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04 11:41:33瀏覽1762|回應1|推薦5 | |
為了慶祝中華民國101年國慶,華府的駐美代表處繼去年建國100年國慶突破外交限制,在聞名中外的雙橡園舉辦雙十國慶酒會後,今年再次於今晚假雙橡園舉辦酒會,並由即將返台接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的駐美代表袁健生先生主持。將近4000名美國華府外交及政界、僑界貴賓均出席晚會。在1986年被美國政府列為古蹟的雙橡園官邸,是3層樓新英格蘭風格的建築,今天酒會當做VIP室使用,雙橡園綠茵的草皮設置數個巨型白色開敞帳篷,以容納所有參與盛會的貴賓。重新整修後且已高齡124歲的華府雙橡園建築正門,以全新氣象迎接中華民國101歲生日。 回想1978年台美斷交前3個月,當時的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也在雙橡園大使官邸舉行最後一次國慶酒會,面臨即將斷交的政治風暴,當時的華府外交官們在酒會上的悲涼情景,真是百感交集。今年的酒會是繼去年的成功經驗,再次擴大辦理,以增加台灣在華府外交關係的能見度。為了使數千嘉賓賓主盡歡,特別在展現台灣特色的酒會餐點、交通安排等用盡心思,甚至連流動廁所都是五星級的高規格接待。今天的活動有近百名服務人員加入,華府著名的台灣特色餐廳則包辦主要餐點,留學生也全數參與活動。尤其是在會場中穿著美國西點軍校制服的台灣軍校交換學生,來回穿梭在貴賓席間,大方及熱情的展現中華民國軍校學生的非凡氣宇,令人眼睛一亮,中外佳賓紛紛找他們合影交談,儼然成為另類的親善大使。 今天在會場中的台美談話議題是令人感到愉快的,因為就在昨天晚上美國國務院國土安全部長娜波莉塔諾正式宣佈台灣為美國第卅七個免簽國,而且是第一個非正式邦國家獲得此特例。所以無論政、商界都圍繞著未來赴美觀光旅遊,與台美關係更邁進一步的樂觀話題發揮。今年有幸能夠以智庫研究的身份參加這場盛會,同時也邀請一同在智庫進修的美軍同僚參加,以他們這些俱備”美軍軍官”身份的研究員而言,雙橡園尤如”紫禁城”一般難以接近,卻又心儀它的美與它背後的歷史故事。我利用網路google了一番,找出了好多雙橡園的”迷”人之處,並且與他們一起分享,把他們”唬”得個個睜大眼睛,都想立刻親眼見識這些傳奇之物。想當然爾,今晚他們全數到齊,並且還盛裝攜眷參加,因為這種”國宴”級的晚會,不是每一個美國人有機會參加的,他們感到相當的驕傲,我也沾了不少台灣之光。 雙橡園的故事 雙橡園(Twin Oaks),是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古蹟建築,中華民國政府國有財產,於1937年至1978年間,作為九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官邸,而後輾轉為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購回並於1986年2月5日由美國政府依其歷史背景及建築特色定為古蹟。 雙橡園最初屬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將軍尤萊亞·佛瑞特,也是第一屆美國國會議員,馬裡蘭州代表團成員之一。1888年,佛瑞特的後人葛林將該地賣給波士頓豪門後人赫巴德,出身波士頓望族的「國家地理協會」創辦人赫巴德(Gardiner Hubbard)律師在華府克裡夫蘭公園區購入近50英畝土地,並於1888年延聘當代著名建築師艾倫(Francis Richmond Allen)設計建造了赫氏家族的避暑夏屋。 赫巴德是以三萬美元委任當時正留學巴黎的艾倫為其家族設計夏日別墅,而赫巴德一家則住在華府杜邦圓環。艾倫設計了擁有廿六個房間的喬治復興風格毫宅。此外,雙橡園其實是華府裏唯一保留新英格蘭現代木屋架構及其風格的建築。因著屋前兩株相伴而生的橡樹,赫巴德夫人將這個新家取名為「雙橡園」(Twin Oaks Estate)。 1930年代時期,赫巴德家將其別墅租給一些名人,如海軍副司令大衛·英格斯及最高法院檢察總長詹姆士·畢格斯。1937年8月,赫巴德家將該處承租給新任的中國政府代表王正廷大使,並於翌日遞交國書給時任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根據歷史資料載述,王正廷大使先看過位於十九街和P街的中國大使館後,決定在克里夫蘭公園承租一間足夠代表國家大使身份的房屋作為官邸,以利後續中國大使居住。 之後的十年間,赫巴德家繼續將雙橡園租給王正廷大使及繼任大使胡適和魏道明。前者是中國現代文化的傑出思想家,亦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後者則是於大使任內與美國簽訂中美新約,廢除近百年來美國在中國之不平等條約。1947年,顧維鈞大使以中華民國政府名義以四十五萬美元向赫巴德家購置雙橡園。 在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雙橡園產權繼續歸屬中華民國政府,但至1978年12月5日,美國卡特總統宣佈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以取代原本與中華民國之正式關係,雙橡園作為大使官邸之功能頓時喪失。 自1937年至1978年間,總共有九位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居住於雙橡園內。在此期間,雙橡園亦作為大使宴請美國國會議員和其他駐美國使節團之場所。至今,雙橡園依舊作為中華民國駐美國代表宴請美國政要及他國使節的重要場所。許多美國國務卿都曾以正式官方身份或私人身份造訪雙橡園,也因此許多重要條約與協定均在園內協商與簽訂,其中亦包括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雙橡園產權之爭 1978年12月5日,美國卡特總統宣佈隔年與中共建交。16日美國宣佈隔年與我方斷交。當時沈劍虹大使只有15天處理斷交事宜,由於擔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會強佔雙橡園,因此討論了三個方案:一是把雙橡園賣給當時邦交最好的沙烏地阿拉伯,以後再買回。二是直接賣掉。三是先賣給美國民間組織,由他們保管,日後再買回。最後由當時的總統蔣經國先生裁定協力廠商案。沈大使將總值一千萬美元的雙橡園官邸、麻省大道大使館及對門武官辦公室等三處官舍,象徵性地以10美元價格售予自由中國之友協會(Friends of Free China Association),短短7天內辦妥法律過戶手續。但是卡特總統認為,1949年前我方在美國的資產要交給中共,1949年後用台灣地區納稅錢買的資產才不用交回。我方判斷唯有透過立法才可以保障雙橡園的產權,後來經過參議員博倫(David Boren)和眾議員拉哥馬西諾(Robert Lagomarsino)的仗義協助,終於立法通過得以保全雙橡園。原以為倉卒中雙橡園這樣的安排應是妥當,沒想到一年後,該協會竟然以周轉不靈為由,分別賣掉大使館和武官處,並打算進一步出售雙橡園,最後關頭還好由中華民國政府以二百萬美元從該協會購回雙橡園,並展開雙橡園另一個階段的歷史任務。 1984年夏季雙橡園整修完工,花費50萬美金,歷時一年三個月,美方要求我們不得把雙橡園當成官邸,不得作為官方外交活動使用。後來很多美國官員聽說雙橡園重新修好,都很好奇想攜家帶眷來參觀。雙橡園老店新開,盛名遠播,很多人想買,畢竟華府市區這樣一整片又有歷史價值的名流宅邸真的很吸引人。1986年2月5日駐美代表處向美國內政部註冊申請雙橡園列為古蹟,這樣一來徹底免去雙橡園淪為房地產業者的交易物件。 參考資料 “雙橡園”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
|
( 時事評論|政治 ) |