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雜聞陋見 (一)
2008/07/18 08:56:27瀏覽414|回應0|推薦2

在研究所時期,曾經在某本書籍中看到這麼一段文字:「想知道自己(對一本中國古籍)下的功夫有多深,就嘗試去註解它吧。」

這句話,當時的我並沒有馬上就懂,過了一段時間,我才明白,要完全讀懂一本書,不但要懂得每一字每一句的正確用意,還要了解將這些文字拼湊成一篇之後,到底是要表達什麼意思;更進一步,要懂得作者為什麼寫下它、憑著哪些知識和背景寫出它;最後,還要知道它在歷史上有著哪些意義。

不要小看它們,光是這些問題,就涉及了各個領域的專門知識:文字學(這裡指的是廣義的文字學,包括文字、聲韻、訓詁)、文學理論、文學解析、思想史、歷史學等等,對這些領域的涉獵與鑽研,就足以耗費掉一位學者大半生的精力和時間,而且還不見得可以保證單單從自己的知識,就能夠完整、客觀地解析一本傳世已久的古籍。因為一個人的能力以及時間是有限的,很難去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將一本古籍所涉及到的知識與訊息完整地呈現在各個讀者面前,並予以介紹、分析,而不被挑剔的讀者們找出任何一點小毛病。

光是這麼想,就覺得一種優秀的古籍註解,是多麼不容易完成,而一種古籍的註解,它的精深程度,往往也就代表了一位──或者多位──專家學者在這個領域的專精程度,而一本上佳的古籍註解,往往也是這個研究領域的巔峰的呈現。

然而,令我覺得有些諷刺的是,一開頭的這些話,並不是任何一位國內學者,乃至於華人前輩所說的,而是一位國外知名的漢學家──也是國際漢學界已故的泰山北斗──所言。而國內,乃至於華語圈在人文學科的專家學者,雖然不能說無所貢獻與成就,但是卻少有真能為一本古籍的註解的完備投入一生的精力與時間的覺悟,儘管有著種種環境因素可以為他們的有心無力來辯解,但是令人尷尬的現實,還是讓出身中文學界的我感到悵然與羞赧。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20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