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26 15:44:48瀏覽3429|回應1|推薦45 | |
位於法國東北部的蘭斯Reims,人口不到二十萬,是法國排名第十二的城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小小的蘭斯,在法國歷史上卻大大有名,因為大多數法國國王都在蘭斯的聖母大教堂加冕,使蘭斯贏得「加冕之都」的美名。 蘭斯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Reims始建於西元四世紀,是當時的尼蓋斯大主教為了榮耀聖母瑪利亞,在蘭斯市中心所蓋的主教座堂。後來歷經多次整修、擴建,現在的形貌是十三世紀初所建,具有哥特式風格,正立面的三座大門精雕細琢,令人嘆為觀止。 目前中央的「最後審判門」正在整修,圍上了印有原來雕像圖案的帷幕。 大門前的地上有法國總統戴高樂1962年所留的石碑。 正門兩側的十二使徒雕像。蘭斯聖母大教堂共有兩千三百零三尊精美雕像,數量之多,在世界各教堂之中名列第二。 這尊雕像是巴黎首任主教聖丹尼斯Dionysius Denis,據說他被斬首殉教時,捧著被砍下的頭,一直走到蒙馬特Montmartre才倒下(蒙馬特其實就是Mountain of Martyr「殉難山」的意思)。法國很多教堂都有這尊「斷頭主教」的雕像。 教堂內部莊嚴肅穆,卻沒有太多繁複浮誇的裝飾。 尖肋拱頂Gothic Arch作用是將所有的內部空間以骨架券鏈接為整體。推力作用於四個拱底石上,這樣拱頂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藉著修長的束柱支撐可建得又大又高,整體構造具有「向上」的視覺暗示。厚重的牆面改成開窗,不僅透入光線也增加美感,這些都是哥特式建築的特色。 十七世紀的管風琴 三層的玻璃花窗 歐洲人應用學習自阿拉伯的彩色玻璃技術,製作玻璃花窗,以一幅幅色彩繽紛的宗教故事,向普遍不識字的民眾宣揚教義,無形中也發展出高度藝術成就。教堂圓形的花窗稱為「玫瑰窗」,細長型的花窗稱為「柳葉窗」,花窗玻璃以紅、藍兩色為主,紅色象徵基督寶血,藍色象徵天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蘭斯曾遭到德軍嚴重破壞,聖母大教堂也未能倖免,但珍貴的玫瑰窗事先被拆下保存,戰後得以恢復原貌。 並不是所有玻璃花窗都這麼幸運,大部分毀壞的花窗戰後由當地的葡萄園主、香檳酒商捐款重建,因此窗戶中可以看見葡萄藤、香檳酒等圖案,這種「置入性行銷」也無可厚非啦。 讓我們為世界和平而祈禱吧。 蘭斯聖母大教堂的建築有不少趣味性的裝飾,這座小雕像的抓頭動作有點像柯P。 這種怪獸的實際功能是排水,下方的雕像類似台灣的「憨番夯廟角」。 這座怪獸的頭不見了,上面的雕像好像撩起裙子在蹲著尿尿。 經過千百年來的戰亂與腐蝕風化,教堂有些地方顯得殘破。 所以必須不斷整修 聖母大教堂的背面能看出哥特式建築另一特色飛扶壁Buttress,這個特色在巴黎聖母院會看得更清楚。我們可以發現巴黎聖母院幾乎是蘭斯聖母大教堂的翻版,因為巴黎聖母院的設計,本來就是取經於蘭斯聖母大教堂。 建於十七世紀的朵宮(Palais du Tau),是一座與蘭斯聖母大教堂相連的宮殿,曾是蘭斯大主教的官邸,也是法國國王加冕時接待賓客與舉行宴會的地方,法國大革命時被暴民洗劫一空,目前是一座博物館。 蘭斯聖母大教堂、朵宮與另一座聖雷米修道院,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蘭斯在法國歷史上具有神聖的意義。 原本信仰異教的法蘭克創建者克羅維一世,西元496年在蘭斯由大主教雷米主持受洗,正式皈依天主教,法國從此成為天主教國家,以後歷任法國君主大多在蘭斯加冕,象徵「君權神授」的正統性。 克羅維一世的錢幣 已故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96年到蘭斯聖母大教堂主持彌撒,紀念克羅維一世受洗一千五百周年。 歷史上共有三十四位法國領主、國王在蘭斯接受加冕,黃袍加身登基稱王。法國的國王名字很多叫做查理、路易的,除了用一世、二世、三世.....區分外,法國人也會幫這些國王取綽號。 例如:「懶王」克羅維二世(左上)、「糊塗王」查理三世(右上)、「吵架王」路易十世(左下)、「瘋子王」查理六世(右下)。 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皇太子查理得到聖女貞德的協助,得以從羅亞爾河域北上到漢斯加冕,成為合法的國王查理七世。這是聖女貞德的騎馬銅像。 號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愛戴假髮、穿緊身褲、高跟鞋。 有國王就有王后,法國不但有王后,還有一種君主首席情婦(Maîtresse-en-titre)的奇葩制度。首席情婦享有津貼、賞賜及受封爵位等恩寵之外,在宮廷中有椅子可以坐,她經過的時候,其他貴族命婦都必須起身致敬。 左邊這位艾格妮絲.索瑞兒(1421-1450)是查理七世的「相好」,也是歐洲第一位被公開承認的君主首席情婦,傳說中的法國第一美女,不過紅顏薄命只活了三十歲。 中間的黛安.德.波迪耶(1499-1566)為亨利二世所寵愛,她一度權傾朝野,亨利二世把雪儂梭城堡送給她當愛的禮物,黛安把這座城堡整修得漂亮非凡,被譽為「盧瓦河畔的文藝復興瑰寶」,也是現在除了凡爾賽宮之外,最多遊客參觀的法國城堡。 右邊的凱瑟琳.夏洛特.格列蒙特是摩納哥親王路易一世的王妃,一度被「太陽王」路易十四包養,後來失寵了,首席情婦換人做。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陷入一段社會激進、政治動盪的時期。1762年法國第一共和成立,翌年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路易十六是法國歷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君主,他的死也敲響法國千年君主制度的喪鐘。 法國大革命之後政爭與外患不斷,拿破崙於1799年11月9日策劃並發動「熱月政變」,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五年後經全民公決,獲99.93℅的同意票被擁立為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登基,教宗庇護七世出席加冕典禮。這幅《拿破崙一世皇帝的加冕禮》,是法國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耗費兩年完成的曠世巨作,現藏於巴黎羅浮宮。 我們曾在凡爾賽宮欣賞過相同的這幅圖畫,兩者都是大衛真跡,細微的差異在於拿破崙的妹妹寶琳所穿禮服,羅浮宮版是白色,凡爾賽宮版則是粉紅色。 依照慣例應由教皇為跪著的國王加冕,但拿破崙卻自己把王冠戴在頭上,然後轉身為約瑟芬戴上后冠,教宗懾於拿破崙的權勢,只能在旁乾瞪眼配合演出,無奈表情寫在臉上。 畫面左上方端坐觀禮的是拿破崙的母親利蒂西亞,實際上她因為之前和拿破崙吵架,拒絕參加加冕儀式,但畫家把她也畫了進去,營造皇室團結和樂的形象,可謂煞費苦心。 1824年波旁王朝第二次復辟,查理十世在蘭斯聖母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成了最後一個在蘭斯加冕登基的君主,他在1830「七月革命」被迫遜位,只當了六年國王。查理十世以後的法國君主,都沒有在蘭斯加冕。直到1870年普法戰爭慘敗,法國的君主制度才被徹底推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