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2選情淺析:藍選戰操盤須改變
2011/04/22 15:58:39瀏覽537|回應0|推薦1

中選會最終拍板定案,下屆總統與立委大選將合併,日期訂於元月十四日舉行。原先被視為是總統大選前哨戰的立委選舉,將「被迫」與總統大選綁在一起,形成不折不扣的「命運共同體」。

併選效應:北越藍   南更綠  兩軍決戰中台灣

原先在第七次修憲前,台灣的地緣政治就清晰呈現「北藍南綠」的格局。當時在藍綠主要政黨的政治算計之下,為了壟斷台灣的民意市場,將利於大黨發展的「單一選區」與5%政黨門檻入憲,使台灣第三勢力始終難成氣候。

第七屆立委選舉結果,更加強化了「北藍南綠」的分布,而不分區34席立委也由國民兩黨所瓜分。當時藍軍藉在地執政的「主場優勢」,一舉囊括了中台灣〈中中彰投〉十四席立委〈中縣顏清標嚴格算泛藍〉,使藍綠在立委總席次上差距更大。

如今,從國民兩黨的黨內立委初選來看,藍綠雙方的艱困區恰巧是對手為現任立委的選區。這些選區乏人問津,充滿著未戰先敗的失敗心理,遑論會為各自政黨開疆括土、增加席次。其理何在? 在於當初選區劃分都利於大黨,政黨票倉通常完整畫為一區,而且透過多次選舉將強化政黨在這些選區的優勢,除非特殊原因,否則要翻盤變天的機率是相對較小的。

翻開台灣地圖來看,整個北台灣〈北北基、桃竹苗〉總計有31席單一選區、中台灣〈中彰投〉有14席、南台灣〈雲嘉南、高高屏〉計有22席、東部及離島、原住民共計12席。

又從自2008年歷屆選舉結果來看,藍軍在2012年立委選舉已絕不可能維持如此亮眼的成績。不僅已然呈現「死亡交叉」的中台灣能否守住「半壁江山」的席次〈7席〉,連北台灣也難以保證能夠揮出「全壘打」。再說,原住民、東部及離島這些所謂的「藍軍鐵票部隊」,經過2009年宜蘭由藍回綠、2010民進黨蕭美琴進逼王廷升、台東賴坤成奪下立委補選勝利等等發展,東部後山已很難再篤定劃歸藍軍票倉。

因此,2012立委選舉對馬與國民黨來說,情勢嚴峻不下於總統大選。併選對於濁水溪以南的立委候選人實在禍福難料,也許將衝擊原本篤定穩贏的票倉區候選人,最後讓國民黨在濁水溪以南「剃光頭」。

筆者在之前曾經為文表示,中台灣勢必成為藍綠雙方的決戰點。尤其在2010年蘇嘉全差一點翻掉胡志強為分水嶺,藍軍在中台灣已近五五波,已失去執政優勢。也許讀者會認為立委候選人個人的條件與政見也很重要,但是一旦與高度意識形態的總統大選合併,勢必將掩蓋掉立委候選人的特質。

其次,政黨本身的形象與支持度也攸關最後的勝負。單一選區的特點,在於「贏者全拿」,得票差距極小,但會呈現席次差距極大的反差現象。也許選前藍綠某一地區的支持率僅相差1%,但選舉結果將可能出現「一整片藍天」或是「一整片綠地」。

在這裡,筆者不作所謂的得票數估算,因為那徒然是危言聳聽、不切實際。我們應該務實來看,從趨勢著手、點出問題、提出對策、有效落實。

為何屢戰屢敗?   提名不當!

過去這幾年的立委補選,國民黨多以敗選收場,事後檢討報告都必然歸咎於「不夠團結、整合不順」。深究來看,主要在於黨中央提名失當、以台北觀點看地方所致。像是桃園縣中壢選區、新竹縣選區、台東縣選區,都是藍軍佔有優勢的「票倉選區」。但皆因「提名不當」、「手法粗糙」、「無視民意」,將立委席次拱手讓給民進黨。

拿這次立委初選來說,新竹縣立委初選就多次鬧上全國政治新聞版面。參選人、縣長、議長、地方領袖...等等,無不大聲疾呼拒絕徵召前議長張碧琴「空降」代表國民黨參選。然而未見黨中央與地方黨部對此有任何正面的表示與行動,等於再次將立委席次白白送給民進黨。

參選人與新竹縣地方政治領袖的主張與訴求充分,要求黨中央重視初選結果、拒絕徵召未參與初選的非黨籍人士〈前議長張碧琴因違紀參選遭開除,尚未回復黨籍〉。倘若黨中央最後真的不顧地方民意的聲浪,執意不提名初選勝出者而要徵召張碧琴,不僅立委席次直接送給民進黨,馬英九在新竹縣的選情恐怕也要跟著遭殃了。

當初張碧琴退出國民黨縣長初選,執意脫黨違紀參選,形同無視於國民黨的人才甄選制度。,最後也因此被開除黨籍。不料這次國民黨先舉行初選,已然進行到一半,卻傳出可能推翻初選結果,徵召之前就「不尊重初選制度」的張碧琴。這無疑是自打嘴巴的愚蠢行為。

由此可知,國民黨操盤手〈就是金溥聰〉的提名與選戰策略毫無章法、邏輯可言。自信可透過馬的個人光環、文宣手法就能過關,孰不知馬英九已非過去日正當中的馬英九、國民黨的執政績效不彰也非再高明的文宣包裝所能掩蓋。

2009年新竹縣長選舉對國民黨來說內傷嚴重,但並不表示非要對落敗者「補償」,才能達成所謂的整合。從另一角度來看,邱鏡淳當選縣長,卻拿立委去安撫鄭永金派系或張碧琴,形成「由上而下」所製造的共治,怎麼看都像是「分贓政治」、「利益交換」。那麼這又怎麼與長期以來高舉「改革」大旗的馬英九相符?

馬近期作為:鞏固基本盤  營造「有感復甦」

最近佔據媒體版面很一陣子的軍公教調薪3%,被視為馬政府回頭鞏固基本盤的「政策買票」。希望藉此影響民間企業同步調升員工薪資,創造「有感復甦」、「荷包止跌回升」的氛圍。

從實務面來說,在經濟成長率與國家實質效益均有所成長之際,為了「財富合理分配」之下,藉由調漲公務員薪資來帶動民間調整薪資是有其道理的。再說,調整薪資也將帶動國內消費市場、投資或儲蓄行為,對台灣復甦的經濟局勢有其正面效果。

或許為了這一波調薪將多增加財政支出,但是台灣將有可能再創下一波經濟高潮、政府也將可增加稅收與外匯存底,長期來看都是划算的買賣。

軍公教長期被視為是國民黨的鐵票部隊之一,雖然給予其加薪有助於鞏固馬與國民黨接下來大選的基本盤,但卻有可能挑動台灣社會敏感的階級對立神經。尤其以下層階級、低知識水平為主要支持者的民進黨,更必然以此「借力使力」,模糊公務員調薪對台灣社會的正面效益。

面對2012:除了經濟,別忘了還有兩岸與社會!

在局勢險峻、挑戰艱鉅的情形下,先鞏固既有的基本盤無疑都是統治者最先做的。給軍公教調薪對立委與總統選舉來講其實助益有限,但其背後所衍伸出來的民間調漲薪資、經濟繼續成長等發展,長期而言對藍軍選情應是利多。

然而民進黨最後無論是蘇或蔡出線單挑甚至合體迎戰馬英九,都是來勢洶洶、若不可擋。稍居下風的馬英九未來這不到一年期間,能夠做的其實相對有限。唯一大前提就是不出錯、減少失分!

況且,民進黨這四年來固然士氣止跌回升、揮別阿扁陰霾,但是最核心的兩岸問題、國家主權認同等路線,卻依然沒有得到共識。2012大選除了經濟議題之外,筆者認為兩岸問題與社會財富分配也將是選戰焦點。

既然民進黨不願意接受九二共識,但蘇蔡二人均未提出一套有別於九二共識的新論述,來因應對大陸的政治談判。兩人不約而同想迴避兩岸問題,只圖先打贏初選再說,這是民進黨的隱憂所在。而兩岸關係又與經濟環環相扣,倘若不能妥善對選民交代清楚,大選恐怕也難以過關!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nchairman&aid=512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