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就-權力-親和需求
2013/10/09 09:02:59瀏覽1120|回應4|推薦1
 

高成就需求者喜歡擁有個人職責、從工作中得到回饋訊息中等難度的工作環境。

 

當工作環境中能符合這些特性,高成就需求者就會獲致強烈的激勵。證據顯示高成就需求的人大都能在企業界嶄露頭角、自行創業,或在大企業的部門中居高職或成為傑出業務人員

 

第二,高成就需求者並非一定就是出色的管理者,尤其是在大企業中。高成就需求者有興趣的是他們自己做得如何,而不是影響別人把事情做好。高成就需求的業務人員並不一定會是好的業務經理;大型組織裡表現不錯的總經理,也並不一定要是個高成就需求者

 

第三,親和需求和權力需求與成功的管理有密切的關連,傑出的管理者,通常會是那些具有高權力需求低親和需求的人。事實上,高權力動機可能是有效管理所必備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dlin42&aid=8943246

 回應文章

品萱
所以宗教領袖或社工是屬於這個架構的例外?!
2013/10/15 16:36

老師,

 

謝謝您詳盡的答覆~

所以宗教領袖或社工是屬於這個架構的例外?!

可以這麼說嗎?

 

在OB中談到的許多理論是不是也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對於分析模型又要如何做一個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呢?

我們之後的課堂會討論到這個部分嗎?

 

學生

品萱  敬上

 

 

 

林財丁教授(tdlin42) 於 2013-10-16 10:01 回覆:

你又問了一個好問題──是否存在文化差異?

是的,確實存在。

 

所以我們的 OB 課本每章最後都有大約兩頁的「全球意涵」,告訴讀者若要將先前講的原理套入不同的文化裡,可能遭遇的問題。

 

我從第 5 版開始翻譯 Robbins 的 OB 教科書,現在用的是第11版,直到最近一、兩版才開始有「全球意涵」這個 section。

 

你比我們任何人都瞭解法國文化,或許在課堂裡可為我們解說法蘭西與日耳曼文化的差異,尤其是存在組織行為的意涵面。

林財丁教授(tdlin42) 於 2013-10-16 10:10 回覆:

美國社工學院學生的 demographics 與台灣有些不同,年齡大些,人生閱歷多了些許滄桑。

許多研究生曾經歷過家暴、婚變、家變、酗酒、嗑藥、流離,因為自身際遇,對遭遇困難或不幸者更能感同身受。

成長經驗對人格型塑與價值觀的形成,深具影響力。


Connie
2013/10/15 16:25

很同意老師的說法,其實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因緣際會。

價值觀也是決定人選擇時的優先順序。

(connie591028@yahoo.com.tw)

Connie
2013/10/15 16:19

是否是承度多寡的問題呢?應該是大多數好的管理者特質。

不過大多數的人都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connie591028@yahoo.com.tw)

林財丁教授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宗教領袖或公益社福
2013/10/09 09:13

老師,


想請問您一個問題:如果以成就需求、權力需求和情感需求來看,宗教領袖或是公益社福團體或社工,他們會是偏向哪一個部分呢?


因為我覺得他們好像三者的需求都有,若是從影響他人的角度來看,權力需求比較高。不知道對不對?


可是也覺得他們的情感需求比例好像也滿高的。


就這個問題和同學討論,有同學覺得是成就需求較高。


不知道老師的看法為何?還請老師解答。


謝謝您~


學生

品萱 敬上
林財丁教授(tdlin42) 於 2013-10-14 16:29 回覆:
品萱:

這是個好問題。

我想起陳俊良。民國62年台大畢業,沒有依照父親的意旨接續家中的事業,卻投身社福公益,在當年真是異類。他先出任基督教勵友中心執行長,後擔任或創辦伊甸、陽光、導航基金會董事長。他投入 NPO,這是個人價值的抉擇,所以回答你上述的問題,應從價值觀著手,也就是價值觀的區辨力遠大於人格特質。

牧師與業務員都有很強的 nAff、nPower 但前者較不在乎積累個人財富,後者很在乎。
許多高僧大德,也很會經營,例如佛光山、法鼓山、慈濟等,創辦人應當都有頗高的成就動機,不願定下容易達成的目標。

投身宗教或 NPO 者思考的層面較廣泛,擴及社會各層面,也就是兼善天下,不只獨善其身;想得很長遠,甚至想到死後的境界,才有天堂和地獄。或許他們在 Holland 的 RIASEC 向度有較強的 I (Investigative):想得廣、想得遠。

最顯著的差異是對「增長財富」的反應 ── 金錢的價值觀,宗教或 NPO 者較沒反應,企業家有很強的反應。

另外的因素則為「因緣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