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9 16:17:46瀏覽660|回應1|推薦4 | |
常常在書中讀到「正確性」、「真實性」等,我都覺得其中的「性」是種贅詞,就跟許多大陸傳媒播新聞的時候,喜歡提到「記者現在做一個XX動作」。很多人以為台灣媒體很腦殘,這「什麼什麼」的動作也常常出現在稿件上(但我知道聯合報沒有,長官也耳提面命精簡的重要),其實這是從大陸傳媒過來的用語。
撰寫新聞稿必須使用中式句法,很多人不知道理由,新聞系學生也不一定懂其中差別。一篇新聞稿通常只有700字,如果版面不夠時,可能只會用到第一段的200字導言,後面500字都得砍除;假若是一篇專題,則可以有2000~3000字的發揮空間。因此如何把新聞的重點用200字陳述完畢,是每個新進記者的作業。 如果用西式句法來寫新聞稿,勢必會超出字數,因此報社都會要求記者採用中式句法,如果使用中式句法,則可以把原本300多字的導言,完美地縮減到200字,也就是大概縮減到六成的字數。中式與西式的差別在於主詞的位置,中式句法的主詞要提前,西式句法通常放在後面,如果把主詞提前的話,後面可以直接用動詞,而不用介詞來引出主詞。 舉例來說,「目前就讀國民小學三年級的王小明」這句話,這是西式句法,寫成中式句法,則是「王小明就讀國民小學三年級」,看起來沒什麼差,可是這樣一來則省略三個字元的空間。 因此每當我看到一篇正式論文,或是聽到人家在說什麼「關聯性」等等,我都覺得很奇怪。你就直接說某人跟某人有關聯就好了,為什麼要說某人跟某人有關聯性呢?到底是有關聯還是關聯到「性」?沒有說清楚。 「這個實驗要考量過程的正確性在哪裡?」,就直接寫「這個實驗過程是否正確?」;「這個謠言的真實性在哪?」,何不說「這個謠言真實嗎?」來得順口多了。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