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02 16:40:42瀏覽617|回應1|推薦2 | |
今天早上就先趕去採訪士林地檢署舉辦的反毒宣導活動,可是活動結束後,我覺得反毒的宣導效果不彰,期間看到吸食大麻的大炳上台致感謝詞,還有兄弟象隊的選手一起來共襄盛舉,明星出現的時候人固然很多,但是也僅止於此而已,等到真正開始要宣導時,民眾都走光了,做志工的也只是大家合照一張相,馬上火速離開,大概真正的宣導,還是要靠媒體帶動。
今天有隨著劉大哥去法官辦公室(大驚,法官一個比一個年輕,而且我本來以為法官只有開庭時才來工作……),劉大哥跟法官談笑風生,完全不像是挖新聞來的,倒像是聊天,可是可以聽出來他們感情很好,也常一起出遊,我想這也是建立人脈的方式。 而今天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帶過我的記者面見採訪對象要這麼重視的介紹我。像張宏業大哥、王聖藜大哥、張立勳大哥、劉峻谷大哥,他們都會很鄭重對採訪人說:「這是我們報社培訓的特約記者,是考進來的,不是實習來拿學分的。」會讓我突然領悟而感動的原因,是今天跟一個中時的記者聊天,他說現在很多傳播科系都跟電視台、報社合作,可是學生只是來拿學分,一點也不重視實習機會,反而穿著上隨性打扮,言語也不得體,傳媒品質感覺被蹧蹋,而且學生都比較喜歡去電視台,不喜歡來報社,更有學生坦言是逼不得已,不但讓指導記者感冒,也讓採訪人物輕視。我卻覺得,如果要當一個記者,我一定首選報紙,因為唯有報紙才能做深度報導,而且流傳性高,保存性也高,而且比較電視及報紙的稿子,報社記者顯然就能把稿子敘述生動,但是電視新聞稿就是照本宣科,這是我比較傾向報紙,我希望成為文字記者的原因之一。而我也很感動指導記者會鄭重的介紹我,有時同業或是採訪對象調侃我說:「這個實習生是哪個學校來拿學分的?」指導記者都會很正式的說:「他是特約記者,也是我們報社培訓的種子記者,不單只是實習而已。」讓我心中非常感謝。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