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難國賠事件探討
2015/06/04 17:22:28瀏覽648|回應1|推薦0

 山難2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527/617916/


【山難搜救不力判國賠267萬】

看完這則新聞後,請再看看留言連結的幾篇文章與影片。

1.在這個吵吵鬧鬧的案例,我看到了什麼?

2.野外維生課程。

3.51天山難全程報導影片。

4.找到張博崴遺體的山友「阿諾」黃國書說法。

5.說「草菅人命」太沈重 !

6.一場山難,罹難的是張博崴、是消防體制、還是台灣人的「成熟」?


在這個吵吵鬧鬧的案例,我看到了什麼?

http://hiking.thenote.com.tw/mynotedetail/634/%E5%9C%A8%E9%80%99%E5%80%8B%E5%90%B5%E5%90%B5%E9%AC%A7%E9%AC%A7%E7%9A%84%E6%A1%88%E4%BE%8B%EF%BC%8C%E6%88%91%E7%9C%8B%E5%88%B0%E4%BA%86%E4%BB%80%E9%BA%BC%EF%BC%9F

野外維生課程: http://yichaosun.pixnet.net/blog/post/60518002

罹難者在國外受過山野求生訓,也在國外有迷途經驗。本次山難時,備有帳篷、睡袋、糧食。卻因下切溪谷,未留在原地待援。雖然估計撐了9天以上,51天後卻發現死在睡袋中。而至於判國賠267萬的原因,影片中也給了答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HzgqPnmc0



臉書網友留言:
台灣迷途是不是和下切溪谷的-----
我的回應:
就我個人的受訓經驗與登山講習,都一再強調台灣山難時最忌諱下切溪谷,除非是近在幾尺不用攀岩技巧,因為幾乎罹難者最後都是在溪谷中被尋獲。但此話也有矛盾,既然如此,救援單位為何不下切溪谷救援即可。
問題是研判與下切哪一段都是困難重重之外,時間更不允許......

找到張博崴遺體的山友「阿諾」黃國書,用望遠鏡發現溪底有帳篷飄動,以高繞及繩索固定後,耗費四小時下切溪谷六百公尺,越過三十多個深潭或瀑布群,其中最高達八層樓,還有數個五樓高的瀑布,由於地勢險惡,他無法理解張博崴是如何徒手下切溪谷的。

http://crazy.molerat.net/cmsb/frank/reading.php?filename=1000503113412.dov

 

臉書網友留言:
有這個閒情逸致、有這個閒錢去登山,這是何等高尚的休閒養生運動?那是好野人才玩的起的消遣,在這個社會的許多陰暗角落,多少低收入戶過著貧困的生活,你這個高尚的人居然還敢大言不慚要求國賠,可知這裡面有多少他【她】們納稅的辛苦血汗哪~?!

我的回應:
【台灣登山健行的人口】網路查察後得知,登郊山與中級山健行人口約有五百萬人,登百岳的人口約有50萬人,而經常登百岳的人口大約三至五萬人。
【103年第四季低收入戶統計】內政部資料戶數為14萬8千474。

【原住民脫貧致富的原因之一】以往低收入戶都是原住民,而今卻因政府運用年度專款雇用原住民維修"健行步道、登山步道、古道、小百岳與百岳路徑"之外,還擔任各座山莊的管理人員。而山友或是登山社則是付費聘請原住民(日薪4千起跳),協助擔任山區嚮導與食宿安排的協作。

山難3


【說「草菅人命」太沈重 !】 (作者:黃埔)


今天,在廣播中聽到四年多前張博威先生白姑大山山難案,南投消防局被判國賠267萬元,家屬並抨擊搜救團隊「草菅人命」。


因為該案發生時,個人適任職十軍團兼第五(中部)作戰區指揮官,亦曾奉命派遣特戰部隊支援搜救任務,對全案之狀況略知一二。該案搜救51天,未能達成任務是事實,但抨擊搜救人員未盡全力、草菅人命,顯然太過沈重,也與事實不符,被判國賠,更是嚴重打擊警消及搜救人員士氣,抹煞他們的努力與付出。

我記得該案發生後,南投縣消防局立即透過作戰區,向國防部聯合戰情中心提出支援具備山區搜救專業的人員申請,國防部基於人命關天,乃責成作戰區儘速派出最精幹的山地救難人員,前往支援。作戰區隨即命令航特部特戰訓練中心(位於谷關麗陽,受作戰區作戰管制)編組馳援,帶隊官是一位中校主任教官,另外幾位成員,也都是學有專精的山地專業教官,他們是暫時放下教學任務去支援的。

根據每日的回報:山區地形險峻,氣候多變、溫差大、能見度很低,搜救工作備極艱辛,加以家屬焦急,輒加責備,且頻頻藉媒體放話修理搜救單位,故搜救人員士氣很低。

家長痛失愛子,家屬喪失親人摯愛,其情可憫,個人感同身受,但如以民間搜救隊兩日即搜得遺體,據以判定政府搜救單位怠忽職守、草菅人命,未免失之武斷,有失客觀。在外島参加過「雷霆演習」的人,都有同樣的經驗:在劃方格責任地區搜索逃兵,往返經過同一地點數次,毫無所獲,最終卻被人偶然在同樣的地點發現,難道負責該地區搜捕的人,都不怕被處分而刻意虛應故事、怠於緝逃?非也,搜索時段、天候、能見度及搜尋人員的經驗與敏感度等主客觀的條件不同,其效果自然有差,黃國書先生搜救當天的天候及能見度,足以看到野溪畔的帳篷,並攀爬到張生罹難之地點,而南投搜救人員恐怕未必如此幸運,法官是否比對一下兩隊搜救人員搜救該同一地區之時段,以及該時段的天候、能見度,救援的難易程度,再來判定南投縣消防局是否失職,可能較為公允。

我在中部作戰區任職一年半,參加過所有縣市的災防演練與實際的救災工作,南投縣消防局是我所見中部七縣市最認真而傑出的團隊,局長林聰吉先生是資深而積極負責、勇於任事的消防幹部,從國六崩塌搜救午夜前完成任務,即可知道,此一搜救任務之效率,前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女士親眼目睹,可以為證。


我們很遺憾未能成功救回張博威同學,也對其父母痛失愛子,至感同情不捨。但我也不希望打擊所有参與各種災難搜救消防、義消、各種救難隊、志工的信心和士氣,個案不能以偏概全,抹煞政府及民間合作救災救難的努力,故謹此略述所知所見,提供参考。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98247223694859&set=a.183941505125433.1073741829.100005287536023&type=1&theater

山難4

 

【一場山難,罹難的是張博崴、是消防體制、還是台灣人的「成熟」? 】

作者: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昨日,一起4年多前轟動社會的山難「張博崴事件」,經台北地院審理3年,判決南投縣消防局需國賠266餘萬元給家屬,引起社會嘩然、激起許多對登山運動與救災體制的討論甚至批判。


身為森林系友,亦為愛山、走過38座百岳的山友,看著這起事件的起落與判決,心中煞是五味雜陳。怎麼說呢?事件必須拆成幾個層面來看,還一併道出了台灣社會嚴重的心態問題:

1. 台灣人對山的陌生與輕忽: 登山,一直以來都是一門非常非常專業的運動,也是所有運動項目之中,少數與「死亡」緊密連結的項目之一。

你可能會很驚訝「怎麼會~我去陽明山走一走,輕鬆愉快又開心啊!」那是陽明山,用整個台灣山區的比例來看,是“極少數”整理完善的大眾化步道;且如果你不乖乖照著步道走,中途離開步道往森林裡切,一樣可以發生死亡山難。山,真的太大了,有著各種地形、茂密的樹木與深潭流水阻隔,一個叉路不對就足以讓你從天堂通往地獄。郊山如此,更遑論3000公尺級的荒遠深山,那是一個遠離文明、沒有去過的人想也想像不到的「冒險」級別。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去過陽明山,就是爬過山了、有經驗了。

登山,是需要學習非常多專業知識、並且搭配許多體能與心理素質訓練的「專業運動」:舉凡地圖指北針定位、GPS應用、路跡判定、野外求生、氣候變化應變、冷靜判斷、組織能力…都是除了體能以外,登山所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術能力」,皆非一朝一夕、一蹴可幾的!且在深山中,只要缺少幾樣,就足以讓你命喪黃泉。

它也是一門嚴重被台灣人輕忽的「運動」,你可能會覺得NBA、MLB的球星帥到破表、排球網球好刺激好看,但你不會料想到「登山」有著跟這些光鮮亮麗的競技運動完全不同層次的帥法:與死亡為伍。打籃球打網球不會死,但每個登山者都必須要有一個覺悟:我只要上了山,只要有所閃失,那麼招來的很可能就是死亡。世界各地的登山者,都是抱著這樣的覺悟往山裡去的,但台灣呢?

登山是一門需要「讀很多書」的運動,「知識、技術、體能」三位一體的運動,我們必須要有這個認知,才能快樂又安全的爬山;只要這個三角形缺了一角,在登山的過程中就很有可能發生山難,到時候又要勞師動眾的發動許多人力上山救援,救不到又要該國賠,這豈不本末倒置?正確的登山教育,教導大眾如何以正確的方法與態度親近山林,才是杜絕山難發生的唯一解藥。

2. 消防隊過勞與制度問題: 就第一點提到的登山「專業性」,便揭露了「山難搜救」並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因為山真的太大了。山難搜救在外國都是極其專業的工作,有專門的人經過專業的訓練來負責。

但台灣呢?竟然是因為「內政部消防署組織條例第二條、第三條第一至三款、第十三款、第二○至二十一款」這些法條的規定,導致只要與「災難、人命」有關全部都是消防隊該負責!這是哪門子的不合理法條?還不准消防隊組工會伸張權益,根本是高壓獨裁統治下的產物!害死消防員、更害死需要幫助的人。消防隊的專業是「救火」,請政府醒醒別再為了成本,強加額外的業務給消防員了好嗎?人命關天啊!

消防隊真的不是山難搜救隊,也不是拿來救山難的,他們缺少那些登山所需的專業知識,並且對於路跡判識、山難者的行為模式等都不甚熟悉、經驗薄弱。山難搜救靠的是「經驗」、靠的是「知識」,缺少這些的消防隊員就算上山也只能在固定路線上搜救而已,派他們分散到沒有路跡的地方找人,根本是要引發更多山難!難道消防隊員的命就不是命嗎?這根本不是他們的職責,叫他們負責根本莫名其妙。山難搜救是需要長時間培養的專業工作,不是消防員的工作,請重視消防隊員的權益、支持消防隊員組成工會捍衛自己!

3. 國賠其實有理,但賠了之後呢? 法官完全依照法條辦事,而消防局在這畸形法規下確實要負責救山難,南投消防局在時機掌握還有搜索方法上確實也有疏失,這是無法辯駁的。但有人發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搜救不利”嗎?

因為經驗與知識的缺乏。

張媽媽的努力很好,也確實推動了一些台灣山難救助的成長,值得嘉許;但要求國賠此舉,無疑是對消防系統的一大打擊:消防隊員認真工作、被畸形制度強加了這項職責,在沒有專業裝備與經驗知識的狀況下依然盡力上山搜救,卻因為缺乏經驗導致的缺失要被你們告到脫褲。你們的基金會拿到了兩百萬的基金,但從此國家再沒有單位敢出來要成立專業的山難搜救隊,只因為救不到人就要賠國賠,誰肯出來負責?這個國賠讓你們伸張了你們的“正義”,卻也賠掉了公辦專職山難搜救單位的一線希望。靠民間養專業山難搜救隊,太困難了,光經費就不知道從哪來。

再說了,拿國外「專業山難搜救隊」的百萬字資料來打臉我們的「消防隊」辦事不力,張家不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嗎?這根本是拿小當家出來碾壓四郎啊!!!有沒有搞錯?你們應該緊咬緊盯的是根本的「制度」問題、推動專業山難搜救隊的成立與台灣登山基礎教育,而不是要一個單位出來當替死鬼讓你們釘十字架、為這起山難負責啊!!這樣被制度害死的消防隊員何辜?賠1元的國賠也是案例成立,今天是你們只要1元或會全捐,只要下次再有山難發生,家屬獅子大開口國家也無可奈何啊!

4. 張博崴本身問題可大了:
說到這個就整個懶趴都是火了。他有許多郊山經驗,就充滿自信的要爬百岳,玉山雪山嘉明湖這樣的大眾路線不挑,第一個就挑中橫四辣之首「白姑大山」,真正會爬山的人看了真的是咒罵聲連連。

張博崴不是死在山難,而是死在他的「自負與高傲」。入山時警察就曾勸離(不理警察)、第一座百岳就挑高郊山好幾個檔次的白姑大山(以為自己經驗豐富而自負、事前功課做不夠)、發現自己經迷路打給女友竟說「我沒事我會自己走出去」(自信滿滿)、迷路還一直往前走越過許多深潭瀑布(完全無視迷路的準則:停止或後退)、沒有足夠的衣物與備用存糧和火源(連備用存糧與火都不帶真夠小看高山了),完完全全不把登山的「知識」放在眼裡。用這樣的心態上山還能不發生山難的話,那真的是上輩子燒了幾卡車的好香吧…

帶著自負與高傲上山,不管有幾條命、有多少專業的搜救隊,都不夠賠。台灣外國都一樣,白目才是山難發生最大的原因。

一個人獨攀不是自殺也不是錯誤,而是需要具備充分的知識、技術、體能、經驗、勇氣,並完全對自己生命負責的自我挑戰與心理訓練。獨攀者,應該是做好了非常充分準備與「死」的覺悟才上山,而不是出了事還唧唧歪歪、要人家救要國賠的三腳貓。

那種不做充分準備、沒累積經驗還不肯對自己的生命與行為負全責,就一個人上山,不知天高地厚、不尊重山、不把登山的「專業」看在眼裡的人,我只能說,一旦進去,那山就是你的墳墓了。

5. 台灣人的「媽寶」心態: 出了事,一定要找個誰出來怪,怪東怪西就是不會怪自己,「都是They的錯」,這不是媽寶什麼是媽寶?這是台灣大眾最普遍的心態。

自己小孩高傲自負、第一座百岳就不聽勸告獨攀白姑,如此行為招至死亡、各方人馬前來搜救,家長竟是責怪相關單位搜救不利,而完全沒想到自己小孩當初怎麼會死,真是標準的「檢討他人不檢討自己」。忽略張博崴的高傲自大導致整起事件的發生,而著眼在消防隊辦事不利要求國賠,是不是也有點不肯為自己行為、沒有教好小孩「謙卑」觀念而檢討的味道在呢?

死者沒有比較偉大,死者有錯也必須受到檢視,而不是抓救災人員當替死鬼。

台灣太多太多這種「檢討他人不檢討自己」的媽寶心態了,醫療人員亦如是、消防隊員亦如是。出了車禍,送到醫院沒有救成功,要怪醫生;房子自己弄失火了,消防隊員救災不如你的意,你也要告他救災不利。看出問題在哪了嗎?我們永遠都要找一個人來怪罪才會滿意,一定要「都是They的錯」才滿意,從來沒有「歐…這是我自己沒準備好、沒注意,怪不得誰」的成熟心態來面對失敗與災難。這是多麼幼稚而媽寶的心態?這樣的國家與人民,是要怎麼進步?

而管理單位也順應這樣的媽寶心態,把我們的山、我們的海,都給封了起來。「危險,禁止跨越」、「危險,禁止進入」的告示牌在我們的山林海邊比比皆是,但為什麼我從來沒有看過「危險,進入者須自行負責」的告示牌?

我們都懂投資理財會有風險,要謹慎評估。戶外活動也有風險,為什麼你不用謹慎評估,功課不做好技術知識不夠,出了事可以在那邊怪別人呢?難道你投資失敗要怪銀行借你錢嗎?這樣的民族性真是天大的笑話,更阻擋了真正愛山、愛海的人擁抱他們的所愛!

------------

山,很危險,但也無比美麗,如同這玉山頂峰的照片一般。在面對山的容顏時,人是如此渺小、脆弱。當你帶著謙卑俯首向上時,山會包容你、照顧你、給你感動到不能自己的美景,並指引你平安下山;但當你帶著自負與高傲上山,他也會毫不留情的將你埋葬。這就是無情的自然,山海皆然。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起全責,而不是事後找單位怪罪,這只會讓單位怕事而封山封海,最後我們就只能住在一個有山有海,卻無法親近的可笑國度。

最後,整個事件可以用下面三點作結,也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1. 推動健全的登山教育、教育大眾如何正確的親近山林、讓人民開始熟悉佔台灣一半面積的廣袤山林,才是減少山難發生的根本之道。像雪霸國家公園那種只會封山(一條步道可以封三年五年都不開,夠不夠鴕鳥?)的作為應該被唾棄,我們是納稅請人「管理」山林的,而不是花錢請人「封山」。並且入山的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 支持那包山包海的消防法規修法,讓職責一碼歸一碼不再全包、力挺消防員組成工會捍衛自己的權益,讓消防歸消防,不用再因為其他雜項疲於奔命而降低救災時的「品質」,你挺消防隊員、有朝一日一定換訓練有素的高品質消防員挺你。

3. 消防員不是神,他們也沒有月薪10萬,沒有人有資格要求他們十項全能。督促政府或相關部門,組成專門的山難搜救團隊、接受長期的專業訓練並累積大量經驗,才是提升山難救助成功率的唯一解!怪罪「消防隊員」搜救不利是不道德且本末倒置的!

台灣人,居住在這美麗的島嶼上,卻因為國民政府來台以後實施了38年的戒嚴,封山封海,讓人民變得懼山懼海,對自己坐擁的寶山視而不見、甚至視為洪水猛獸。解嚴了這麼久,我們依然還沒從過去的陰影、歷史的遺毒中走出來,認識我們的山、我們的海,仍停留在過去懼怕不解的階段;甚至還有人希望繼續封山封海以杜絕危險,有這樣非常幼稚且鴕鳥的心態,住在這座島上真的很可惜。

希望有那麼一天,台灣人能一如外國,成熟的對自己的行為負起全責,擁抱山林、徜徉大海,在了解風險並且學習處理後,盡情地享受這上天賜給台灣、台灣人,最美麗而無可取代的寶藏。

https://www.facebook.com/769543416427886/photos/a.769552679760293.1073741828.769543416427886/810391912343036/?type=1&theater
 
 

山難1  

【南投將設登山條例重罰獨行客】

問題不在「獨攀」,而是沒有審核攀登百岳者的條件與經驗次數所導致,國內的「長程縱走」就必須提出且審核,非「觀光路線百岳」以外四座有難度的百岳三角點合照像片。

誠如這次的國賠事件,居然同意第一次登百岳者,就一人去獨攀百岳最困難的「四辣之一」,簡直就是協助他去自殺!

國內多少百岳的「滿百者」,迄今不敢一人去獨自登郊山,更何況中級山與百岳。因為他(她)們只要繳錢後「跟者走、睡山屋」,不寫登山計畫更不會地圖判讀也不懂迷途後的維生要領,凡事都是「領隊、嚮導、山青背工(協作)」代辦。難怪有山友會說:登百岳、花百萬。

您可能會說,如何審核? 警政署的申請與回覆資料,建立「數據庫」即可自動核對與審核。

臉書網友留言:

南投縣是個窮縣,前幾任縣長多涉及貪汙,能從乾扁的窮縣硬榨出油水來,卻不願編列經費。坦白說,由消防人員兼高山救難的思維與作法,有必要好好的檢討。

白姑大山的山難有點扯,剛出發沒多久就往右下切溪谷方向去了,主線路那麼明卻偏偏往右走。

去過白姑大山的山友都知道,白姑大山沒有什麽活水源,山上炊煮水源取自司宴池及上去的青草池,如果沒有給救難人員充足的情報,大家都會很自然而然的往山上猛搜,翻遍了也找不到。


直至其女友給黃姓山友一些情報資料,有求救通話時的背景聲(流水聲),以該地區的活水、溪水來判斷,應該在出發沒多久的區域有溪水,黃姓山友也發現路旁走錯路踩踏留下的痕跡,終於在溪谷找到罹難者大體。


個人覺得不要怕冒險,擔心犧牲了生命,要冒險前要做好週全的計劃與準備。每樣運動都有風險,登山健行也是一樣。

從路線資料蒐尋及最新情報,氣象情報,食物、水源、行動糧、通訊、個人醫藥…等,都要有充分的準備,登山不是登頂而已,是包括整個計劃作為及臨機應的處置,是整個過程。


我們應該多鼓勵國民及年青人勇於冒險犯難的精神,是智慧的勇氣,不是魯莽的匹夫之勇,試想一個不敢冒險犯難勇於接受挑戰,人人是《媽寶》的民族,還會有什麽前途可言?

的確有很多人完登百岳,問他(她)某條路線怎麼走,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就說:只知道跟著前面的人滿山遍野跑,該走路就走路,喊休息就休息,肚子餓了就跟著吃,到了營地就等吃飯,下山還有頓慶功宴…。

新聞網址: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71838/

力小志

小弟十多年的消防生活,因為處在山難最多的南投,所以執行多次的山難,有些東西是我的心得,想進步就要面對問題不是嗎?

1.早期南投山難都叫救助隊上去,長官認為救助隊無敵,事實上救助隊絕對不是萬能的,但因為當初有很多原住民的學長,所以事故都解決了,現在呢?這些有經驗的老學長都退光了,雖然成立山難搜救隊,但大部分的人都爬不超過三座山,這樣真的能執行山難嗎?

2.再來成員都是逼來的,個人認為這不能怪沒人參加,試問你在原有繁重的工作上,再比別人多出一樣工作,而且是如此艱辛又專業的工作,是有幾個人願意做。


3.裝備的問題,懂這行的人都知道,專業的裝備可以保護搜救人員的安全,何況是山難搜救往往是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下,但上面只給個背包~還女生專用的~,然後給個登山鞋、登山杖、越睡越冷的睡袋再加個頭燈,這樣就算給裝備了,重點還要用到退休,那其他身上穿的、用的、連煮飯用的吃飯用的、下雨天的雨衣,所有登山用的保護自⋯⋯己的裝備,請自己購買,光是今年我就花了好幾萬買裝備了,說來說去就是沒錢啦!要不然就買破爛貨啊!從我們身上的裝備沒人是一樣的就知道了!如果閉嘴不說還沒人知道我們是去山搜的ㄟ。

4.極度苛刻的功獎制度,只要隨便打聽一下,外縣市山難給嘉獎都給到功了,南投的不是一支嘉獎就是優績,跟在值班台接個電話派個直升機拿的是一樣的,淦!完全就是騙小孩用的,這樣大家都要接電話誰要出勤啊!應該叫長官都出勤去執行個真的山難體驗看看,到底是那裡跟接電話一樣輕鬆。

5.再來就是假的問題,山難執行時天數很多,有的同仁是連上兩天後要去執行山難,回來後又卡到上班班,所以又繼續上班,上個一禮拜都不休息對嗎?上班是24小時不是八小時ㄟ,人家山難回來給個休假公道吧!機制該訂出來不是嗎?

6.再來就是非專業領導專業問題,山難真的是個很專業的搜救,上面的全都是不懂的人,所以不編經費,裝備靠人家捐,又買一些不實用的裝備回來,出勤時,永遠指令就是前進、再前進然後繼續前進,完全不顧搜救人員死活,真的找到人了!如果是不幸瀰難,不管天氣多惡劣,就是要搜救人員陪在大體旁邊等待天氣變好直升機吊掛,教官不是都說搜救人員的命要擺第一嗎?怎都不一樣?搜救人員出事不一樣官位不保,跟個已經過世的拼命不值得吧!

執行完這次甘卓萬山難,其實是有很多想法的,因為山搜人員很辛酸很可憐,卻又要被一個眼中只有她自己兒子的人提告,甚至恐龍法官還判國賠,那是真的很嚴重在打擊士氣的,我想這次甘卓萬山難沒人要支援,我還真的第一次遇到,所以應該有關係吧!但是我們這群山搜的兄弟,尤其是那幾位老前輩他們自己花錢花時間花體力,帶領我們這些後輩又再一次完成任務,這些前輩在我心中才是真正的英雄,十幾年我都看在眼裡,比那些電視上所謂的山難專家強太多太多了,才找到一兩個有什麼好臭屁的!人家有山難必出,都是衝第一的,二十幾年來救了多少人啊!最後我想說的是山難搜救想進步,真的不能靠消防隊,因為山難非常專業!以消防隊的人力,是分不出人力來專責的!而山難搜索搶救是需要長時間去培養的,如果政府不獨立弄個專責山難隊,消防隊永遠只會成為被告的對象,執行山難會被告!誰還想要啊!我知道我打這些,應該有的人看了會不爽,但山難搜救想進步,就是要面對不是嗎?本人一直計畫調回故鄉,我有機會逃離山難這塊,但留下來的人呢?

台灣加油!消防加油!兄弟們加油!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chaoyi&aid=24015529

 回應文章

熊貓老爹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10 22:50
看懂法官這4點 打臉「山難國賠」才夠力

2015年06月08日

《蘋果》5月28號報導,中山醫學大學大四生張博崴4年前獨自登山,在南投白姑大山迷途後打電話給女友即失蹤,警消歷經51天搜尋無著,山友卻在2天內於山路下切的溪谷旁尋獲,但張男失溫休克早已罹難,張家認為山難救援機制失能訴請國賠,台北地院判決南投縣消防局須賠張家近267萬元,創下國賠首例。

判決出爐後,引發正反看法,近期《蘋果》於6月7號刊出的一篇報導,更獲得將近33萬次點閱,438篇留言熱議,這篇文章部份內容為「中山醫學大學學生張博崴山難獲國賠的判決,爭議持續發酵,胡醫師在臉書以《不要怪我冷漠》為文,用自身的經歷告訴大家,台灣的社會充滿了奧客與究責文化,善良的人已瀕絕,這場山難的判決結果,讓他更加堅定『救人,不是義務』」。

由於社會對此張博崴國賠案仍存在許多討論,因此有熱心網友特別節錄判決書中重點發布於ptt,解釋為什麼法官會認為「南投縣消防局」會被認為有疏失。

疏失1:無即時蒐集登山山友的情資,3月4日才訪問第一人。訪問內容亦未注重山友下山時間及途經各重要地標之時間,查訪後亦未據以研判過濾搜救範圍。
疏失2:沒有訪查最後通話對象(張的女朋友)以掌握相關線索。
疏失3:搜救記錄不確實。每一梯次搜救時間共爲期三天,但扣除往返和夜晚,實際搜索不到半天,所以必須仰賴先後梯次相繼銜接。各梯次搜救人員均攜帶衛星定位儀器,然南投縣消防局卻未要求搜救人員回報搜救軌跡,卻僅以粗略之管制表記錄搜救隊員敘述式的回報。
疏失4:張博崴是在2 月27至28日寒冬期間迷途,但南投縣消防局是在翌日才開始陸續向其他單位求援。而且,各單位參與救援後,皆有各自搜救計劃,入山搜救只向南投縣消防局仁愛分隊報備後,就執行自己之計劃,並無整合。

這名網友強調,根據判決書,法官根本沒有把矛頭指向第一線的消防弟兄和救難人員,反而還稱呼消防局「投入救災之人力物力甚鉅,搜救人員不畏涉險備極辛勞」。真正指責的是身爲指揮者的南投縣消防局並沒有有效指揮調度各項救難資源,而救災流程裏也充滿許多瑕疵,才造成這起國賠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