茶在台灣的發展

二、 普洱茶在台灣的重要事紀

第二節:台灣對普洱茶的影響

附件一:撰寫此書所參考的書籍與業者所提供的相關資料

附件二:台灣近五十年茶園栽培面積

附件三:台灣茶重要記事

附件四:大陸《評茶員國家職業標準》

附件五:台式烏龍茶國外產區介紹

現只有PDF檔電子書。

全書74萬字,900多頁。

此書出版936(全彩A4大小),售價1400/PDF檔電子書。

有興趣者請電:04-24078770洽購。謝謝!

匯款資料: 銀行別:永豐銀行 大里分行 銀行代號:807

      戶 名:台灣茶訊雜誌社 號:048-018-0002255-1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6683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