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4 05:26:38瀏覽2608|回應33|推薦109 | |
在大自然中學習/ 圖片擷自該校網站 近日在社區報紙上看到一則有意思的教育新聞。包含我們原先落腳處楓樹嶺鎮和草原鎮第42學區,其教育委員會通過決議,批准下學年度成立一所已經籌劃兩年半的實驗性質的公立小學,他們稱它為 Environmental School,因為屆時課程的進行,絕大多數都在戶外森林公園。老師將帶領學生走入不同的地方,學習該地的人文與地理環境,藉由身歷其境與動手做,建立與社區的關係、批判性思考、和專題式的學習方式。 學校第一年只招收從幼稚園到七年級學生 40到 60名(目前申請者已超過這數量),分成 2到 3班上課,名額開放給全 BC省有興趣的學生、家長申請,但須經過面談,以確保他們瞭解課程的精神、內涵。既稱實驗學校,當然得評估成效,它已編列三千多萬台幣預算與 SFU大學合作,在 5年內由 SFU支援師資訓練、課程發展、和提供教育統計學上的證據,研判這個教育模式的成敗。我兩個女兒中學念的就是一所實驗學校(請參考拙文 真有這樣的學校啊!),當初我對該校課程、教學的進行已經頗驚訝,沒想到現在更出現一所另類小學,作法更異常態,我對某些加國教育人員創新開放的研究精神,頗是讚賞。該校網址 http://schools.sd42.ca/es/ 有興趣的人可上去看更多資料。 雲雀河,背景 金耳朵山。教室之一。我老家後院! 教育是件很複雜的事,教育目標的形成、施行的方式,深受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也逃不過國家經濟發展的限制。既然世界各地區條件不同,當然就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可行的最佳教育模式。但是教育人員要有強烈研究改進的積極精神,因為教育之為重,是它反過身來,也將影響塑造將來整個社會的人心、思維。有人認為,台灣問題千絲萬縷,政治惡鬥、貧富不均、競爭力滑落等等,教育還上不了問題排行榜。但若要仔細分析,以上問題都根源於人的品質,要根治問題就得提昇人的品質,而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教育。 這次回台有位朋友邀喝下午茶,說是要聽聽我們的移民甘苦談,她已辦妥移民加拿大的手續,正靜待結果。跟很多移民家庭一樣,她走這條路,完全是為孩子的教育。她說小孩剛上小學時,有次早自習,隔座同學跟她借東西,她回以『不要講話』,就被台上的班長記下名字,然後導師處罰她打手心。原已內向敏感的孩子,幾次類似經驗,加上一些學習不適應,視上學為畏途。『我也去學校跟老師溝通,但老師堅持,她就是有講話,就是該處罰』,5年前的舊事了,朋友講起,聲音雖仍含笑,但得用手背抹去眼裡忍不住溢出的淚水,想必那段時間有太多的煎熬。最後她從彰化帶孩子到宜蘭念人文小學,現在就快畢業了,也許沒有更適合的中學念,下一步只好走得更遠。 我聽了難過的是,台灣整個經濟文化改變那麼大,怎麼有些校園還維持從前我念小學時的教育重點:安靜不要講話。時代變化這麼大,教育能以 20年前的內容、方式教現在的孩子,然後期待他們能成功適應 20年後的世界?我們慢慢瞭解,國民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善良體貼別人的心,溝通與辨別是非的能力,合作與解決問題的團隊精神。但仔細看我們的教育現場,重點還是孜孜不倦地背誦課本上的知識,和同學間競爭激烈的考試。 如果選舉中,候選人為勝選不擇手段,毫無道德考量,那是因為求學過程,他已被訓練成『勝利成功』第一;如果選民無法理性思辨,那是因為從小他只被要求閉嘴安靜,趕快把老師說的,書上寫的記好,腦子思辨這一區域沒被開發過;至於為富不仁,只知炒房,無視貧無立錐的痛苦,噯!從小受教育,老師一路上只強調贏別人,可沒說要眼中有受苦的他人哪! 什麼樣的教育內容,塑造出什麼樣的國民;什麼樣的國民,就會組合成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Amy 呼應 南半球 Jacaranda 電小二 邀請上 城邦論壇 看見別人 小學裡教的價值觀之一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