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02 00:41:43瀏覽9907|回應10|推薦98 | |
國父為客家人說甚囂塵上,儘管這並不是甚麼大不了的問題,但仍有不少人惑於此說,以訛傳訛總非好事,爰將學者的考訂略作簡別,扼其要點,撰成心得報告。 查孫逸仙三字,客、粵語發音的最顯著差別在逸、仙兩字的母音,以英文字母拼音,客語孫逸仙英語拼法為Sun Yit Sien(饒平音)或Sun Yit Xien(詔安音),而廣東話發音則是Sun Yat Sin。孫中山追隨者林百克用英文為孫氏首發傳記,採取的譯名為Sun Yat Sen,顯而易見,林百克的翻譯根據是廣東話:這表示廣東話是孫中山口述時的慣用語言。 客家學者羅香林在《國父世家源流考》(1942)斷定國父為客家人,與諸多事證實相悖謬。整理大概如下: 一,沒有證據顯示孫中山家族有人會說客語,反之,孫家說香山粵語的有關記載卻為數甚夥。 二,孫中山本人遺留的錄音顯示,他能說一口非常純正的香山粵語。 三,客家婦女不纏足,而孫家婦女一如廣東當地人:一律纏足。 四,更重要的是,孫中山曾為姊姊向母親請命,期能免受纏足之苦,孫母反對的理由是:「只有客家人才不纏足。」可見香山孫氏並無客家之傳統,也毫無客家族群之意識。 五,羅香林以廣東紫金孫氏十二世璉昌,即孫中山的十二世祖連昌公,然而紫金孫璉昌曾參加鍾丁先抗清起義,學者考定在順治三年,此時東莞族譜的連昌公尚未出生,可知兩者根本不可能為同一人,羅香林的妄意牽合於是不攻自破。 六,孫中山胞兄胞姊都稱祖籍東莞,沒有人承認紫金。而孫中山本人也去過東莞祭祖,還為此寫過對聯,並在廣州與來自東莞的孫氏族人進行懇親大會,有「五世箕裘傳莞嶺….三房俎豆貢香山」等句。 七,羅香林稱,紫金璉昌「繼于康熙中葉,再遷中山縣涌口門村」,此在紫金孫氏族譜中根本沒有任何類似的記載,「客氣的說」,羅香林「基礎薄弱的過剩想像力」毀了他整個考據的可信度。其次,香山孫氏始居並非涌口門村,而是涌口村,「不客氣的說」,如此破綻要圓也難,羅香林的織夢工程不得不功虧一簣。 然而,重讀孫中山祖籍相關資料時,真正勾起我注意力的有兩點: 一, 由孫氏家族的敘述看,孫母視女人纏足為中國人傳統,特標舉客家不纏足風尚,以不合國俗視之,彷彿辯說,孫家女人不能不纏足,不纏足就跟客民一樣不夠正統,或者有失體統。言下之意透露一種對客家人的根深蒂固的排外。這又讓我想到,早年在台閩南人自許「河洛人」,這種自稱是否也涵藏一種對客家人之「非我族類」的排他? 二, 滿清入主中原之初,滿族婦女普遍是天足,後來逐漸接受了漢人積重難返的變態審美觀,滿女竟然也開始自虐纏足。客家村由於生活普遍清苦,婦女需要從農事,不便纏腳裹足,然而能抵抗腐朽社會觀念而自樹一格,以簡樸踏實為風尚,似不完全基於物質條件的限制,這種堅持值得玩味。 引用文章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