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13 10:52:44瀏覽1615|回應1|推薦0 | |
【野外維生 受訓通知】
即接獲電子郵件通知,看來又是豐盛的一週。
去年3 月份的受訓紀錄與心得,如文尾連結 而今可以怡然自得地於野外獨走獨宿四處為家,完全拜該訓所賜。
臉書朋友問我: 之前不是參加過了
我的回應:
沒錯,因為地形與時空不同,所以我刻意再度報名繳費複訓。 爾後只要林政翰教練在不同的地形開課,我還會再參加,因為林教練能夠持續不斷的精進自己與學員。 再度脫離舒適圈,按通知的時間到旗山轉運站報到,準備接受兩天兩夜的「野外維生訓練」。
本次訓練要求攜帶小背包之外還不要帶帳蓬與睡袋,因此行前老妻陶侃我,家中的熱湯熱飯熱床不享受,要花錢出去挨餓受涷,吃慈濟的乾燥香積飯(麵)與啃乾糧。
在車站看到博愛座後,自己都啞然失笑,因為已屆花甲耳順之齡的我,再過幾年後,就有資格享受「敬老」的待遇了。
野外維生的教練,在菜市場講解登山食物採購要領後,大家分頭自行採買。
【影印描圖】 「野外維生」訓練時的描圖實作課程。 早年因為地圖取得不易加上無彩色影印技術之外,而單一大張除了攜帶不方便,更容易造成破損。 因此影印後用紅藍蠟筆描出陵線與水線走勢,就成為登山客的基本功。
裝備領取後,教練用磅秤檢查每一位受訓學者「小背包(攻頂包)」的重量是否超重? 其目地就是讓學者模擬「輕裝簡從」時,在山區迷路的情況。 至於分發吊掛式的輕量化圓桶便當盒與山刀,則是為了演練野外生火炊煮實作之用。
【野外維生的地圖定位】 雖然從指北針與地圖進步到GPS,然而野外定位常識,可說還是最困難的部份。 因此等高線與危險地形的判讀,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
去年 3 月份與今年 3 月 8 號,兩次的野外維生課程,讓我體會出,為何台灣多起山難都是下切溪谷找水後,所造成的遺憾。 因此登山迷路之後,千萬不要貿然下切往溪底走。 也因為這兩次野外維生受訓經驗, 讓我對於依據地圖尋找水源有著不同的心得。 除了從地圖研判何處有水之外,還絕對不能憑水聲,貿然下切懸崖峭壁的山谷,但又不能忽視通往水源的獵徑與獸徑。
【野外生火的樹木選擇】
對於身為四年級生的我,只要有打火機與火種,基本上生火不是難事,因為小時候用爐子燒飯,都必須要用火柴點火燒木炭。
但是野外可是沒有現成的木炭,因此必需選擇耐燒的九芎與相思樹, 否則需要浪費體力與冒者失溫的危險,去尋找並搬運大量的枯枝與樹木。 九芎樹早年因其經濟價值不高,幾乎被砍伐殆盡。然而現今的成樹,網路上叫價高達20萬台幣,因此非維生必要,不主動去砍伐,以撿拾枯枝倒木為主。
台灣中級山區的水份涵養度和濕度夠大,所以不容易引起森林火災。難怪以前在古道健行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露宿野外的山友或是原住民獵人所燒過的火堆。當然能夠不燒是最好,這次是為了維生訓練,而在安全控管的原則下所實施。 樹幹光滑的九芎樹,連猴子都爬不上去,因而又叫「猴不爬」。
【333原則】
兩次的野外維生課程,教練都一再強調維生 333 原則: 避免失溫超過 3 小時、沒水超過3天、沒有食物超過 3週。
失溫是最立即會威脅生命的情況, 保持身體乾燥是失溫的最佳預防方式; 能套住所有夥伴,防風防雨並提高溫度的緊急帳,是處理極輕微失溫最佳方式、在緊急帳(大型塑膠帶)內替換乾衣、褲、帽、襪之後,喝熱薑茶(熱黑糖水)是最佳的回溫方式。
影片為2013/11/03的09:00~16:00在台南成功大學,由林務局與米亞桑戶外中心所舉辦的「102年登山迷途預防與迷途自處推廣課程」,使用帳篷、大塑膠袋、紙尿褲、睡袋、睡墊、地布,演練戶外失溫處理。
晚上露宿沒有帳篷睡袋與戶外瓦斯爐,只有一個大型塑膠袋與火種柴刀之外,12位學員(含四位女性)還需各自分開獨宿。 我運用隨身攜帶的大垃圾袋與雨傘搭建簡易避難所後,自行砍枯柴生火度過一夜。
【急救處理】 野外維生課程結束之前,教練刻意帶學員下切溪谷,讓我們親身體會溪谷的危險性之外,還席地而坐探討「急救器材與要領」。 教練使用眼鏡盒裝急救藥品與醫療器材,以及使用大型針筒裝水沖洗傷口之事, 讓我獲益匪淺。 受訓的同學 Shih-ho Boss 在臉書上傳照片並留言,特此致謝並引用分享如下。 回歸大自然~以最輕鬆的方式或坐~或站~或躺的討論~~最沒有壓力的環境放鬆自己.. 大家一一的說出自己的登山經驗與過程體驗....... 這種極輕鬆互動學習方式真是讓人不愛上山林也難呀~~ 網路相簿: 2013/03/22~24 野外維生受訓心得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