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端午Fun一夏】2019第20屆台北米食文化節/台北大橋頭延三商圈/【米食文化館】~文史導覽、品嚐美味米食、DIY手作體驗
2019/05/08 05:00:22瀏覽5993|回應0|推薦22

端午佳節將至,台北大橋頭延三商圈發展促進會將於108年6月2日在迪化街2段149巷(聖公媽廟旁)內舉辦第20屆台北米食文化節「端午Fun一夏」活動!活動當日現場除了會有傳統米食免費試吃、紙箱龍舟創意競賽、紙箱龍舟親子趣味賽及粽藝飄香親子DIY包粽活動,還有肉粽1元競標等活動及「入蔥門取糕粽」儀式討彩頭加持,進行點雄黃、送香包等祈福儀式,期待端午假期想要嘗鮮的民眾,一起來大橋頭粿仔街(迪化街二段149巷)Fun一夏吧!

端午節前夕最豐富的味覺饗宴~【體驗傳統儀式➔豐富表演節目➔應景趣味活動➔美味的米食佳餚】 活動通通免費參加喔!

報名日期:5/13中午12點開放報名至5/22(三)20:00止,活動報名連結如下:

紙箱龍舟創意競賽:https://forms.gle/fKuBepkbspuPPyW2A 

紙箱龍舟親子趣味賽:https://forms.gle/PgwoBAJRQ1yYPZmD6 

粽藝飄香親子DIY包粽活動:https://forms.gle/kLp88ho9NEucR3wC7 

歡迎大家共襄盛舉參加一年一度大橋頭米食文化節!

更多活動資訊請關注【台北大橋頭延三商圈/粿仔街】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aveaRiceDay/ 

大橋頭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大同區國順里里長和「米食文化館」館長的陳穎慧理事長(照片左邊第二位)今天將帶領我們大家進行一場米食文化的洗禮 ~ 品嚐各類米食餐點、DIY手作麻糬體驗和文史導覽!

「米食文化館」於2012年由台北大橋延三商圈發展促進會 陳穎慧理事長成立,位於台北市延平北路三段124號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ihmubin/ 

陳理事長不惜把自家的機車店改為「米食文化館」,為的就是推動米食文化,她希望每一個來的朋友都能嚐到傳統的純手工米食!

牆上掛滿柯市長親自蒞臨米食館參訪並當場DIY品嚐傳統道地米食!

陳理事長說大橋頭延三商圈近原臺北橋,即是大同區延平北路三段、迪化街二段這一帶,早期又稱作草埔仔、四崁仔,由於鄰近淡水河,因灌溉方便、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因此自古盛產稻米,居民便用此研發出各項米食產品~各類粿、粽、如紅龜粿、草仔粿、菜頭粿、油蔥粿、梗仔粿、芋粿、發粿、鹹甜粿、油飯、圓仔、米糕、粿仔湯、米苔目、米漿、米粉等,這些產品便是傳統農業社會中除了作為補充勞動體力之外,更是年節拜拜、節慶謝神中不可或缺的應景祭品。

碗粿有時被誤寫為「碗稞」或「碗糕」,主要成分為在來米,是流行於華南、粵東、臺灣等地的米食製品,因成品放置於碗內,所以稱為碗粿。分甜、鹹二類:甜碗粿是米漿經糊化後拌入糖蒸熟而成;鹹碗粿則是將糊化的米漿蒸過一次,將配料鋪於其上再蒸熟而成,並搭配醬油膏或甜辣醬食用,因此在厘語上有呷碗粿, 發傢伙的說法。 

純手工製作出來的碗粿,果然跟外面的機器做的口感不一樣,吃起來好水嫩,入口即化!

這2瓶「金蘭甜辣醬」和「金蘭松露醬油」可是阿米王的心頭好,不管是搭配任何米粿、粽子、天婦羅、小籠包.....只要一淋上甜度、辣度適中的「金蘭甜辣醬」和松露風味的「金蘭松露醬油」,味道都會更有層次感和出奇的美味哦!

芋粿橇在厘語上又有呷袂么 出外做事免煩惱的說法,客家語又稱芋粄,為中元普渡時之米製食品, 先以蓬萊米研磨之米漿壓乾後,再和芋頭去皮切成絲及油蔥香料攪拌,再細分約巴掌大小一塊一塊壓平後放置於方蕉葉上,再放入籠床後置於灶上大鼎以熱水炊熟。

陳理事長說真正傳統的芋粿橇的形狀應該是半月形,2個放在一起就像是「聖杯」一樣!

經過熱油煎過的芋粿橇,芋頭香氣十足,外酥內軟,好吃極了!

紅龜粿的厘語是呷紅龜,賺錢都袂輸,紅龜粿又稱紅龜糕,客家語稱之為紅粄,外皮用圆糯米、蓬萊米和食用大紅作成,約巴掌大小,包入紅豆內餡,以暗喻吉祥的動植物為範本,尤其以正面是龜甲,背面是桃子的模子最普遍。為閩南人、客家人、潮州人等節慶祭祀之糯米製食品,但現在也有人用艾草做的綠色的艾色粿!

這2塊超大的陰雕紅龜粿模已經很少見了,陳理事長說如此厚重的龜模印非常稀少,且雕工相當細膩用心,雕工的紋路都很清新光亮,是收藏品等級了!

陳理事長說在以前傳統農業社會,蘿蔔糕都是用布包著,其實是很環保的!

話說呷菜頭粿,整年都好彩頭,難怪在過年時都會準備蘿蔔糕 ,作為賀年食品,寓意步步高升。 

混入以在來米粉和栗米粉製成的粉漿, 再加入蘿蔔絲蒸煮而成的蘿蔔糕,經過油煎後,口感特別Q彈紮實。

「九層炊」其實就是油蔥粿,是台灣常見的稻米食品,使用的米漿是將在來米、蓬萊米磨成粉,加上適量的太白粉與水調製而成。開蓋撒上油蔥配料後,重新淋上一層米漿,再加蓋蒸熟,重覆蒸米漿、撒油蔥的動作數回,一層一層地蒸煮。陳理事長說現在的油蔥粿都是直接把油蔥混入米漿裡,為了省工省時,能像她這樣堅持純手工一層層地蒸煮已不多見了,因此來的老饕吃了都讚不絕口!

淋上秘製醬料,香氣誘人啊!

粽子不僅是端午節應景美食,也象徵中華文化的傳承,隨著華僑的腳步,粽子文化跟著流傳東南亞,粽子不僅是共同美食文化,也是共同語言,在東南亞想吃粽,只要用台語講「肉粽」(bah-tsang),多半不會有錯。

在台灣有分北部粽和南部粽,其差別就是北部粽葉子會使用棕黃色、有斑點的筍殼,製作方法是首先將米搭配醬料炒至半熟,接著將半熟的米包裹全熟的配料,徹底蒸熟。內容物通常為豬肉、豆干、竹荀、滷蛋、香菇、蝦米等內餡,味道更香濃,米粒也較有咀嚼感。南部粽則使用竹麻葉做包裹,氣味較芳香,製作方法為純白糯米泡水,將生米包裹全熟的配料、包裹竹葉後用水煮熟,一般餡料為瘦肉、三層肉、香菇、蛋黃、紅蔥頭,亦有添加花生、栗子、魷魚、蝦米等,用料變化較多,但口味較清淡。

這次的台北米食文化節將會販售南北粽,喜歡嚐鮮的朋友們,記得要買回去試試,這麼豐盛的配料的粽子,一粒才50元哦!

米苔目,實際上稱為米篩目,又稱作老鼠粄、老鼠粉或銀針粉,是客家傳統米製麵條,是指製造時把粉團經過篩子般的擦板,從洞眼(目)中搓出粉條。由於閩南語「篩」近似「台」,在台灣坊間又常作米苔目。

以前農民間互相幫忙割稻,不會給酬勞,所以大家就是養雞的殺雞、養豬的殺豬,把最好的東西端出來,下午割稻完就用扁擔把菜挑到田裡,大家坐在田裡用大碗公吃飯,這就是「割稻飯」的由來。

為了讓大家都能品嚐到真正的古早味,「米食文化館」定價是非常親民的哦!所有品項的價格都不超過100元!

在品嚐完美食後,陳理事長教大家製作麻糬,理事長說「米食文化館」有教大家DIY米食的課程,一個人的費用酌收材料費200元,滿30個人就可以開班體驗米食DIY的樂趣,製作完成的成品可以通通回家哦!

可以把不同的餡料包在麻糬裡,今天有紅豆和黑芝麻口味的!

麻糬包好揉圓之後,外面再裹上花生粉或芝麻粉!

最後將麻糬放入紙托和盒子裡,阿米王的手工DIY麻糬就大功告成囉!

謝謝陳理事長,我們每個人都玩的很開心哦!

結束了手工DIY麻糬活動,陳理事長帶我們巡禮「粿仔街」, 由於鄰近淡水河,灌溉方便且土壤肥沃,台北大橋頭一帶自古盛產稻米,後來進而研發出各項「粿」、「粽」等多元米食產品,極盛時期曾聚集上百家米食加工廠,鼻息間盡氤氳著濃郁米香,是孕育台灣米食搖籃的重要推手。

早期的迪化街2段其路名為「牛磨車街」,是貨物批發集散運輸必經之路,過去利用牛車運送貨物,因此得名。

大稻埕的粿仔街,在早期就以製作各式米食料理聞名。

在這裡還可見到很傳統的雜貨舖

老板還沿襲古早收錢的方式,用竹籃收錢!

連販售雞蛋都是用傳統的紙袋包裝,真的是很古早味又環保呢!

在粿仔街什麼都有得買,但是所有的店家都看起來古早味十足!

百年歷史的新財益米行

這是100多歲的人瑞理髮師,看起來仍然老當益壯!

這裡的門牌街道雖然老舊,但拍起照來,卻另有一番滋味!

聖公媽廟位為主祀福德正神之道教廟宇,該建物興建於1862年,是粿仔街的傳統廟宇建築。

象徵性的粿仔街地標

大橋頭延三商圈注入新元素 ~ 「城市空間工作室」,結合住宿+咖啡點心+洗衣複合式的工作室,詳細介紹連結: http://blog.udn.com/taipeitravel/126453321 

大家在大橋頭延三商圈逛累了,記得進來小憩一下,喝個咖啡哦!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peitravel&aid=12644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