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準備】
再度脫離日常生活的舒適圈,於2015/04/03~06春假期間,報名參加4天3夜的「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
培訓學校提供「輕量化背包、BD系列頭燈、登山杖、帳篷、睡袋(含睡袋內套)、泡綿睡墊、鍋爐具、早晚餐」。
因此我只要準備個人的「頭巾、手套、排汗衣物、保暖衣物、防風雨透氣夾克、餐具、藥物、水壺、雨衣傘、衛生紙、午餐乾糧(4天)」即可,所以使用15公升的「防水袋」攜行5.5 公斤前往(不含飲用水,但含壓縮袋收納的備份衣物與下山後的盥洗更換衣物)。
2015/04/03早上7點19分鳳山火車出發,10點27分抵達花蓮玉里,準時於11點半集合報到。
受訓成員一行14人:
教練1、助教2、小六男生1、國一男生1、女性2、男性7。
「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給我最大的體會是,布農族原住民傳統與現代登山方式和裝備的差異,如下文所述。
【課程內容】
1. 頭帶的使用。
2. 磨山刀。
3. 山刀的使用。
4. 各種生火樹種的辨識。
5. 各種哺乳動物的痕跡(包含叫聲、腳印、排遺與生活習性)。
6. 食用植物。
7. 生火技術。
8. 獸徑的辨別。
9. 生火煮飯(無具炊事)。
10. 簡易的陷阱製作練習。
11. 關於布農族人的傳統生活。
【地下伏流取水】 這次四天三夜「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的教練,為布農族魏大哥,50多歲的資深獵人,長年單獨上山狩獵,精通各種獵人賴以維生的技術。 不同於以往三天兩夜的「野外維生課程」,使用地圖與指北針尋找溪水。他觀察地形之後徒手挖掘地底的伏流,用山蘇葉片導飲後,再使用姑婆芋的葉片捲成杯子飲用。
別小看這涓涓細絲的水滴, 可是供應了我們一行14人,早晚兩餐與隔日一天的行動用水。
地下伏流取水自拍影片:https://youtu.be/xXvOZRB8SMc
【掩蔽帳】
原住民日常工作時,用來遮陽蔽雨價廉物美的塑料材質工作帳。
掩蔽帳自拍影片:https://youtu.be/L9Nw0jclQmw
【戶外野炊與食物保存】
教練使用樹枝編成烤魚架烘烤魚片之外,並示範將肉類上鹽醃製加長保存期限後,裝於塑膠帶內吊掛於火堆旁的樹上,以避免夜間被白鼻心盜食。
臉書老友留言:獵人怎麼會有香腸啊?
我的回應:呵呵,除了教練一個人,其餘13個人都是漢人。
野炊自拍影片:https://youtu.be/X1HHrHOBdag
【水藤取水】
教練特別實作示範,在野外無水可喝的時候必須找「水藤」,但是要以最快的速度砍斷成一節後,一上一下的方式飲用,而非砍斷一個缺口,否則水藤內部細胞組織會將水快速的吸收後無水可飲。
【野生黃藤食用法】
教練示範後要求學員實作,在野外無食物可吃的時候必須找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而「黃藤」前端的莖部嫩心可生食亦可烤食。
採食黃藤自拍影片:https://youtu.be/SZI_fwr5Fts 台灣大學園藝所陳增蔚先生,在園藝文摘中提及(http://blog.igarden.com.tw/2004/12/5M41215.html):
黃藤莖部嫩心可食,甘甜味美,風味鮮美獨特,嫩心部位富含纖維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民間亦盛傳黃藤具清血退火之效用,煮水飲用有助降高血壓之效。
市面上可看到是非野生的黃藤心,外層仍包覆著堅硬皮層,去除後才是可食用的嫩心部位。黃藤嫩心外表光滑,顏色淡黃,但容易失水褐變,因此採後必須有保鮮處理,才可避免品質劣變。
黃藤食用法最常見的是煮湯,搭配排骨、小魚干或海鮮類,味道甘甜鮮美,又不失清爽,是十分美味的健康食物。為避免湯汁顏色深暗,可將黃藤先行川燙,湯汁較清澈美觀。另外,黃藤去皮切段煮熟,可作涼拌沙拉;乾烤後去皮抹鹽,風味特殊獨到,也是原住民祭典上的傳統食物。
【營火是露營的脈膊】
四天三夜的「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中,有三天晚上是在營火的陪伴下度過。前兩晚分別在掩蔽帳中燃燒兩堆營火,其中一堆為主營火,另一堆則是讓學員練習的副營火,而最後一晚是在掩蔽帳外燃燒一堆主營火。
營火是露營的脈膊(童軍創始人貝登堡名言),既可以安撫人心,還可以圍坐烤肉聊天驅趕蚊蟲,然而如何將木材燒成炭火野炊晚餐後,還要讓營火保持整夜之外,晨間更要運用炭火餘溫復燃炊煮早餐所需的旺火一事,是需要多次實作練習的。
照片下方,練習將木材燒成炭火的兩位小男孩,分別就讀「小六、國一」。
台灣中級山區的水份涵養度和濕度夠大,所以不容易引起森林火災。難怪以前在古道健行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露宿野外的山友或是原住民獵人所燒過的火堆。當然能夠不燒是最好,這次是為了維生訓練,而在安全控管的原則下所實施。
【會控制情緒的麵包超人】
課程中,最受學員們矚目的是這兩位男孩,一位小六(穿著黃紫色上衣站立者)、一位國一。
他們倆位分別已經爬過10座百岳,而這次家人單獨讓他們從台中搭高鐵到台北,再從台北轉火車到花蓮,回程亦然之外,宜蘭到台北還無座位。
尤其是那位小六男生,背著34公升背包(一般大人登玉山時所背)辛苦跟著背50~75+10公升背包的大人們後面快步行走,當團隊坐下來休息的時候,他寧可默默的落淚,也不願意讓大人們知道。他不是參加親子團也不是青少年團,而是成人的團隊,因此落淚並不代表弱懦,只是他累了而已。雖然有押隊人員殿後陪伴他,但是前行超過的團隊成員們會驅使他的榮譽心與責任感。
大姐姐與大哥哥們都喜歡逗他,喊他是「麵包超人」,因為他母親在他的背包裡面多放了一些麵包,所以他寧可吃麵包也要少吃正餐。 雖然他對「麵包超人」這個外號很不滿意,可是他並不當面生氣也不回應,只是用沉默來表達他的抗議與不接受。
此行他不是「媽寶」,也無「寶媽」隨行,所以我認為他的自我情緒掌控良好。
【宿營取水隊】
四天三夜的「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中,每人每日都要輪換取水與砍材的工作。
輪到我去取水的那天,來回合計5小時左右(含午餐休息與裝水),取水點的流量大概只有水龍頭出水般大,因此還算順利。
一行8人(含女性1),每人各自背回10.5kg左右,布農族的教練魏大哥則是一個人背了20公斤(一瓶礦泉水1500cc 約1.5kg)。
【三角點】
操課時無意中撿到卓溪山標高1128M「二等三角點」1217號。
三角點基石上所刻的「×等三角點」那一面都是面向南方,而編號則是面向北方,如果沒有指北針來判定方位的話,三角點的刻字亦可提供我們判斷方向。
臉書老友留言:三角點不是都種在地上,怎麼撿起來……呵呵!
我的回應:呵呵,此乃山友們的術語....
臉書山友留言:很賺ㄛ
臉書老友留言:「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這對征服百岳的你們,定有深刻的體驗,我們是品不出意味了 !
我的回應:征服的不是山,征服的是自己;我是親近山,而非征服山。
在三角點的旁邊,林務局建於民國50年左右的破舊木造二樓瞭望台,屋內還可以看到「國民生活須知」與當年的生活設施和竹子編造的床板 。
【獸徑辨別與簡易陷阱製作】
「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中,各種哺乳動物的痕跡(包含叫聲、腳印、排遺、生活習性)與獸徑的辨別和簡易的陷阱製作練習是為重點課目。
其目的不是在教學者打獵,而是於緊急山難情況下的維生之用。
晚上還要離開營地,上「夜間教育」課程,教導如何於夜間運用眼睛的反光去觀察「飛鼠與白鼻心」。
【現摘現炒「山蘇」嫩葉菜餚】
四天三夜的「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中, 晚餐野菜吃得最過癮的就是現摘現炒「山蘇」嫩葉菜餚。
「山棕」樹的心,只品嚐了一小段。而山棕樹外部所包覆的纖維,為野外生火最好的助燃火種。
【晨間咖啡、午餐飯糰】
所有喝咖啡的場所,我最喜歡在晨間曙光的山林與溪谷湖畔邊,獨自一人悠閒地喝者咖啡,聽者蟲鳴鳥叫與山風吹過樹梢和流水的聲音。
而早餐時運用多餘的米飯與菜餚加入酸梅製作成午餐飯糰,既可輕量化隨身糧食,更可減少廚餘對森林的傷害。
這就是我那四天三夜的春假期間,在花蓮玉里山區「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中,每天晨間的生活寫照。
【攜帶型火種:猴板凳】 教練要求學員實物實做「攜帶型火種」,以備不時之需。 在沒有價廉的隨手型打火機年代,原住民習慣使用俗稱「猴板凳」的松生擬層孔蕈,外型與「靈芝」相似,堅硬與實心,放在營火旁烘乾後「外乾內火」(只能用活濕的不能用枯乾的),當延續營火的火種,而此一火種必須放置於隨身攜帶的皮製口袋內濕材質的木盒中。
自由時報電子報2013-04-01曾經報導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66701/print:
松生擬層孔蕈主要生長在中低海拔山區林木樹幹及周邊,體積龐大,有人曾見猴子坐在其上,當做板凳,因而有「猴板凳」之稱。
此物價廉易脫手常遭大量盜採後移送法辦,因松生擬層孔蕈會造成樹幹心材褐腐,子實體外型及色澤類似靈芝,在山產店有時可見混充於靈芝中叫賣,雖不如靈芝養生功效,但算是藥用真蕈,主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
【野炊生火準備與技巧】
教練使用切片的輪胎內胎當火種。
他要求學員選擇乾燥的樹枝,用山刀將表皮削下成葉片般的發火柴(一根火柴就可以點燃的)。
然後使用小而乾的樹枝,砍斷當引火柴(很快就能被發火柴引燃的)。
再使用大而乾的樹枝,砍斷當燃燒柴(真正可以當燃料的柴)。
等火燒旺之後,再依序從小至大的放上濕木柴燒成木炭後,就可運用炭火的高溫野炊食物。
而炊具的平衡方式,只要削尖三根木頭插地撐住即可(如照片)。
【山刀使用】 課程結束前的當天上午,在下山途中,應拍照者的要求,大夥們舉起隨身的山刀拍照留念。 站在中間的學員則是拿出午餐的野生「黃籐」,比劃出拿雙刀的戲謔架勢。
本次受訓所使用的山刀為最著名的泰雅人使用的銅門刀,以其產地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而得名,東部各地多有使用。
百度百科中提及http://baike.baidu.com/view/4283755.htm:
臺灣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島內叢林茂密,加之中央山脈縱貫南北,地形十分複雜。高山族等臺灣先民在島內居住生活時,經常要在藤類密佈的山林中跋涉,因此發明了既鋒利又實用、同時經得起粗重操作的獵刀,其造型與結構都是原住民歷年來叢林生活經驗的積累,比起其他刀具,更加適合島內多變的地貌環境。
【雨具的使用】2015/04/06
課程結束前的當天午餐後,在準備下山時,突然下起雨來。
說大不大、說小又不小,大夥們只好紛紛穿著起不同的雨具來遮雨。
唯獨教練魏大哥,抬頭看看雨勢後,依然是穿著者迷彩汗衫。
【團隊節奏感】
這次「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的部份學員不但從來沒有登過百岳,百岳也不是他(她)們的休閒活動,他(她)們的休閒活動是高山照相賞鳥或郊山溪畔露營。
因此出發前該準備何種裝具?行動糧與行動水多少?宿營地、宿營方式、營地水源狀況?宿營糧食多少?背包公升數?排汗衣、風雨衣、保暖衣、備份衣物的穿著時機?333原則與失溫危機處理等……他(她)們不但都瞭然於胸,行程中還都有者與團隊活動環環相扣的分工節奏感(包含那倆位小六與國一的男孩們)。
【摔跤達人】2015/04/06 13:26
照片是出登山口前,在一條小而美的溪谷所拍。當課程結束下山時,我連續滑倒與摔跤多次,導致左手臂與左腿的膝蓋分別擦傷後,登山長褲也多處撕裂,所幸隊友們分別熱心提供藥物並幫忙包紮而無大礙。
追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已經8個月沒有負重登百岳或從事戶外活動了。
自從去年8月初的武陵四秀之後http://yichaosun.pixnet.net/blog/post/58283652,
腰椎滑脫壓迫神經、導致左腳四趾發麻的復健迄今http://yichaosun.pixnet.net/blog/post/58641247。
因此體重明顯地重了,人胖了一圈、肚子也凸出來了。
臉書老友留言: 小心,千萬小小,不能再摔 我14年前,脊椎也開過刀,大腿到腳趾間的靈敏度差很多,山路如較滑,是很容易摔倒的,若肌力有退化,就更要小心,兄弟您對此應比我更膫解,還是要避免疏忽唷!
臉書老友留言: 是長大了一圈;八個月的時間肌肉會鬆弛,靈敏度也會退步、還要稍以時日的鍛鍊才能恢復;重點是我們都是有年紀的人了,一步一驅都要小心才是!
我的回應: 謝謝各位的關心,就連醫生都建議我恢復戶外活動。因為60歲以後拼的是:不要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失憶症…
我這8個月的復健心得是: 花甲耳順之齡退休後,過者平靜而絕望的生活,之所以平靜而絕望,係因看者自己一步步地衰老走向墳墓,而唯一能釋放自己又能找到生活重心的就是戶外活動,讓我再造人生願景。
網路上有段話說得好:「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透過自然洗淨城市的職場忙碌。物質的力量再如何豐腴,都不如一次登山的簡單和美好。」
當日經過兩條溪谷的自拍影片:
尋找溪谷:https://youtu.be/lxDtU4kIpwE
卓溪步道溪谷:https://youtu.be/u3uR_Vqmc5U
【畢業合照】2015/04/06 下午
「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結束前,在花蓮玉里火車站的畢業合照。
分手前大夥們將LINE編成群組之外,還同意於Google雲端硬碟開啟共享資料夾,上傳影片與照片後相互分享。
2015.0403-0406軌跡快照,感謝陳進益提供。
【玉里麵】
解散後我眼看搭車時間還早,盥洗完畢換了乾淨的衣物,痛痛快快地暢喝冷飲並享受玉里麵後,纔行搭車賦歸。
回首4天3夜的「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誠如培訓學校網頁中所言,係體驗之旅,是針對對於原住民獵人在山上生活的技能有興趣的登山愛好者所開的 。帶領進入原住民獵人的山林世界當中,開啟觀看山林的另一種視野,對在台灣中、低海拔的登山有不同的體會,是喜愛戶外活動著不可錯過的。
http://miasan.com/event/%e7%8d%b5%e4%ba%ba%e7%94%9f%e6%b4%bb%e5%88%9d%e9%ab%94%e9%a9%97%e8%aa%b2%e7%a8%8b-1/
「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網路相簿網址: http://photo.pchome.com.tw/034220917/0821/
補紀:
【開花後的竹子內部才有水】2015/04/26
收看 Discovery「求生1加1」, 就連片中的歐美求生專家,都誤以為竹子的竹節裏面有水可喝。
此事我在春假期間4天3夜的「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中, 從布農族的教練魏大哥經驗得知,惟有竹子開花後,綠色變成黃色的竹節之中才會有水。
【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
課程結束前,學員隊友梁文曲介紹我閱讀「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這本書。
從網路得知已經絕版,但已經拍成電影與動畫之外,且於網購中找到作者亞榮隆.撒可努(森林警察)改版的「走風的人」之外,還找到他那第一本不但得獎還到美國演講的「山豬.飛鼠.撒可努」,與第三本新書「外公的海」。其中「山豬‧飛鼠‧撒可努」一文被選為國中課文讀本之外,作者還榮獲2009年十大傑出青年。
電影:山豬.飛鼠.撒可努
http://v.sogou.com/movie/wxt5hmbazg65n3nbus34tsxtugsmr5v7zhc2y.html?noClassify=true
演講:2011照亮心靈─生命可以不一樣-亞榮隆.撒可努
一、https://youtu.be/QTqAD7ezQwk
二、https://youtu.be/50_JpU_UL0c
三、https://youtu.be/FlLksFragDU
四、https://youtu.be/ANUaeVzDr9k
五、https://youtu.be/GRwLtP-Hau8
六、https://youtu.be/WNTNRXYtHGA
七、https://youtu.be/Ph4gTxD6Ve8
八、https://youtu.be/9cGQBIkzlKo
【只懂得攻頂的登山客?!】
野外維生與獵人課程後,我飢渴的研讀與吸收「山豬.飛鼠.撒可努」、「走風的人」、「外公的海」這三本書後,又再次購買學員隊友梁文曲介紹這五本戶外活動書籍,只因對於喜歡獨宿野外溪谷與中級山的我,誠如「阿拉斯加歸來」作者所言:三年前我是一位只懂得攻頂的登山客,雖然走在山裡卻對自然裡發生的種種奇蹟彷若無視……
1.追蹤師:草原狼導師
2.追蹤師:松林少年的追尋⋯⋯
3.阿拉斯加之死
4.阿拉斯加歸來:松林青年的奇幻之旅
5.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一千一百哩太平洋屋脊步道尋回的人生(電影書衣版)
【原住民與現代登山客的差異】
登山的人上山一大包,回家沒包包。
登山的人有平地帶來讓他們生命力量能延續的食物,
原住民不一樣,上山的時候只帶需要的該帶的,生命和力量延續的方法靠自然的經驗。(引用自:走風的人)
現代人進入荒野時,他背負了一行囊的必需品,那些必需品就是要與社會連結的救生索。
缺了它,人比死無疑。此外,他還要披上厚重的衣物、鞋子、防寒防水的外套,更不能缺帳篷;這一切都是為了要「保護」他不受壯麗燦爛的自然元素與力量的侵襲。但求生並不只是一種保險策略。精煉的求生技術能使你放鬆的進入大地之中,學習與她的律動節奏一起移動,融入一切萬物的平衡與和諧之中。(引用自:追蹤師/松林少年的追尋)
漸進式的具體作法為:
學會不帶裝備前,要先學會準備裝備,再進一步於熟悉中放下依賴。
第一周:允許使用打火機、帳篷睡袋等生活用具,將時間專注於觀察、探查周遭環境,瞭解動植物的分佈。
第二週:限定以鑽木取火的方式來取得火(=封存打火機)
第三週:以自行搭建的庇護所為住所(=封存帳篷、睡袋)
(引用自:阿拉斯加歸來/松林青年的奇幻之旅)
我的作法:
配合逐步練習與「備而不用」的裝備,緊急時方纔啟用隨身攜帶的現代裝備。
臉書老友留言: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生活環境使然,該學的是原住民「只取所需」 的精神!
【原住民是如何挑選運用森林的資源】
這個樹長不過幾年就會枯死。
外婆停了一下又說「他撐不過今年的冬天,因為他的根部沒有辦法吸水,樹幹老了沒有辦法存水。」
「我看見這一棵跟其他站在一起的樹,他像個沒有力量的生命,你看他的葉子都要枯萎了。」
這棵砍掉後,其他的樹可以吸到雨水、看到陽光。(引用自:外公的海)
他會深入野地開始搜尋,但目標並不是單獨生長得又高又直的小樹,而是一群互相競爭的樹叢,他知道樹木在歷經多年土壤和陽光的爭奪後,有的會死,有的會傷,如果把這些樹留著,森林就很難長得健康強壯。
找到這樣的樹叢後,他會仔細查看,找出最理想的小樹,但它不會是最高、最直的那棵。相反的它會是頻臨死亡或者將來可能被其他樹擠掉的那棵。(引用自:追蹤師/草原狼導師)
在沼澤地邊界,我終於看到了它,一棵直挺挺的漂亮杉木,在一片松林裡顯得格外出眾,陽光灑落林地,形成金黃色塊,幾乎沒有彎曲的樹身展現了他堅強的質地,心想「就是它了吧,我完美的主樑。」拿出自台灣帶來的鋸子,默默回想過往的鋸樹經驗,對準樹腰放上鋸子正要下手時,背後突然傳來一聲:「Stop!」
(作者的美籍女教練及時制止他以後,將自己的經驗與制止的原因,解釋給全體學員聽)
佔好位置就砍下了第一釜,樹幹的抖震讓鳥兒驚飛、松鼠奔逃……..
它被砍倒後,隨之而來岸邊輕石砂土鬆動的景象,那一刻她被震攝了,是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對環境產生漣漪般的影響,對我們的未來產生改變。
看著叢生的松樹,能看見當三、五甚至十年後,它他們將因為彼此壓縮生存空間,在競爭和強風下折損的景象,最後這裡形成一塊不健康和頹廢的區域。正因此,當他們有了生活存續的需求,會知道當取用其中一顆彎折的樹,能夠讓人與環境都能迎來更健康的未來(引用自:阿拉斯加歸來/松林青年的奇幻之旅)
HBO頻道所播放的「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劇情是根據真人實事所拍攝的流浪傳奇。
我查訪網路部落客所撰寫的文章,幾乎都是以讚仰的方式來論述。
以我個人接受過民間「戶外維生訓練」的看法,主角與其將戶頭裡面僅存的兩萬四千美元,全數捐給慈善機構,還不如拿出一部分去接受戶外維生訓練。
因為主角最後喪命的原因,一是植物中毒,二是不會快速的煙燻保存獵物,導致蒼蠅產卵腐壞後無食物維生 。
雖然主角隨身帶著植物方面的書籍,以及聽旁人說過如何燻製肉類,但是卻缺乏實物訓練經驗後,導致面對到手的獵物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阿拉斯加之死」的作者在書中提出:
阿拉斯加的獵人都知道,在曠野中保成肉類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它切成薄片,在臨時搭乘的架子上風乾。但主角卻天真的聽從了南達科他州獵人的話,他們教他煙燻,然而在當時他所處的環境下,這並不是容易的工作。
賽德克族 燻肉 - YouTube https://youtu.be/p3QhTipCNp0
【背包與裝備輕量化的重要性】
2105年2月3號看了場原著改編的電影「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
女主角從來沒有「背包客」與「輕量化」的經驗,卻帶著過重的背包去從事「太平洋屋脊步道」1千1百哩徒步旅行,結果不到三天就累垮了。
戶外裝備輕量化 @ 熊貓老爹
http://yichaosun.pixnet.net/blog/post/49596370
春假結束前的週一晚間回到家之後,從電梯公告中得知:鳳山地區受枯水期影響,自宅社區大樓的管委會決定,本社區露天泳池暫緩開放。
因此只好放棄游泳,每日專心整理與上傳照片影片,並撰寫「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的臉書記錄時,從書房窗戶看著與自宅一路之隔的陸軍官校,心想最美的地方還是陸軍官校的校園,自拍影片如下:
周休日陸軍官校騎單車:https://youtu.be/3ScjD4WgBJA
文武合一的旅遊景點(陸軍官校黃埔湖):https://youtu.be/Cf8mUKkknlU
【我的山行者背影】
「獵人生活初體驗課程」結束後,新認識並加入臉書的同學,要隨團前往能高越嶺「賞鳥」,而詢問我「能高越嶺」的登山經驗。
開啟個人部落格記錄網頁時,又再度看到這張照片後,想起幫我拍照的領隊兼嚮導「周敏雄」醫生,感謝他讓我再造人生願景。
周醫生今年正式退休後,目前在「尼泊爾」爬山(2015/04/06~23),除了讓我羨慕之外,看來又有一顆種子,在我內心深處開始發芽了。
臉書老友留言:
您是勇士!可有挑戰台灣百岳的雄心?
我的回應:
呵呵,該路段是百岳初階課程,到天池山莊路上還有山青送貨的機車往返。這三年只爬完20座百岳,其餘的就隨緣吧!
奇萊南峰、南華山順遊尾上山
http://yichaosun.pixnet.net/blog/post/55624209
用鏡頭說山道事
http://yichaosun.pixnet.net/blog/post/55757892
照片文字係引用「山豬.飛鼠.撒可努」作者,演講與受訪的論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