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28 11:06:03瀏覽2293|回應3|推薦11 | |
民進黨已經執政三年,一場反核遊行,兩位準備參選2020年總統的現任總統蔡英文與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現身,這兩個人是目前民進黨內,最有可能擇一參選下屆總統人選,卻雙雙出現在反核會場,還有綠營政務官多人現身,遊行如果是民間發動,政府角色為何,即便支持,因為去年九合一大選時公投,民意支持了以核養綠的大未來,因此執政黨應該順從民主票選的民意,而不是此刻又站在反對一方。
遊行結束,反對者自然重批,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執政者有問題去處理就好,上街遊行不是很奇怪?時間省下來做事吧!」,還有,到底向誰抗議?向自己的執政團隊還是投票的民意?
政壇常說,現在一些決策,都是處在「火車對撞」的險象中,表示極端的對立下,不談如何把政策執行好,連民眾在想什麼都不知道,知道了沒有去順從民意成為政策,那才是最危險的事。
用角色錯亂來形容真不為過,台灣號稱是民主國家,國家的領導人透過民意選出,民意則是透過選舉,一張張票,由民眾決定由誰來當國家的舵手,帶領國家與人民走向未來;而民意最能表現在投票的結果,去年九合一大選,才執政兩年的民進黨,已經再度失去多數選票的支持,等同失去了民意,接下來三月的立委補選,深綠選區雖然還能保有勝利,實際上的選票數,是節節敗退,支持者正逐漸消失。
這兩個重大指標顯示,民意與政策是對立的,是民進黨執政兩年多來,推出的所有政策,不是被多數的民眾認同,執政者此時此刻,還是沒有認清與面對這個事實,反核遊行,蔡英文與賴清德兩人同上街頭,等於表達了支持反核,反對的是民意。
遊行,到底要反對誰?
人民有集會遊行的權力,台灣還立法保障,這個作法就是保障了言論、集會、結社自由,更是民進黨在80年代建黨以來,身處威權時代,必需要用遊行、示威等極端手段,來推動民意所爭得,因此國內外都有例子,就是「當家的不鬧事」,權力擁有者的政俯,盡管去建設、做事,如果政府腐敗或政策難行,人民有揭竿而起,上街的權力。
歷經白色恐怖,身處威權治國,權力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後蔣經國時代,大力改革開放,仍然不敵時代民主巨輪,快速的民主化需求,因此那時民進黨發動的街頭運動,用抗議、抗爭方式,為台灣民眾爭到更多與更快速的政策調整,更多的自由民主施行,那時的民進黨,對台灣的政治轉變,可謂功不可歿。
可惜的是這個叫「民主進步黨」的民進黨,現在常用縮寫來表示政黨,似也讓自己看不到,創黨精神與綠營的核心價值。
當上一個民進黨員,得到了民心,贏得了大選,拿到了治理國家權力,是何其不易,八年過去,貪腐收場;好不容易,人民用選票教訓了國民黨,讓綠營有機會再度擁有政權,才過了兩年,就再度失去半數以上的地方支持,如今還在搞出身時的「意識形態」對立,利用中國挑起紛爭,頻頻走上街頭,這些都不是在抗議誰,是抗議自己不該執政。
當一個監督角色的在野,遠遠比執政者自由吧!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