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想思(四十一) : 張藝謀:電影不賣就沒有第二次
2010/04/03 12:16:22瀏覽392|回應0|推薦0

張藝謀:電影不賣就沒有第二次

票房大導張藝謀墮落了?撰文者:萬年商業週刊 第1167 2010-04-05

憑著一個人的名氣,讓一個歌劇來台演出兩場,要價一億八千萬元,更讓臺灣首富郭台銘陪著他遊日月潭?
有這等魅力的人叫作張藝謀,三月二十七日當天,他從大陸來到台中,出席「張藝謀北京鳥巢版」《杜蘭朵公主》(TURANDOT)的演出。
早在他到臺灣前二十一天,杜蘭朵團隊就來到臺灣準備,張藝謀的出現,只不過為這部掛著他名字的歌劇背書。
張藝謀來台兩天所演出的《杜蘭朵公主》價碼,不只是三月中美國職棒大聯盟道奇隊來台比賽的兩倍;從今年春節期間最賣座的電影《艋舺》六天破億票房來看,最少也要十天才有同等表現。
「杜蘭朵少了他(張藝謀),好像少了滿多,」不惜斥資把鳥巢版《杜蘭朵公主》(二
○○九)歌劇引進臺灣,悍創董事長張運智認為,由張藝謀領軍,用電影手法闡述歌劇,加上主打奧運等級的聲光效果,悍創才敢「跟錢開玩笑」。
光憑「張藝謀」三個字,悍創願意掏出一億八千萬,因為張藝謀能為出資者創造票房,他也是中國第一個從電影,跨足歌劇與大型廣場表演等藝術形式的導演。
郭台銘親自伴遊日月潭
「張藝謀執導的北京奧運開幕式向全世界展現令人驚歎的中國視覺盛宴。」這是好萊塢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在《時代》雜誌上,看待張藝謀的評語。
挾著北京奧運開閉幕式總導演光環,張藝謀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並列,成為二
○○八年《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的最後五位入選者之一。
張藝謀把他的《杜蘭朵公主》帶到臺灣,臺灣首富郭台銘更不放過這個機會,三月二十八日帶著他到日月潭遊湖,希望他把大陸的「印象」山水實景系列搬到臺灣的日月潭演出。

從二○○四年三月的「印象.劉三姐」後,張藝謀執導下的「印象」系列已衍生出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及今年誕生的印象大紅袍等五個各具獨特魅力的山水實景大戲。
印象系列成了中國大陸城市行銷的利器,就連郭台銘與南投縣長李朝卿也希望張藝謀來為日月潭的美景加持。
「張藝謀」三個字,似乎成了票房保證,而他在電影藝術與表演上所帶來的爭議,就如同他的票房般精彩。
政大廣電系副教授陳儒修分析,相較張藝謀早期《紅高粱》(一九八七)《菊豆》(一九九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九九一)等多部電影揚名國際影壇,評論者多指陳張藝謀作品中深刻人文反思已不復在,因而有他「媚俗」、朝商業片轉型的罵聲。
相較張藝謀早期具備深刻人文反思的電影,不論是自《英雄》後的古裝商業大片,或複製商業大片視覺極致化手法的「印象」系列,都只藉聲光效果讓觀眾眼花撩亂,根本就是藝術形式大於內容的商業媚俗手法。
「印象」系列在中國大陸招來的主要批評是永遠只有三個特色:超大規模的投資、超龐大的演出陣容,光與影的盛宴,隨後宛如繁華落盡。
這樣的形容,同樣出現在台中洲際棒球場演出的《杜蘭朵公主》上。在這個長九十公尺乘寬四十公尺乘高五公尺見方的史上最巨大歌劇舞臺上,張藝謀動用一千人次,同時以螢光綠、桃紅色的燈光,為佈景上的紫禁城添上有別於中國宮廷的視覺效果,宛如將一道道的濃郁色彩潑向觀眾。這就是張藝謀式的風格,也是他最受批評的作風。
被罵倒退,大導有話說
「我最近不是靠聽好話到現在的,我最近主要是聽罵,聽罵人的話到現在。」見過大場面的張藝謀在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面對毀譽仍面不改色。

「我也不太在乎別人說什麼……。大陸說我就眾說紛紜,難聽一點就說你墮落,完全倒退了,完全變成圈錢了。」
「如果電影不賣錢,可能就沒有第二次了!」有二十多年中國電影導演經歷,張藝謀對票房感受特別深刻,「最重要的是,你的電影能收回成本,你可以繼續這個創作,如果有一天你的電影,根本就沒人願意給你投資的話,你想做什麼也做不了。」
在張藝謀的心中,導演也在積累自己的商業信譽。「因為電影是個商業活動,積累的商業信譽,恐怕也是他能夠吸引到投資最重要的原因。」

談到票房讓張藝謀話匣子大開,「可能是我自己的商業信譽,長期的一個商業信譽,也就是說別人就願意投(資)了。……但是如果你要是浪費了(笑),讓他賠得血本無歸,那就很麻煩。你就給你自己積累了一個負分,你的商業信譽積累成這樣一個負分,越積越多的時候,你的創作就很難繼續下去。」
清楚自己定位後,更讓張藝謀無視駡名。「(我)不太去在意別人怎麼評價,也是久而久之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因為這個世界很大,不管是你的朋友還是看不慣你的人,對你的作品盡情的發表著看法,所以你還真不能就記在心裡當……,俗話講就當補藥吃(大笑),你要真當補藥吃還不行。」張藝謀自述多年來心境轉變時,有那麼一秒他的臉是笑到變形的。
張藝謀已不在乎外界評價,從電影到跨足歌劇,他有著票房導演對自己「商業信譽」的堅持。
觀眾看熱鬧,票房就來了
「歌劇就是一個高雅藝術,它基本上是要賠錢的,它就要靠贊助,靠(私募)基金等等,全世界的歌劇、高雅藝術都是這樣子。電影就不同了。電影是一個商業合作,它確實是要收回投資,才可以繼續迴圈。」

在張藝謀心中,歌劇與電影最大的區別,一個是高雅藝術,一個是通俗藝術,只是對導演出身又懂得商業運作機制的他來說,歌劇同樣能套用商業類型的票房的成功模式。

張藝謀左右手、《杜蘭朵公主》執行導演陳維亞同樣在雙方長期合作中掌握張藝謀的想法,「講難聽一點,先看熱鬧,慢慢他(觀眾)就看進去了。他連看都不來看,你怎麼傳達。我們就是不斷想,這些問題解決以後,票房自然就解決了。」
出自他對張藝謀風格的理解,陳維亞帶領的團隊,也就在導演手法、服裝道具與舞臺美術等層面下功夫,讓這出唯一由中國人執導,表達東方公主愛恨高度衝突的西方歌劇,把強烈色彩與大場面等張藝謀式的視覺震撼風格發揮到極致,吸引不懂歌劇的一般觀眾願意埋單欣賞。
此次赴台演出總策畫、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勤同樣深諳「張藝謀」的價值。
為禮遇張藝謀,早在開演前一周就隨導演團來台的她,仍特地在開演前趕著再飛回北京,只為演出當天陪同張藝謀抵台。
三萬餘人買票看杜蘭朵
在李勤眼中,所謂的杜蘭朵「大型景觀歌劇」,正是張藝謀運用電影中擅長的視覺元素所開創的「看歌劇」藝術類型,非張藝謀不可。
秉持著「如果電影不賣錢,就沒有第二次」哲學的張藝謀,不在乎外界藝術評價,他所執導的《杜蘭朵公主》在台票房大賣近八成,在臺灣短短兩天內,就有將近三萬二千人進場觀賞。未來,無論「印象.日月潭」在郭台銘的遊說下是否敲定,張藝謀無疑已在臺灣市場,替自己創造出下一個「第二次機會」。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woo09&aid=3909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