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1 11:09:55瀏覽1128|回應2|推薦13 | |
風帆 在金融海嘯期間,為促進大專剛畢業的年輕人就業,由政府出資,讓企業免費聘用畢業生一年。月薪兩萬二,招致的批評似乎比感恩的話多,這個方案退場後,政府原擬議改成出資一半,由企業負擔另一半錢,繼續輔導大專畢業生踏出就業第一步,但現在似乎有雜音,是否推動,還是未定之數。 台灣的22k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但在加拿大,為協助大專生將來的就業,卻有制度化的長期性作法。 在加拿大的大學裏,設有一個 co-op center,這個辦公室負責媒合需才的公司和找工作的學生。以SFU大學為例,工程系的學生想畢業,必須做滿12個月的 co-op program(到相關專業的公司實習)。因為學校採學季制,四個月為一期,所以學生必需中斷幾期學校的學習,到公司上班。(有人分三次到不同公司做,當然也有人一次在同一公司待一年完成)。薪資由政府和企業分攤,通常時薪約14元加幣,但高科技大公司也可能給到20元(沒錯,月薪台幣十萬以上)。 當一家公司或機構需要co-op學生,他們就將徵才標準、科系、要求寄給 co-op center公佈,有興趣的學生從佈告得知訊息後,便將履歷寄出,等候面試的機會,過程跟一般找工作類似。別看這些學生平日T恤牛仔褲的邋遢,一到面試,西裝套裝、光鮮亮麗地變了個人。因為公司遍佈全加拿大、甚至美國(美加有合作條款),有時候無法親至公司面試,這時只好借助電話。女兒說,電訪比面試麻煩,少了肢體語言和表情,電訪時,自己得更口齒清晰,腦筋清楚,在電話中一兩小時說下來,真不是蓋的。 這個制度的最大好處是,學生在就學階段,就有機會接觸相關實際職場,知道現實世界需要的職能是什麼,自己缺什麼,回學校後可以好好補強。第二、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賺取較高的薪資,讓速食服務生、收銀員、售貨員等較低薪的打工機會留給高中生。以一年co-op工作的薪資,付大學四年的學雜費是綽綽有餘。對公司來說,有政府的薪資補助,他樂於聘用這些學生,因為幾個月的工作,剛好當成觀察期,不錯的人才,將來畢業後可以沿用,不適任的,co-op一結束,大家後會無期,公司沒有任何負擔(這裡要辭退一名正式員工不容易的)。又因為 co-op的機會只給在校生,沒有打壓正式職場起薪的爭議,它是大學教育的一環,是幫助學生將來順利進入職場的實際作法。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