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來自基層的聲音與力量 籌組全國大聯盟
2011/04/14 16:27:38瀏覽233|回應0|推薦0

筆者去年曾經為文呼籲泛藍朋友們,以五都大選做為瓶斷馬英九是否該下臺的指標。籌組一個全國性大聯盟,向國民黨及其公職人員施壓,逼使他們真正低頭、妥協。

目前政壇上、國民黨內並不乏許多所謂的「問政聯盟」、「世代聯盟」。但都是政治是家子弟、地方派系山頭所組成,並不能真實反應民意。他們自恃是民意代表、代議士,就將自己的意志解釋為人民的意志。而且許多團體之間也不乏互相較勁、互別苗頭者,以爭權奪利、爭取曝光為志,絕非為黨員或人民謀福祉。

組成全國大聯盟:眾志成城  逼國民黨非聽不可

泛藍內部其實是山頭林立、派系紛雜,誰也不服誰。也因此支持者也曾經自發性的成立一個又一個的外圍組織、後援團體,但都僅止於散兵遊勇、毫無組織可言。筆者曾經於黨內響應當時的馬蕭校園後援會,擔任會長並努力替馬蕭爭取校園青年的支持。但說實在的,這樣的組織也只是形式上將大家的名字也在一起、掛個虛銜,然後大家拍個大合照,一點實質意義都沒有。

筆者認為我們泛藍基層朋友應該自發性組成一個全國大聯盟,用我們手中的選票向政客展現我們的力量。這個大聯盟謝絕任何黨籍公職,完全由黨員、支持者所構成。透過有組織、系統、紀律的方式凝聚戰力,藉由網路平台、拋出議題、發新聞稿、舉辦全國論壇...等等方式,向國民黨與馬英九展現我們的實力,當然也可以在大選中扮演側翼助攻的角色。

也許幾位、幾十位、幾百位的支持者,馬英九與國民黨不會看在眼裡,也不放在心上。但是我們若能累積數萬、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支持者的相挺,馬與國民黨還能再繼續「自我感覺良好」嗎?

我們或許不必登記為社團法人,但透過網路、私下聚會的方式,也一樣能夠達成累積力量、形成輿論的效果。重點是大家必須拋卻個人的本位主義、成見,站在為台灣、為社會、為下一代以及為國民黨好的大前提下,共同為這個聯盟貢獻心力。

記取歷史教訓:團結不是口號  要能身體力行

還記得國民黨在大陸時期為何總是在紛擾、內鬥中度過,最後雙手奉送大好山河嗎?原因無他,就是敗在團結二字。各個手握重兵、資源者各自為政、各懷鬼胎,最後離心離德、作鳥獸散。

現在的各個泛藍外圍組織又何嘗不是如此?只因大家路線不同、手段各異,就要弄得一家人吃兩家飯、分什麼你們我們,最後被各個擊破、親痛仇快。

又,馬英九與國民黨高層每逢選舉失利,其檢討原因中必有「不夠團結」這四字。讓人不免恥笑國民黨總是敗在這四個字上。又可憐這團結二字總是被廉價的消費,當成口號似的不斷被呼喊,但卻進不了每個人的心中。

「團結不一定會贏,但分裂一定會輸」無疑成為台灣民主發展史上各陣營奉行的圭臬。就讓我們親身示範一次給馬英九與泛藍主事者們看看,什麼叫做真正的團結!

監督評鑑機制:自行發起「不適任者落選運動」

看看目前台灣輿論市場上,其實不乏民間的監督團體。例如:國會監督聯盟...等等。筆者認為未來這個大聯盟可以加入這個元素,替國民黨加入防腐劑。定期將國民黨各級行政首長、民意代表納入評鑑,高分者推薦支持連任、低分與不適任者則拒投、使其落選。甚至可以自行推出建議提名名單給國民黨,要求必須符合社會期待,否則發起落選運動,迫使國民黨推出優質候選人。

也許這個機制會被視為將自己定位為「投票部隊」。但筆者認為,將這個大聯盟當成是一項可以長久經營、歷久不衰的事業,期許它為國民黨的政治文化發揮淨化的作用。也希望透過這個大聯盟,改善國民黨長期「由上而下」決策模式的形象,真正建構一套由下而上的民主運作模式,將國民黨導入正途!

( 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nchairman&aid=509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