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錯誤的3%改革
2010/03/25 19:52:38瀏覽415|回應1|推薦3
關中提出每年3%公務員丙等,並且堅持一定要"改革"。如果每年"固定"殺3%叫改革,那麼辦教育也簡單了,學校不管學生表現如何,每學期固定當3%;公司不論業績如何,每年固定裁員3%,產品不論品質如何,找最差的3%報廢。那麼,那間學校,學生程度就高嗎?那間公司,產品就會更好嗎?
在戴明博士的品管理論中,不分青紅皂白,給予固定比例的懲處,是管理上的大忌。這種作法,不會鼓勵合作,只會鼓勵爭寵和傾軋。最後經過血戰殘存下來的組織成員,會是一群馬屁精。關中的"改革",證明他毫無現代管理概念,實在沒資格帶領改革。
真正的組織變革,需要確定組織的目標,不以短期結果為目的,重視改善甚於革命,停止無意義的口號,重視團隊合作,從一開始就抓緊服務的缺失,而不是等到民意沸騰了再來亂下指令。政務官要了解組織內部執行的困難,主動協調解決;事務官要了解民意的走向,主動的協助政務官解決民眾的問題。也就是從一開始就不容許缺失的發生。
而最大的忌諱,也是馬英九常犯的,就是只看數字作管理,重量不重質。應該建立有效的回饋機制,檢查任何政策的效益。像毛澤東在文革時,為超歐趕美,誤解了工業進步的意義,以為產鋼量大,就是進步。於是全民大煉鋼,煉出一堆廢鐵。就是重量不重質的最好教材。馬英九的"跳島"之旅,也屬此一範疇。
像關中那樣,也不改善組織,把失敗都推到組織成員身上,是很陳舊的思考方式。依據管理理論,85%的錯誤,是不當的組織造成。錯誤的流程常常是失敗的主因,而不是個人的品德或怠惰。但是,組織卻常常把責任全歸罪於個人身上,從而迴避組織應作的變革。
此外,應鼓勵公務員主動提問題和解決方案。真正授權公務員執行,而不是官大學問大,用官位壓人,造成下級不敢反映,陽奉陰違。尊重公務員專業、培養公務員專業。例如:應模仿美國救災總署,建立救災的專業認證,總統上台前接受訓練,不要一切都要靠總統用超出體制的方式來解決。而救災總署的公務員,就專心研究救災體系,改善救災流程。這才是現代化的管理方式。
總之,最該改革的,應該是馬政府的政務官,院長、部長們,應該好好的去民間大企業見習一下,看看什麼是現代化的管理方式,不要滿腦子的四書五經,法家道家,韓非子的那一套,早就過時了。現代的組織,講究科學的管理,效率應該由組織的變革來提升,重視程序的改善,尊重專業,提升回饋的機制,讓人流、物流、資訊流暢通,改變現在這種高層收不到自下而上的資訊,基層收到不合理命令也無從回饋的狀態。打通神經關節,才是目前政府需要的。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kauji&aid=3885744

 回應文章

孤不二忠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記取歷史教訓
2010/03/26 00:05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Niemoller)

為了讓世人記住納粹屠殺猶太人這一血腥恥辱,在波士頓樹起了一塊紀念碑,碑上銘刻這樣一段話:

起初他們(德國納粹黨)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
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
最後,他們奔向我來,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If I Can 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