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25 00:04:23瀏覽9466|回應15|推薦52 | |
一個禮拜前由部分學生發起的「反黑箱服貿」抗爭活動,總算還是走到這一步了。三月二十三日晚間,部分鷹派抗議者前往「佔領」行政院,二十四日被警方強制驅離。從被驅離那時起,筆者部分「臉書」朋友將自己的大頭貼變成了全黑圖片。許多人發文指出,警方暴力驅離,台灣民主已死。「當暴政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他們高調的傳送著許多在驅離中被警察打、甚至有頭破血流的畫面,他們以此聲稱警察執法過當,武力清場,惡意「鎮壓」民眾,人民已忍無可忍。 究竟,他們「佔領」行政院的行動,有沒有正當性?政府「驅離」民眾的作法,會不會過當?這場抗爭,最後要走向哪裡去? 首先,來討論「佔領」行政院。我昨天的文章已經有提到,針對鷹派抗議者來說,要不讓「抗爭」就這樣船過水無痕,最好的方式就是擴大抗爭面向。怎麼擴大?便想到了「佔領」行政院,以及之後提出的各大專院校連署罷課聲明。罷課倒是其次,畢竟決定權還是在學生身上,真正執行「罷課」的,在今天事件發生後第一天看起來,跟平常翹課的人數差不多;重點是「佔領」行政院。行政院是中華民國最高行政機關,國家大政都在此處運作,如若淪陷,國家大政又該怎麼運作?立法院有立法院長庇護,再加上平常立委們審議進度慢也是正常的,讓學生們佔個幾天或許不礙事(但不代表合法);佔領行政院,明顯是一個違法行為,而且是必須要立即排除的障礙。因此,國家派出警察驅離,在理。 不過,這裡應該要稍微探討一下抗議者的心理。江宜樺出來面對了,但是不接受抗議者的條件;馬英九開記者會,但一來不是彎腰面對人民,二來還是在宣傳《服貿》多好多好,針對抗議者的問題與條件,毫不讓步;這讓抗議者產生了極濃厚的懷疑心理:佔據國會已經六天,難道一點成果都沒有嗎?顢頇至極的政府,連傾聽人民的聲音都不肯!難道沒有方法可以把抗議者的主張傳達給總統、逼他「出來面對」呢?這就發生了「佔領行政院」的行動。 對他們來說,缺乏「對話」與「抒發」的管道,是這個壓力鍋爆炸的原因。然而,就先前江宜樺院長出來面見這群抗議者的狀況看起來,這群抗議者似乎認為,對方一定要接受自己的條件,才叫對話、才叫正義;如果不接受條件,那就根本不用談,就是不民主、獨裁、極權、不聽從人民的聲音、站到人民的對立面。他們提出的「條件」本身,難道不是可以質疑、可以檢驗、或可以妥協的嗎?這種預設條件的對話不是對話,而是單方面的灌輸。抗議者態度硬,政府的態度也不軟,因此事情難以轉圜。 就在許多抗議者認為必須擴大抗爭才能讓政府聽到自己聲音時,其實許多《服貿》支持者或藍營支持者(我其實不大喜歡這樣的二分法,但為行文方便,姑且用之,請讀者諸君海涵)對抗議者無休止的抗爭也已表達盼望政府強力執法、勿枉勿縱的意見。此時,部分群眾轉戰行政院,在這種狀況之下,政府若再置之不理,這些支持者肯定會認為政府太過軟弱而喪失信心;政府自身若順利遭到佔領而未遭反抗,鷹派眼見計謀得逞,只怕會順水推舟佔領其他政府機關。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中華民國一○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凌晨,驅離行動開始了。 在這場驅離行動當中,要說完全沒有留一滴血,那肯定不可能。抗議者既已佔領行政院,必會死守;政府自然不希望行政院長期遭強佔,因此必定強攻。這裡是否應該討論抗議者「明明和平在行政院靜坐」,怎麼會被「警察暴力強烈鎮壓」呢?在我看來,人數這麼多的抗議者跟警察,要能全面控制局勢、沒有脫序演出,實在非常困難。何況抗議者全力抵抗,如果警察不適時處理,怎麼奪回行政院?如果真的是「和平靜坐」,怎麼會到行政院裡面翻箱倒櫃呢(我是不是應該提到冰箱裡的太陽餅跟來自屏東的蛋糕被吃掉這件事呢?蕭家淇好像把它當成傳家寶一樣)?我必須坦言,除非群眾聽命自行退出行政院,否則「見血」與「暴力」場景,應該是免不了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別。 那麼,警方執法有沒有「過當」?確實有民眾被打的頭破血流的照片與影片傳出來。但是,依據《自由時報》報導臺大醫院的說法,多數傷患都是輕傷,治療後已出院,並無傷患死亡,更無網路上傳言的「一人死亡」情事。據同報導,「台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今(24)日上午7點,共計137人送醫,其中,2人住院、22人留院觀察、112人離院、1人屬於其他狀況」,大體上,狀況並不嚴重;再根據《蘋果日報網路版》報導,驅離行動一共造成119名警員受傷,更有一名行政院駐衛警在學生佔領政院時遭民眾連續踐踏導致氣胸送醫。兩相比較之下,再顧慮到群眾非法佔據行政院的事實,這種執法強度,竊以為尚在合理範圍內。 嗯,我刻意引的是《自由》跟《蘋果》。許多抗議群眾認為部分主流媒體的報導不可信,只有自己的直播、來自學生的畫面才可信。但是,他們在懷疑「主流媒體」之時,卻對自家的神話深信不疑。抗議者總是質疑「請媒體客觀報導」,這句話正隱含著其實媒體報導的都不客觀,其實這句話我個人認為是很有道理的。中天、東森的報法明顯傾向抗議者是「滋事」,而年代跟壹電視的報法又感覺抗議者是「正義使者」,幾乎沒有平衡報導,這兩種媒體都應該好好反省。甚至,中天記者被懷疑「補了兩腳」,更是嚴重傷害公信力。此外,媒體嗜血、愛好衝突,又喜歡花邊新聞,跟媒體講正經話、大道理可能通通都會被剪掉,只剩下一個最「精簡」,但卻可能無法代表整句話「本意」的訪談,這些目前媒體產生的問題,通通都是事實。可是,我們應該回過頭來檢驗,那麼抗議者偏好相信的「網路來源」,又如何呢?有部分「造謠」現象,也是事實: 一、前陣子,有一張照片被民眾指稱「警察踢民眾」(https://fbcdn-sphotos-a-a.akamaihd.net/hphotos-ak-ash3/t31.0-8/q75/s720x720/1781161_781679955175815_451070394_o.jpg),再比照這部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VZKR9Wxmfs,11秒開始,畫面中間偏右),很明顯,警察只是「越過」民眾而已。 二、有報導稱,警察連醫生都打,執法過當,態度惡劣。但是,台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施景中澄清,並無醫護人員受傷,但有醫師因為參加抗爭被波及;「反而警察體貼騰出通道,讓醫療站人員協助救治傷患」。 三、有網友稱,「一名女生被警察攻擊後致死、行政院控管台大醫院發布未經允許的傷亡消息」(圖片:http://ppt.cc/2xZ2),立刻被台大醫院澄清(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324/338273.htm)。 四、有網友在網路流傳「TVBS故意踢翻垃圾桶做假新聞」的圖片,遭電視台駁斥為惡意抹黑(http://news.tvbs.com.tw/entry/525466)。不過,《自由時報》報導,有網友說「我就站在前面,當我瞎了」?我想,TVBS就告告看吧,真相應該能明朗化。 五、在抗議之前,一篇在《獨立評論@天下》網站中推出的《林孟潔:服貿協議的草率令人震驚──剛與馬總統會面的倫敦政經學院教授Christopher Hughes談話側記》文章,短短一天內即獲廣泛關注;但是實際上,完全沒有這回事,特派員的報導與教授的談話原文有不少落差,《獨立評論@天下》已經在小小的角落發了公告表達歉意(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6/article/1150)。 六、還有,曾有一篇在中共官媒《環球時報》上的文章〈北京不發一槍「買下」台灣?〉,遭抗議者認定「連中共官媒都高調承認要透過《服貿》買下台灣了」(http://www.epochtimes.com.tw/n86337)!但其實,那是北京《環球時報》翻譯外電《世界論壇報》的文章(http://www.worldtribune.com/2014/02/19/beijings-strategy-to-buy-taiwan-coerced-unification-without-firing-a-shot/),並不是自己的新聞,而投書者正是前民進黨立委張旭成。此種出口轉內銷,令人既好氣、又好笑。 抗議者一再指稱「主流媒體不可信」,卻全盤接受了真偽不明的「網路消息」。吾未見其明耶? 還有抗議者不會告訴你的畫面。三月二十四日驅離時,民眾試圖刺破灑水車的輪胎,台視公司攝影記者趨前拍攝,結果被群眾揮擊,雖然能聽得見有人高喊「不要打」,但拳還是出了、記者的眼鏡也碎了(同業拍的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v=10152106862224542;主觀鏡頭: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v=742273359146790&set=vb.100000923971968&type=2&theater)。這樣說起來,也難怪主流媒體沒有所謂的「客觀報導」呢。這還是一場「和平理性」的占領行政院行動嗎? 群眾聚集在一起,要能全面控制情緒是不簡單的。因此,肯定會有些較為暴力或極端衝突的畫面會被反對者挑出來質疑。警察如是,抗議者亦如是。如果抗議者主張自己不是「暴民」,部分的脫序行為不能掩蓋和平理性的大多數自制群眾;那麼,能不能不要再汙名化警察與政府「執法過當」、訴諸悲情? 但只要警察一來驅離,抗議群眾之後的宣傳就容易了。在網路上,立刻有些「警察以暴力對付自己人民」、「馬政府動用國家機器打擊手無寸鐵的平民,台灣民主已死」、「台灣版六四事件」或「新二二八事件」之說,不脛而走。所以好多臉書使用者把大頭貼換成「國防布」了。在輿論戰上,由於「驅離」讓民眾與政府之間的衝突有了直接的畫面展現,抗議群眾便積極利用臉書串聯、分享「真相圖片」、翻譯成外文讓外國人報導等方式,試圖擴展影響力。雖然部分民眾看到抗爭者被政府驅離,可能會湧現「同情心」,但我認為許多民眾仍不樂見國家最高行政機關遭蓄意佔領、國家空轉。第一種觀點在網路上很常看到,但第二種觀點也不少見。相較於「反黑箱服貿」抗爭開始時,幾乎一窩蜂沒有支持方的聲浪比起來,當前的網路輿論已經有稍稍轉向的態勢,而網路輿論無法代表現實輿論,現實輿論的反應是如何,還需要更進一步觀察。 嗯、等等,這是一場「反黑箱服貿」抗爭……對啊,這是場「反黑箱服貿」抗爭。現在臉書上的沉痛呼籲許多已經變為「警察執法過當、政府血腥鎮壓自己人民,失去正當性與信任度,馬江應負責下台」。「黑箱服貿」這件事情,相形之下似乎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難道抗議者能放任焦點就這樣被轉移嗎?另外,我認為抗議者也應該要思考,抗議總是要有結束的一天,何時收尾?怎麼收尾?見好就收、還是不到黃河心不死?抗爭者的訴求如果全無退讓餘地、政府的理念如果也無退讓理由,雙方持續僵持,又該怎麼解決? 胡適之先生曾經說過,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既然是不同的個體,就免不了有分歧。面對分歧,就需要容忍,容忍不是試圖去控制他人,而是要控制自己,才能進一步創造自由。楊照曾寫道,「傷害自由的力量,往往也來自主張自由的人。如果只是強烈伸張自己的意見,卻不能容忍別人有所不同,有所反對,那麼主張自由的人,也會變成自由的敵人。」 無論是支持方、反對方,都應當靜下心來,好好深思。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