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03 15:15:49瀏覽5729|回應7|推薦5 | |
解嚴二十週年即將到來,藍綠政治領袖就算還未到蓋棺論定階段,至少也應該誠實面對歷史的檢驗。令人遺憾的是,台灣社會只看到政治人物的選擇性失憶,不是徹底遺忘在野時期的理想,就是抹去威權體制幫凶的記錄,李登輝加入黨產公投連署,則為這種選擇性失憶做出最新見証。
眾所週知,李登輝主政十二年期間,是國民黨黨產介入台灣經濟最活躍的時期。當時奉李登輝之命擔任國民黨大掌櫃的「泰公」,真可說是動見觀瞻、叱吒風雲,無數政商人士等著攏絡「泰公」以分一杯羹。國民黨憑藉黨產所建構的地方利益分配網絡,更是那段期間綁樁賄選的最重要利器。 但在李登輝連署黨產公投後,黨產爭議之於李登輝,突然變成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口中「李登輝早就想要歸還黨產,只是當年力量不夠對抗黨內反對派」,以及台聯口中「李登輝視黨產為歷史產物,如今希望政黨能夠公平競爭」,彷彿黨產爭議與李登輝沒有任何瓜葛,這真是解嚴二十年後的一大笑話。
李登輝對於台灣民主化的重要貢獻,以及他在黨產爭議等方面留下的負面評價, 都並存於他主政的十二年歷史之中。李登輝當然可以反省昔日立場,加入現在認為正義的一方,但歷史不會因為一個人的態度改變而自動消失,除非李登輝為過去黨產爭議向全民致歉,否則很難對其立場前後矛盾自圓其說。
相較於李登輝的選擇性失憶,國民黨對於黨產爭議的執迷不悔,則同樣令人錯愕不已。 綜觀國民黨要角對於李登輝連署黨產公投的批評,幾乎都集中在「李登輝任內黨產投資虧損逾三百億」、「李登輝讓國民黨成為黑金政權」等理由,而不是反省「國民黨根本不應擁有如此龐大的黨產」、「過去政黨競爭處於多麼不公平的地位」。也就是說,一直到現在,國民黨要角仍只對黨產被追討與「家道中落」耿耿於懷,對於台灣政黨長期不公平競爭照樣選擇性遺忘。
一個至今仍在計較黨產盈虧的政黨,難怪前任黨主席可以不斷選擇性失憶,因為這個黨永遠只記得擁有黨產的好處、而不願面對黨產缺乏正當性的真相。 國民黨真正的問題,根本不在於黨產數字的起伏變化,而在於至今仍視當年政黨不公平競爭為理所當然,以致於李登輝下台七年後仍無法徹底處理黨產問題;國民黨必須抉擇的路線,也不是「尊李」或「批李」,而是如何坦然面對歷史錯誤,與時俱進重建政黨改革氣象。 (摘自中時電子報-2007-07-03) 註:本文作者何榮幸為學運世代優秀新聞界資深工作者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