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6 07:46:49瀏覽782|回應5|推薦14 | |
孟子盡心篇「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這句話,孩子都可朗朗上口,我小學六年級的導師,就常拿這句話來教示我們,多年之後,我的孩子都上大學了,這句話仍根深蒂固的回蕩於心。
「恥」不但是為人、教人的重要基準,更是顛撲不破、永恆不變的真理。 這兩天,兩所學校一場球賽,兩個球隊一個結果,原本簡單明瞭的球藝競技,卻因為主事者狂妄的自以為是,讓那場比賽蒙塵,讓在場者蒙羞,讓無辜的孩子被人為的奸巧設計所傷,事發後又讓那群大人巧言令色的拼命遮掩劣行。
台灣的學校教育走到這般,是國家的遺憾,是社會的損失,更是為人父母絕對的傷痛。 教育者的治學目標是什麼?教學者的自我學養是什麼?學校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德智體群美的學習創造是什麼?不擇手段是否可以取代四維八德?漫天撒謊是否就是學校的身教言教?
電視影像清楚的顯現比賽學生的作為,兩邊動作一致,旁若無人的玩著傳球遊戲,球在那一邊,那一邊的球員就傳球耗時間,雙方沒有進攻,沒有競爭,沒有比賽,沒有運動家的應有表現,沒有學子的誠實純樸,沒有老師的師表師尊,在眾目睽睽下,雙方共同等待時間結束,雙方都歡喜零比零的「和局」結果。
學校校長,教育局官員,球場裁判,通通既瞎又聾,全都滿意這樣的比賽方式,那是雙方的事前約定,那是共同進榜的最佳模式,在學生前面,校長最大,老師最大,裁判最大,教育局官員最大,為了一起進榜,大家一起來作假。
在場觀賽的學生目瞪口呆,幼小心靈想: 老師的諄諄教誨在那? 掛在牆上的禮義廉恥在那? 校長朝會上的教示在那? 公平公正的比賽在那? 以後如何面對不顧羞恥與不擇手段? 以後是不是也可以如此作為?
學生這麼簡單的問題,比賽現場的大人們誰能回答,大概也不會有人願意回答,因為: 校長說「比賽只是資格取得,如何取得是裁判的事」 老師說「學生有自己的基本判斷,怎麼打球由他們自己決定」 裁判說「沒有規定比賽一定要進球,尊重雙方臨場戰術,球踢來踢去也是一種戰術」 教育局官員說的更輕鬆,「拜託!『和球』不等於『假球』,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況,大家別反應過度啦!」
於是,假球就這麼幾句話遮掩而過,假話卻一大堆的源源而來,面對自己的學生,我不禁要問: 校長無需優質示範? 老師不該以身做則? 裁判難道毫無過錯? 最離譜是教育局官員,就因為大人要孩子踢和球,那場球賽才被認定為有假球,大官員大剌剌得玩文字遊戲,更顯示當前教育單位的無可藥救,與學生的惶惶前程。
假球風暴終將過去,萬籟俱寂之後,校長仍然校長,老師仍然老師,裁判仍然裁判,官員仍然官員,但是大人們就此樹立的泱泱典範,是否也從此成為兩所學校的致理銘言,或是治學準則,永遠滾滾留傳,教誨莘莘學子們「縱然是人為的造作,和球仍不等於假球」!「此後謊話皆不等於假話」!「為達目的當然不擇手段,縱然是政府官員仍然可以謊話真說」!至於書本上的那些「孔子說」或「孟子說」,就通通丟盡廚餘筒,讓那群衛道人士回收吧!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