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眾人皆曰可殺」與民主
2012/03/09 23:18:08瀏覽1206|回應1|推薦5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面,所謂的「民主」就是人民的意見最大,人民說東,就算政府在千思百慮之後不選東,不管基於什麼樣的理由,政府就是得下台。這次的美牛事件就是一個例子,儘管目前還未遂。
  記得幾千年以前有一句話跟現代的民粹主義很像:「眾人皆曰可殺。」記得這句話是出於《孟子》。不過很多人好像也就只記得這句,認為只要人民都這麼說,政府不做也不行,到現在民主時代了,也還是這麼認為。
  不過在《孟子》裡面,原話是這麼說的:

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意思是說,就算全國人民都認為該這麼做,執政者還是要觀察環境跟理由,才可以擬訂計畫,去做符合人民欲望的政策。孟子認為,執政者要做到這一點,才算是真正符合人民的期望的好政府。
  但問題來了,如果人民都說應該這麼做,但是執政者卻認為人民的意見不妥當,這時候一個民主國家的政府該怎麼辦?拂逆了人民的意見,政權就得面臨更替;依循人民的想法,整個國家卻會遭遇困境。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還要再想一件事情:同樣的意見,是否基於同樣完全的了解。這涉及到「共識」的範疇。而所謂的共識,是指某些人對於一個特定事物有一個或多個共同的認知。但這些共同的認知,有極大的可能不是基於這些人對某件事情有了完整的認識後而建立的,而是基於各自的立場與有限的認知而得出來的。
  從這個觀點再延伸出來,基於各自有限的認知匯聚而成的民意,儘管有著一定的正當性,但其自身的正確性卻有著先天上的不足,如果再被有心人刻意操弄,就會變成「民粹」。雖然民粹與民主都以民意為基礎,但民粹自身卻更有專制的色彩,因為它排斥任何與它價值判準不同的事物,與容許不同意見存在的民主有著天壤之別。
  再回過頭來,如果民意不允許政府做任何與它本意不同的決定,可是該決定除了能滿足一時的情緒之外,益處很少,但要反過來做出與民意不同的決定,則是要面對廣大民眾的不滿。不管怎麼選,都得面臨很多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政府要如何抉擇?
  這種情況,學界有一種說法,叫做「雙避衝突」。意思就是在面臨兩難情況時,必須選擇其中害處較少的一個,跟「兩害相權取其輕」是同樣的道理。個人以為政府若在這個時候選擇與民意不同的抉擇,是比較妥當的,因為它至少顧及到了將來的發展,以及防止民粹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雖然違逆了民意,但至少還符合比例原則。
  而且,民意自身本來就具有多變性與不一致性,儘管一時間得不到諒解,但以後抉擇的成效出來了,還是會有不少人會由原本的反對轉而支持政府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6194664

 回應文章

張艼苜
完善而獨立的司法系統
2012/04/13 16:55

所以完善而獨立的司法系統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人有沒有罪不可能靠全民投票而決定, 更不可能被政治勢力所左右,而是靠獨立的陪審員決定.

若由眾人論斷可殺不可殺

那麼陳水扁要麼就是死無全屍, 要麼就是繼續在台灣呼風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