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師 熱狗是狗做的嗎?
2006/03/31 12:48:11瀏覽482|回應0|推薦0

閣主的話:  作者 PARK YOUNG SOO 和 ROH KIE DONG 是韓國人.  所以才需要譯者翻譯.  Hanguk saram isseio? 

轉載自 聯合新聞網

書名:老師, 熱狗是狗做的嗎?─有趣的英文小典故
作者:好奇心寶盒(PARK YOUNG SOO)
繪者:盧其同(ROH KIE DONG)
譯者:張琪惠
出版社:高寶書版
定價:270元
 @ http://udn.com

熱狗為什麼叫hot dog?清涼的泳裝為什麼叫bikini?這些英文的典故你曉得嗎?

《老師, 熱狗是狗做的嗎?》一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將一些常見、常用的英文單字與片語,他們的來源跟典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有趣的對話,介紹給已經初學英文的年輕讀者。各篇篇後更將其中所出現的單字、片語做出整理清單,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書中的圖片還可幫助讀者做圖像式的聯想,在閱讀完本書之後,將對書中介紹過的單字、片語印象更深刻。學習英文時,搞清楚單字的來龍去脈,以及該單字背後的故事,在讀者捧腹大笑或覺得離譜誇張的想要昏倒時,這個單字就再也忘不掉囉!

內容嚴選:和異姓相聚的快樂時光為什麼叫做約會(date)呢?

「date」通常代表「和異性的約會」。然而原來的date不是這樣的意思,而是指「日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古代羅馬人寫信時會在日期前面寫上代表「來自羅馬」的「Date Romae」。換句話說,信的格式上會先寫上date的標題,接下來寫上寄信的日期和地點,再來換行寫本文。本來代表某年某月某日,在哪裡發信的意思,用拉丁文記載data。

往後拉丁語的使用愈來愈少,英文被廣泛使用後,「data」就轉變為「date」,因為寫在日期前面,因此大致上是「日期」的意思。

然而這句話從19世紀末期開始演變成「男女的秘密約會」以及「戀愛時男女的約定」,用在許多俗語上。

約定在特定日期相遇,廣泛用來作為「日期、約會」。尤其是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年輕人經常把date當作「為了談戀愛和譯性的約會的話,這句話由日本流傳到韓國,作為外來語使用。

就像date語意的轉變,約會場所也隨著時代變遷改變。未來大家會在什麼場所約會呢?
* date 日期,和異性的約定,(為了談戀愛)和異性約會
* update 更新,最新版本,最新版

內容嚴選:為什麼夾肉腸的麵包叫做熱狗(hot dog)呢?

「請給我一根熱狗(hot dog)。」
在韓國這樣點的話會拿到一根插在竹籤上的油炸熱狗,在美國則會拿到一個包香腸的麵包,為什麼會這樣呢?

提到熱狗(hot dog)就少不了香腸(sausage),在香腸(sausage)醃製的碎肉加入香料攪拌,再灌入動物的腸內後煮熟的東西。韓國在動物的腸內灌入糯米和蔬菜做成韓式糯米腸,西方是放入絞肉做成香腸。

每個國家有不一樣的製作香腸方式,其中以德國和法國最有名。法蘭克香腸是3千年前誕生於德國的法蘭克福,1852年由德國畜產協會生產出外型近似於現在的香腸。

然而做出來之後,發現外型很像身體長的短腿獵犬臘腸狗,因此取名為「dog」,並且搭配酸白菜食用。這種香腸在19世紀流傳到美國,大受歡迎。

可是有一天在某個派對上,因為一個偶然的事件改變了吃法。也就是說放在盤子上的法蘭克香腸,油脂會不小心流到手上,因此就放在麵包上面,再加上蔬菜和芥末醬,後來就開始流行這種吃法。

這種食物在1900年紐約棒球場上,有一位叫賣的商人,為了強調「熱騰騰」加上了「hot」一詞,因此有了「hot dog」的暱稱,1906年有一位紐約時報漫畫家,在漫畫中介紹後熱狗就開始聲名大噪。現今美國人看棒球時也喜歡吃熱狗。

另一方面,韓國的熱狗,將香腸包裹在麵粉裡油炸後插在木籤上,這在美國稱為「corn dog」。

* sausage 香腸,放入絞肉的臘腸
* dog 狗
* hot 熱騰騰,熱、燙
* hot dog 放入熱騰騰香腸的麵包,熱狗
* corn dog 以玉米粉包覆油炸的熱狗

內容嚴選:甜甜圈(doughnuts)為什麼會有洞呢?

「咖啡和甜甜圈(coffee and doughnut)!」

這是某家廣告公司在電視廣告上打出的標語,這是強調人們喝咖啡時,不要忘了搭配上香甜的甜甜圈。甜甜圈(doughnuts)是什麼食物呢?

甜甜圈(doughnuts)是在麵團上挖一個洞做成圓環狀的油炸食物。甜甜圈(doughnuts)的英語由字面上來看,適用麵粉團(dough)製作出的小塊麵包(nut)。

甜甜圈(doughnuts)的故鄉在荷蘭,甜甜圈(doughnuts)的誕生源自於下列故事。1847年美國東北部的緬因州有一個叫做洛克波特(Lockport)的地方住著由荷蘭移民至美國的一家人。在荷蘭有吃油炸麵團的習俗。有一天有個叫做韓森.葛艾禮(Hansen Gregory)的少年看到媽媽在廚房裡面油炸麵團後,這樣問道。

「媽媽,為什麼中間都不會熟啊?」
「那是因為油滲透不到裡面啊!」
「那把中間挖一個洞試看看啊!」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將麵團中間挖一個洞之後油炸。
出乎意料之外的,麵團均勻的炸得酥脆。之後這種油炸麵團被命名為甜甜圈(doughnuts)。

甜甜圈(doughnuts)是長時間生活在海上的船員點心,船員們將甜甜圈(doughnuts)掛在牆壁上,有空的時候就拿起來吃。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駐紮在法國的美國士兵非常喜愛甜甜圈(doughnuts),因此美國軍人們就被稱為「doughnut boy」。後來簡稱為「doughboy」轉變為意指美國士兵的單字。

* dough 麵團,(像麵團一樣的)塊
* doughboy 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的美國士兵,(一般的)步兵
* doughnut 甜甜圈,(在美國指)像甜甜圈的東西
* nut 堅硬的果實,小塊,事物的核心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hinxceo&aid=22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