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的詐捐
2010/03/08 08:47:59瀏覽294|回應0|推薦3
曹長青撰文,談中國的詐捐,也就是聲稱要捐,其實沒捐,或者說捐一百萬,結果只捐了十萬的意思。例如章子怡,川震聲稱捐一百萬,其實遠不及此數;余秋雨自稱捐二十萬,結果分文未出,最後以書相抵。而據北京《慈善家》雜誌社長說,中國承諾捐款的到賬率才七%。可見,詐捐的情況在中國相當普遍。
關於詐捐,在中國乃是有源遠流長的歷史的。史上詐捐成名,進一步成大功、立大業者,比比皆是。最有名的,當屬漢高祖劉邦。資治通鑑記載,呂后尚未出嫁時,與高祖同鄉,呂父是地方上的有名士紳,某日大壽宴請賓客,來者皆須奉獻禮金,依金額排定上中下等席次入座。劉邦游手好閒,也來參加,大筆一揮就是一百萬兩。當時蕭何擔任收禮記帳的人員,大驚失色,說你這吹牛大王,別胡鬧了,你窮光蛋一個,那來一百萬兩?劉邦滿臉笑容,反安慰蕭何說,沒事的,就讓我進去就是了。於是與呂父同席,談笑風生,呂父得知此事,"暗自稱奇",認為此人將來必定成就大事,就把女兒嫁給他了。
可知,在中國,必須要有詐捐的本事,才能治國平天下。登九五之尊,更需要詐捐。被騙的人,不但不會生氣,反而深深的佩服。這大概就是"以德服人"的意思吧。
有一個日本女孩嫁給中國男人,懷孕了之後,夫妻倆談著對將出生的嬰兒的期望。日本太太說,希望他腳踏實地,努力不懈,成為有用的人;丈夫嗤之以鼻。老婆問:那你以為如何?丈夫說:成怎麼樣的人都行,只要不要上當吃虧就好,最好是能讓別人上當吃虧,那就有出息了。
中國的明君,不靠詐騙的很少。詐捐只是小事。共產黨答應要對台灣"濟貧",開放觀光,援助馬政府,開口閉口都以十萬為單位,實際來的有多少呢?想來馬總統屬呂父之流,必然深深佩服中共上級領導的膽識。能開這麼大口承諾,而到帳率之低,與馬之六三三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雙方都有中國古代明君之遺風。
中國是文明古國,歷史源遠流長,地大物博,日本、台灣都是小島,產生不了那麼氣度恢宏的領袖。尤其台灣島民,都是只知現實,賺多少花多少,小鼻子小眼睛,所以無法理解馬總統大開大闔的施政,對於馬政府不拘小節,無視資金缺口,貓纜不用環評地調的絕大魄力,以及出事之後的處變不驚,更是不懂得佩服。難得馬父在台灣島上精心教出一位中國式的領袖,想來馬總統必然喟嘆知音難尋,只有對岸能理解欣賞。不過,區區島國,實在禁不起偉大領袖如此揮霍。這樣的龍的傳人,不應窩在島上,以免龍騰雲駕霧起來,台灣小島禁不住就沉沒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kauji&aid=38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