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2 12:34:41瀏覽6743|回應1|推薦30 | |
一場山上的槲樹林 槲樹,是溫帶落葉植物,分布地北起中國東北的黑龍江,向南經日本、韓國,一直迄於四川、雲南等地,即多是我們眼中所謂的北國地區;而地處副熱帶,以常綠樹木為優勢樹種的台灣,則是其生長的最東南極限。 槲樹在台灣的孓遺,也有類於櫻花鉤吻鮭,皆屬冰河時期因氣溫驟降,使得原屬北國的生物得以在台灣生育成長,但冰河去來,氣溫驟升後,槲樹及櫻花鉤吻鮭在台也都面臨了相同的困境,至今,槲樹也只在台中的新社,以及屏東的霧台山區,有著零星的分布。 遇見槲樹,是「一場」美麗的意外。在攀爬隘寮北溪上游的朗吾呂山時,我們已意外地發現了他們的形跡;次日,在行走與朗吾呂只隔著條巴油溪的「一場山」時,稜線上的槲樹林更是美得讓人讚歎,這即是學者所說的1980年代後才發現,霧台山區台灣現存最大片的槲樹林吧。 槲樹的美,首在她大片青綠的翠葉,一如其他落葉的殼斗科植物,葉緣多有鋸齒狀的缺刻,槲樹的大葉子也有著波浪狀的曲線,像是造物者用最熟練的筆法一筆畫就,無不呈現極流利多樣的曲度。 這也還不夠,四、五片葉子往往團團對生,像簇簇花開一般地綻放著,讓稍嫌單薄的枝幹上,也似開滿了朵朵的綠草花般, 特別喜歡在陽光底下就著光看,清楚的葉脈整齊地舒張在翠綠的葉片上,像是為綠葉撐起了骨架。 沿著一場山的稜線往上走,在海拔約900公尺時陸續發現槲樹的蹤影,到近山頂的1300公尺處槲樹開始蔚然成林。這一條稜線全籠罩在陽光下,槲樹似乎很喜愛陽光的照拂,據楊國楨教授的說法,一場山下舊大武部落70年前遷村造成的耕地荒廢,以及40年前附近的森林大火,都有助於槲樹在青剛櫟等常綠闊葉樹的包圍中突圍,在這裡生成自己的小天地。 值得注意的,無論是在朗吾呂,還是在一場山,即便在槲樹生長最茂密的坡地上,也多有同屬落葉植物的楓香混生著,在這裡,槲樹和楓香像一對哥倆好,常常和平共生著,同樣是翠綠的葉,在這初春時節,吐露著同樣瀾漫的春光。 在高逾1400公尺的一場山頂上,幾棵槲樹枝上正垂掛著雄花蕊,串串花蕊像累累豐收的小米,正努力為「樹」丁不旺的家族繁衍著後代,期盼在這片美麗的一場山上,這群原屬北國的嬌客能一直繁衍下去,在屬於南國的南台灣,繼續做一場美夢。
台灣的溫帶殼斗科落葉樹 槲樹:新社河階台地上的落葉記憶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