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22 21:36:56瀏覽1645|回應0|推薦8 | |
從Y處得知,系上兩個學妹S、N想轉學考,分別打算從中文系轉學到商學院、外文系,Y知道我考過轉學考(最後選擇校內轉系),於是跟我敲時間,想請我分享自己考試的經驗。想不到短短兩個小時的暢談,讓想轉學的兩位學妹打消了念頭。
我們選在學校鄰近的咖啡館,才剛坐下來,學妹就問我:「為什麼想從國貿系轉中文系?」一般人以為,會考慮從熱門系轉冷門系(但我要強調,現在中文很熱門),一定是因為讀不下去,對我來說這樣也沒錯,因為我壓根兒討厭數字,應著家人的期許,我選擇了跟數字應該是最沒有關聯的國貿系,想不到微積分還是必修,讓我對國貿系的好感瞬間消失。 我笑著說:「轉系,不過是讓自己在適合自己志趣的領域中,有更讓自己得以發展的空間。」我很強調「自己」,因為我認為觀念不能複製,因此我以自己為前提,說明自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才決定轉系。 「既然要轉系,為什麼當初不直接填文學院呢?」想轉商學院的學妹S問我,她實在不能理解。 「其實我當初想填的,只是家人不許,那時自己也不是很有主見,不過上大學後我完全改觀,我發覺光是逢甲讀國貿系大一的人數,將近200個,四個年級少說也破800;試想,全台灣有多少國貿系,難道每個國貿系出來的都很有成就嗎?」我說,「唸的人多,競爭也多。唸商學院的,五個工作三個人搶;唸文學院的,四個工作兩個人搶。既然如此,選擇自己的志趣,不是比較好嗎?」 從談話中,我意外發現這兩個學妹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惑,竟還是陷入了盲目的迷思,比如她們提到,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很難找工作,讀中文系不是更沒有機會嗎? 我說,這樣的說法不夠準確,因為不是每個大學畢業生都會從事自己科系所屬的行業,「打個比方好了,傳播學院的畢業生想去應徵鴻海工程師,但是本身沒有理工背景,也沒有工作經驗,這樣的大學生,對方會錄用嗎?只能說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定點定位在哪裡,那可是非常糟糕的,因為你也會陷入同樣的迷思。」 讓我更為驚訝的,居然是學妹N想轉學的意願,居然是補習班慫恿的。 「不能補習班說什麼你就信啊!N是想以後做翻譯吧?(N點頭),現在補習班說,翻譯人才有多缺,但是就我知道的,翻譯人才根本不缺,缺的是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語意的人才,」我笑說,「表達能力不就是中文系很強調的嗎?」 大概是Y說過我是聯合報的特約記者,這個身分讓她們大為驚奇,問我怎麼考的。 「U種子的考試,完全超脫一般考試的原則。除了須具備即席書寫的能力,也得隨機應變、以最有創意的方式呈現,才有辦法脫穎而出。」我說,「撰寫社論、實際採訪人物、記者會演練、版面編輯、即席創作……等,學校沒有教的經驗,但在U種子的考試都出現,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金恩碑』、考驗急智問答的『機智王』都讓我震撼不已。 「老實說,所謂的採訪技巧,我都不懂;寫新聞稿,還是實習才開始學的。但是我認為,如何寫出不同角度的見解很重要,」我說,「而這些思考的養成,是中文系所學帶給我的。經學子學並非無用,這些能讓你練習思考事情的角度;史學集學也相當重要,磨練你的文筆,如何更加精鍊精緻。以及多閱讀當代正統文學名家的作品,這些都是你的資本,讓你與眾不同的關鍵。」 經過兩小時的「長談」後,兩個學妹似乎都打消了轉學的念頭。 「什麼學校出來的不重要,重點是你的墨水有多少;什麼系出來的不重要,重點是你有沒有努力培養你的專長。」我說。 這句話我是感同身受,現在到了大三,我不但知曉中文系所學,我還選修了外文課程,培養自己的外語能力;我也修了傳播課程,加強自己傳播理論的根基,以及學習如何剪接影片,用簡單設備拍片;我做過許多工作,舉凡餐廳服務生、電訪人員、賣場工作、美術館導覽員,現在還是聯合報系特約記者,我會採訪會寫稿,我也知道說話技巧,這些都是我以後競爭的資本。 我知道我的數字理解不行,但是我對文字掌握很有自信。也許有人說,數學不好,邏輯一定很差,但我要說:「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概念,能夠用文字來陳述,讓他人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這不也是訓練邏輯的能力嗎?」 成功的途徑畢竟不只一個,如一家公司不能只有工程師、會計師,公關人員、行銷人員也是必須的。如此這家公司才能長久發展,日漸茁壯。 不是嗎?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