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9 01:35:07瀏覽490|回應1|推薦5 | |
今天跟大家談一則話題。
我們常聽到很多人說,要做「最正確的選擇」、「不要走偏路了」。我覺得這種說法不洽當,比較好一點的說法應該是「適合」,要做最適合你自己的選擇,要走適合你自己走的路。 但是一旦把字眼牽扯到「適合」,很多人因為無法再說別人的閒話而感到無所適從,因此大多數人喜歡把「正確」「正道」掛在嘴邊,好像自己走的路是正確的,別人的是錯的一樣。 當然使用這些字眼不能隨心所欲,比如已經被科學證實的你就不能說你有適合你自己的答案,再者,如果當你的「適合」無法與其他人的經驗做結合,這個「適合你的體會」就必須被檢定了,因為真相終究是一個,只是很多人用不同的視角去切入它,使它有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呈現。 最近我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從國中開始,我的班導對我的學習方法一直很感冒,屢次糾正我的方式,對我來說,考前最重要的是放鬆,因此考試前別人在看課本看講義,只有我在看小說;其實看小說是我放鬆的方式,我是一個考試前非常容易緊張的人,面試也一樣,雖然每個人都說我很鎮定,但我想可能是我平常不鎮定慣了,所以稍為不尋常大家就說我鎮定。我知道我自己是那種考試前愈放鬆,愈不會出差錯的人,因此這個方法是我小學開始就使用的,可是這令我的班導不滿意。 她告訴我,就算是資優生,考前也會不停的看課本來加強記憶力。在她的監督下,我只好翻開課本繼續讀,但是愈讀我愈緊張,緊張到考卷還沒發我已經冷汗直流了。後來大概是習慣考前還在讀課本,我習慣了這個動作,可是我的成績卻直落,只有國文英文偶爾有滿分的機會。 高中三年我也是這樣讀,我覺得過去的自己被埋沒了一樣。到了大一我還是覺得不對勁,可是我沒有仔細去想問題出在哪裡。 我應該有適合我的方法才對。比如很多人唸書一唸就是四十分鐘,但對我來說四十分鐘要我坐在書桌前奮鬥真的太辛苦了,我清楚並明白自己的專注力只有20分鐘,之後的時間我早神遊到不知哪去了......之後我改變我唸書的方式,將時間切割,把握那黃金般的20分鐘,然後用十分鐘去洗衣服、拖地板、洗澡等等,但是當我在做這些雜事的時候,我一邊消化剛才讀過的書本知識,並且跟我的生活經歷還有見聞來結合,這樣就算是讓我很頭疼的歷史都可以用比喻記憶的方式牢牢記在腦海中。十分鐘過了,我再回到書桌前,我又有黃金的20分鐘。(考前如果有一小時,我會看些小說漫畫,讓自己放鬆,直到考前20分鐘再把握記憶高峰來背筆記) 就這樣,我發覺正如讀書這件事情而言,沒有什麼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只有「適合有效」的學習方法。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