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亨利先生的秘密》一部偵探本質的文學題材電影
2019/06/05 18:05:37瀏覽4945|回應0|推薦5

還沒時間讀完原著,但看電影的過程,真心覺得,可以把一部小說寫成文學偵探文,真的很妙!而且法國人拍起這部電影,以嚴肅的文學精神帶著幽默的態度,由內而外的嘲諷起文學市場,真是絕了。

話說試片當天,電影癡記錯時間,遲了十分鐘入場,剛好從電視節目正要訪問作者遺孀開始,後來補了前面,但覺得從這裡開始的懸疑性更強,讓人更想探究到底是誰寫了這部小說?還是書評過度揣測?

說到揣測作者,史上也有公案,知名的莎翁也遭懷疑不是一位創作者,說這麼多雋永的作品不可能出自同一個人的手;而台灣在那個沒有著作權管制的年代,同個作者的名下掛了不同作者的作品。

那日與作家前輩聊天,聊到每個寫作的人都有自己的語法與口吻,而這正是《亨利先生的秘密》這部電影探討的重點之一,引用了如果是莒哈絲(《情人》《印度之歌》《孩子們》)寫信給女兒內容會是什麼、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他的購物清單一定不同凡響,而作者獨有的語法,也是本片中「破案」的關鍵。

關於創作語法,在另一部電影《天才柏金斯》(Genius)電影敘述1929年美國文壇,傳奇編輯麥克斯威爾·柏金斯獨具慧眼,先後發掘過海明威和費茲傑羅。一次,麥克斯威爾偶然讀了無名作家湯瑪斯·伍爾夫的手稿後便愛不釋手。電影以柏金斯與伍爾夫交手改稿為題,片中伍爾夫有一回帶柏金斯去聽爵士樂現場演奏,以音樂不同的形式解釋不同的語法,目的是要柏金斯別把海明威和費茲傑羅的標準套用在他身上,亦即,不同創作者有不同的述事方式和語法。

藉由「退稿圖書館」,探討出版、市場與創作之間的微妙關係。原著中一開始清楚的介紹「退稿圖書館」的起源:1971年美國作家查德布勞堤根在他的作品《墮胎》故事中虛構了「退稿圖書館」,1984年作者結束自己的生命,1990年代一位死忠書迷為了向他致敬創辦了「退稿圖書館」──布勞提根圖書館Braotigan Library,這座專收出版社退稿的圖書館後來遷至加拿大溫哥華(網址http://www.thebrautiganlibrary.org/) 。

原著與電影不同的地方是,分篇章,讓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觀點和內心戲,所以可以更清楚的讀到不同人的觀點,而且中文譯本譯得不錯,每個人的敘述口吻還不大一樣,而且注譯裡還夾帶了作者的趣味觀點,當然也賣弄了他的知識。

回到電影,當書評帶著深深的疑惑來到作者的故鄉,尋訪創作者的軌跡時,這時會發現,人人都有祕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而且有趣的是,讀者讀小說時都會把自己帶進小說裡,套進故事裡,是以,很難從那假想的作者的「太太」口中得知誰是真正作者的真相。

而更在尋訪的過程中,慢慢發現,一部小說被讀者或說市場「看」到,不是作品本身多麼出彩,而是這部作品背後的故事。以台灣出版界來看,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個真實的悲劇,讓社會大眾關切這部作品,也讓這部作品大賣,當然這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但不得不現實的說,結果就是如此,雖說林奕含的文字創作力強、感染力真的很大,作品本身的價值成了暢銷的養分。

而探索誰才是真正的作家這種行為的背後,本就帶著「偷窺」的意含,也成了這部作品最迷人的魅力所在。

在電影中,那位隱藏在背後的作者,很清楚的體驗到,有沒有故事基礎的行銷操作,在市場上引發的矚目度的不同,更諷刺的是,後來另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小說,主打的行銷語言就是「被出版社退稿33次」。

文學,在台灣相對是寂寞的,《叛逆的麥田捕手》(Rebel in the Rye)中沙林傑會問創作的年輕人──如果沒有讀者,你會不會持續一直創作下去?──文字創作,很重要的一個基本就是,要有寫故事的欲望,而且是一直寫下去的欲望。

《亨利先生的秘密》是法國電影,很法國的電影語彙,看來讓人很舒服的那種感覺,而且法國人看待文學,很嚴肅但也很輕鬆。所以帶著看熱鬧的心情看這部電影就好,就像書評家來到一個讀書會,結果這個讀書會卻是偵探小說迷的讀書會,而且全部都是女性,她們對於書評口中的文學不怎麼在意,更在意的是,用電鋸如何殺人和分屍。諷刺意味濃厚,也帶出這部文學題材的電影裡的偵探本質。可說是這陣子電影癡看到最有意思的電影了。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41&aid=1268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