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02 23:00:25瀏覽2184|回應31|推薦112 | |
2010 在溫哥華國際會議中心 舉行的 全球教育會議 豪氣干雲的 標語 我們的會議 將改變全世界 台灣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結束,沒看到什麼大破大立的政策改變,支微末節的技術問題倒是討論不少。最大花邊是全教會秘書長在場外怒摔一大疊數千張考卷,說是一個班級十天內所用的考卷量。此人火氣很大,但後續也沒燃起太大的火花。 不久前我宣稱,對台灣問題我金盆洗手不寫了,免得被罵雞婆。但這回茲事體大,非發表意見不可,即使是狗吠火車,也非吠不可。原來有教育專家正研議,國中生以在校的段考成績取代目前的推甄、基測考試,作為升學的依據。他們號稱,如此可以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目前正仔細考慮採用哪些科目,哪些學期的段考做平均分數,務必達到公平云云。 專家們不會是閉門造車,憑空想像出這個方法,應該是花了大筆公帑,周遊列國,抽空參觀學校聽簡報,最終得到的結論想法。加拿大BC省是13年義務教育,沒有所謂升高中的考試,想念大學,從前是採計60%在校成績加40%的省考成績;但從去年開始,改採100%的在校成績申請大學。會這麼做,有一個原因是加東的名大學早就採取這個方式,BC省在校成績好的學生只要申請東部大學被接受了,根本懶得再參加省考,讓BC省流失不少優秀學生。新制實施以來,有一些小雜音上報(華人和印度人家長最在乎吧),但還不足上電視新聞,可見是小事一樁,沒太多人關心。 在加拿大風平浪靜的變革,如果移到台灣,有可能掀起滔天大浪。台灣家長對孩子的升學一向歇斯底里地緊張,一有風吹草動,立刻要追問公平嗎?心裡得仔細盤算對自己的孩子有利嗎?學校更是總動員,研判各種狀況,設計出最有效率的制度作法,以爭取績優美名。十年前我任教的國中,C段班學生固然得不到太多教學資源,是可憐的一群;但A段班日子也很難過,考試不斷、分數公開排名、按成績排座位、成績不好被體罰、被冷諷熱潮等等。段考每個A、B段班的每科平均成績要全年級排名,說是要提高學生班級榮譽感,其實就是鞭策老師拼命。所以考卷不是由原任課老師批改,而由學校分配,預防老師作弊。這制度下,好面子的老師能不討厭那些拉低班級平均分數的學生?能不體罰?很多學校行政人員是把學校當工廠經營的,設計嚴格高效率流程,學生考試成績是產品,為達高產量,不擇手段!學校跟市面上的補習班其實沒兩樣,製造『高中』榜單是最大辦學目標,誰有最多前三志願,誰就是成功。 升學競爭到荒謬程度的國家,果然100%以學校段考平均做為升學依據,家長會信任學校和老師嗎?人民連警察、法院都不信任的地方,要他把孩子的升學交給個別學校的成績評定,一定會產生糾紛。懷疑送禮的、有關係的,家長們彼此猜忌,他們不相信老師有專業權威和超然的態度。每天相處的同班同學,很現實的排名讓彼此成為競爭對手。聯考時代,敵人還可以是模糊的圈外人,可現在他們就在自己身邊,這多傷同儕關係。誰來命題?要不要每次入闈?誰來閱卷?太多問題麻煩又難解。 在固定空間的籠子裡放10隻白鼠和放100隻,明顯可以看出兩者行為模式的改變,例如擁擠空間造成攻擊行為的增加。複雜的人類呢?在西方國家施行成功的政策,不見得能放諸四海皆準,因為變因太多、太複雜,單是資源的豐寡、生存競爭的焦慮度就讓人的思考、行為模式大不同。老是要學習西方教育制度的專家們,要多考慮整個社會、文化的差異。我們只擷取土壤以上的美麗花樹,而不去研究區別它土壤下盤根錯節的固本所在,這樣的移植能成功嗎? Amy.. 圖片&說明:Victor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