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學英語的典範移轉?
2010/07/16 14:16:08瀏覽744|回應0|推薦3
              

          讀了這期的 English Career (2010,June) , 興趣盎然, 尤其對國立成功大學鄒文莉教授及杜怡婷老師所發表的 “大學英語的典範移轉: 談成功大學的學術英語課程規劃”(Paradigm Shift in College English: A Case Study of NCKU’s EAP Program), 想說幾句話。

         建立ESP(English as Specific Purposes) 觀念在學好英語中的重要性其實早已有學者洞察, 早在我唸台大一年級時(1970), 大一英文便編了厚厚一本包羅萬象, 遍及各領域的讀本, 可惜師資完全無法搭配, 我只記得教我們英文號稱托福名師的董大師, 在教二進位(decimal system)時, 根本無法教, 所以“Let’s read it over”; 大二英文雖選 Rachel Carson的那本名著“Silent Spring” 上課也只是點到為止。               

          我上研究所修習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時讀到 Thomas Kuhn 的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受到很深的啓發, 提到 “Paradigm shift” 記得是 “Science undergoes periodic paradigm shift  instead of progressing in a linear and continuous way.
These paradigm shifts open up new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 that scientists would never have considered valid before” 通常所謂典範移轉, 應當不是線性式的, 與過去不是相同的, 往往會讓科學家產生迥然不同的觀點, 進而影響整個科學社群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比如十九世紀中葉橫行於歐洲的產褥熱(puerperal fever), 由於細菌說根本未產生, 醫生根本不知洗手(消毒)的重要性, 不知枉死了多少婦女。所以細菌說便是醫學界的典範移轉, 從這個觀點來看, ESP課程的設計恐怕沒這麼大的功勞吧, 近年來TESOL(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的受重視亦因全球化的蔓延之故, 但是學英文者眾, 學成者卻未必相隨增加, 原因是英語辭彙新字與日俱增, 學習法則無較顯著突破, 當資料庫像天文數字似的增長, 有效率且有效能(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的方法始終無法發展出來, 我覺得科技與技能界面的結合仍不理想, 電腦與與語料(corpus)的結合仍不完整周全, 因為語言學習是技能(Skills)的建立, 係將知識化成技能的轉換過程(Put knowledge into action), 光說不練是不成的, 我認為, 能發展出十分有效的科技與技能界面, 發展出準確完整的電腦與與語料(corpus)結合, 將會是語言學習的真正典範移轉。

          個人認為杜怡婷老師的孜孜不倦值得敬佩, 但不是有效率且有效能(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地培養ESP教師的良好方法, 我認為英語的教學絕不會真的與專業英語完全碰撞, 充其量也只是點到為止, 否則不是要整死學生, 累死教授?這條路崎嶇難行, 因為這樣至少有各路人馬出現, 如果完全站在教英文的角度, 具有專業背景英文又好的人為何要去教語文?再說逼迫學語言的教師充實專業知識, 或是逼迫具專業知識的教師充實語言能力, 都是不具效率與效能的, 這問題還真不易解。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9521&aid=4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