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信口開河 ",是世代" 新文化 "嗎...?
2015/04/14 16:10:09瀏覽2134|回應0|推薦14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來,眾人似乎有了不一樣的市長,民調與支持率相當高,於是「認真做事」與「信口開河」,成了一種新文化,只是認真做事帶來的正向思考,人們會給予永久的支持,「信口開河」在柯文哲炫風未退之際,成了一種現像,但恐怕不應成為一種文化!

 

這兩天的鴻海「三億捐款」風波扯得沸沸揚揚,扯上的一缸子人,有企業、名嘴、民進黨立委,從政治獻金到正式捐款的說法都有,因可能涉及違法,最後還上了法院,結果有當事人說,是聽來的,是誤判、是不同的認知....這些說法,或許司法能還原真相,但是在媒體發達的年代,如果言論沒有約束,尤其是公眾人物信口開河的說法,會引來負面評價,更成社會亂源。

 

柯文哲行事風格,敢挑戰財團與做別人不敢做的,這是他高支持率的原因之一,只是不論結果,不管過程,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朝令夕改,造成市府人員要跟上快節奏腳步外,還得隨時跟上變化!

 

這種多言、多變習慣,反應了個人特質,但是否足以成為表率,這不是見人見智的問題,而一定是負面!

 

以目前流行的網軍「婉君」為例,當社群發達到無孔不入的境界時,任何人在網路上可以暢所欲言的發表言論與圖片甚至影片,這些言論或圖形,即為公眾言論的一環,就算可以暢所欲言,也不能違法,例如文字的言辭會有毀謗的罪行,圖片與影像,有著作權的保護,這就不能隨便寫,稍有不慎,即可能觸法,吃上牢飯!

 

此外,以媒體的定義,西方主張的言論自由,在這個世界盛行超過一百年,因此大眾傳播工具發展如雨後春筍,電視、報紙、廣播,成為資料與訊息的流通管道,但是這些媒體有一共同特色,即是以「公器」自處,掌握在一個有群體約束力的組織,縱有公器私用情況,仍屬特例,新聞與傳播,是有自我約束力的存在。

 

即便在今天,不少媒體仍然信守著「寧可漏不可錯」的教條,即是傳播訊息,發出新聞,只要不夠正確,寧可就不要這條新聞,也不能刊登出來,這不僅信守法律的規範,更是崇高自我約束力的展現!

 

然而這些媒體的高道德觀,這幾年來,被所謂的新媒體所挑戰與取代,最重要的變革,是媒體開始掌握在個人手上,每一個人,他可擁有數種媒體和社群,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文字、圖片、影像,透過公眾社群,向外界公開,這時的新媒體,正以海嘯之姿態挑戰著傳統媒體。但是這新媒體因個人即能操弄把玩,內容當然就好壞參雜,更嚴重是有心人,可利用這些快速擴張的社群,進行有系統的傳播,這時所謂的「信口開河」,即在新媒體中成為文化,帶來負面與破壞性,遠遠高過傳統媒體!

 

柯文哲其實是這種新媒體文化下的產物,當然,他的言行,想說就說的即興演出,符合了這個潮流。然而當個首都的市長,是一位公眾人物,他的言行除了影響觀瞻,更是會被檢視,「信口開河」,形容隨便亂說話,目前的新媒體上的言論有這種特質,首都市長也是如此。

 

這真會成為一種世代的新文化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cchuan&aid=2223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